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在天水麥積山附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兔子隔山跑,轉(zhuǎn)轉(zhuǎn)歸舊窩。意思是別看兔子滿山亂跑,路線千變?nèi)f化,最終都要跑回到通往巢穴的老路上