王玉玲
[摘要]目的觀察脫花加減湯治療流產不全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將120例妊娠時間均在1~3個月內口服藥物流產或人工流產后流產不全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給予口服脫花加減湯,對照組給予口服新生化顆粒,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臨床治療成功率高達96.7%,明顯性超過對照組的86.7%(P<0.05);治療組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顯著性少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月經復潮時間、月經量變化及首次經期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有腹痛、惡心等輕微不良反應發(fā)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水煎服脫花加減湯治療不全流產療效確切。
[關鍵詞]脫花加減湯;流產不全;中醫(yī);月經復潮
[中圖分類號]R169.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110-03
人工流產屬于計劃生育失敗后進行的一項補救措施,可采取手術或行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藥物流產,均存在同樣的并發(fā)癥:流產不全,即流產后陰道出血持續(xù)14d以上,甚則月余,量時多時少,行彩超檢查可見宮腔內異?;芈暎蜃訉m內膜回聲不均質。由于出血時間過長,淋漓不斷,易引起宮內感染,亦可繼發(fā)貧血,嚴重危害了育齡期婦女的身體健康。西醫(yī)稱之為“產后子宮復舊不全”,多行清宮術治療。但再次行清宮治療,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同時還增加了感染的機率,再次出現宮腔內積血的機率也較大。祖國醫(yī)學認為此病可歸為“產后惡露不絕”范疇,臨床多以活血化瘀止血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治法、方藥眾多,傳統(tǒng)方劑為生化湯(《付青主女科》),每年皆有眾多基礎研究和臨床療效觀察及經驗總結。我們通過對治療該病傳統(tǒng)方劑脫花煎的加減形成脫花加減湯水煎服治療本病,通過兩年多的觀察,確認本法為治療流產不全的一種有效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為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不全流產患者,年齡在18~40歲,妊娠時間均在5~12周,流產后陰道出血均在14d以上,甚則月余,量時多時少,B超:宮腔內異?;芈暪鈭F,確診其宮內存在殘留物,拒絕行清宮術者。將符合納入標準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對照組19~40歲,平均(24.9±9.4)歲;平均孕次(2.2±0.6)次;殘留物面積(1.97±0.74)cm2。治療組年齡18~39歲,平均(25.8±10.0)歲;平均孕次(2.1±0.7)次;殘留物面積(1.92±0.69)cm2。排除標準:(1)異位妊娠;(2)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貧血者;(3)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或本身為過敏體質者;(4)伴有嚴重精神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5)合并卵巢囊腫或子宮肌瘤等疾患者。兩組患者年齡、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水煎服脫花加減湯煎服,藥物組成:益母草30g,當歸15g,川芎15g,牛膝15g,蒲黃10g,車前子15g,馬齒莧15g,枳殼12g,黨參20g,仙鶴草15g,草豆蔻20g,萊菔籽15g。用法:加水煎至400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連服7d,停藥5d后復查。
對照組給予新生化顆粒(西安兆興制藥有限公司,Z19983169,6g/袋)治療,藥物組成:當歸、川芎、桃仁、炙甘草、姜炭、干益母草、紅花,2袋/次,沖服,3次/日,7d為1療程,停藥5d后復查。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月經恢復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陰道出血停止,B超復查子宮內未見異常,蛻膜組織消失;顯效:陰道出血減少,B超復查內膜粗糙或有積液;無效:陰道流血未止或增多,B超復查子宮內蛻膜組織未消失,必要時行清宮手術者。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及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較短,持續(xù)時間為(19.2±3.1)d,對照組為(24.1±3.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46,P<0.05)。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為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2.2兩組患者月經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月經復潮時間、月經量變化及復潮后首次經期持續(xù)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完成相應治療后,兩組均有一定的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但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未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見表3。
3討論
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是目前的主要流產方法,但有一定比例的流產不全,是其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上大量患者流產后超過14d仍見陰道出血淋漓不盡量時多時少,有血塊等。人工流產不全宮腔存在殘留,影響子宮收縮及子宮內膜的正常修復,且易致宮內感染,甚至導致殘留物與宮壁粘連,應對的方法主要是清宮術。但而且再次實施直接性的宮腔操作,則極有可能誘發(fā)子宮穿孔、宮腔感染以及粘連等并發(fā)癥,以后再次妊娠容易導致自然流產、胎盤植入、粘連等問題。保守治療在密切觀察的同時,西醫(yī)多以米非司酮等藥物排出殘留物,也可口服中藥或中成藥治療,可有效減少患者痛苦及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易于接受。endprint
根據歷史文獻的論述并結合其臨床表現,流產不全屬中醫(yī)“產后惡露不絕”范疇。祖國醫(yī)學認為人工流產后出血關鍵在于瘀、虛、熱,其相互交錯互為因果,虛實并存以致惡露不盡?!吨T病源侯論》認為本病病機為沖任瘀阻、氣血運行不暢,指出產后惡露不絕的原因之一為“內有瘀血”,瘀血不去則出血不止。治療上指出應以活血化瘀為治則,“不可斷之斷之終不止”。傳統(tǒng)方劑有生化湯,生化湯組成為當歸、川芎、桃仁、干姜、炙甘草,本方證由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所致。婦人產后,血虧氣弱,寒邪極易乘虛而入,寒凝血瘀,故惡露不行;瘀阻胞宮,不通則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養(yǎng)血,溫經止痛。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滯止痛,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桃仁活血祛瘀,均為臣藥。炮姜入血散寒,溫經止痛;黃酒溫通血脈以助藥力,共為佐藥。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用以為使。本研究所用對照組中成藥新生化顆粒,在生化湯基礎上加益母草、紅花,增加了患者活血化瘀之效。本研究治療組脫花加減湯是在原脫花煎基礎上對方藥配伍加減形成新的治療思路舊。針對病因病機,虛則補之,留則攻之,熱則清之,化瘀生新、扶正補虛,調治氣血,清熱解毒。脫花煎原出自《景岳全書》,原方組成為肉桂、當歸、車前子、川芎、牛膝、紅花。其中川芎、當歸、紅花活血行氣祛瘀,為君藥;肉桂辛熱,從血分可以散其積寒,助其流動,為臣藥;牛膝引血下行,活血行血,為佐藥;車前子滑利泄降,性寒,為使藥。全方配伍具有活血化瘀、祛瘀下胎之效。臨床經驗認為因流產后多有亡血傷津,瘀血內阻,故加益母草及蒲黃以活血化瘀止血;因《金匾要略》中云:“熱之為過,血為之凝滯”是由血熱妄行造成血離經脈積存于體內而形成瘀血,故去溫性藥紅花,熱性藥肉桂,加馬齒莧清營熱;因氣為血帥,氣虛無力掣動血液運行,也即“無力帥血”,故加黨參,仙鶴草補氣養(yǎng)血止血;加枳殼,草豆蔻,萊菔籽,利行氣祛瘀,使瘀血得以順利消散,下排,故本方較脫花煎注重行氣祛瘀,從而使瘀血得以順利下排,并加清熱之品減輕血之瘀熱,使血得行。本研究中脫花加減湯是在脫花煎當歸,川芎,肉桂,牛膝,紅花,車前子基礎上去溫性藥紅花,熱性藥肉桂,加馬齒莧清營熱;加黨參,仙鶴草補氣養(yǎng)血止血;加枳殼,草豆蔻,萊菔籽,利行氣祛瘀,使瘀血得以順利消散,下排,故本方較脫花煎注重行氣祛瘀,從而使瘀血得以順利下排,并加清熱之品減輕血之瘀熱,使血得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下胎作用。在臨床實踐中用于流產不全,效果明顯。但對此方無效的患者,仍建議行清宮術,以免宮內殘留物滯留時間過長,引起組織機化、宮腔粘連及繼發(fā)感染等,影響下次生育。
本研究中治療組采用脫花加減湯治療流產不全成功率明顯性高于對照組,且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治療過程中無嚴重不良反應。這表明,應用脫花湯加減對人工流產后不全流產者進行治療,可以產生明顯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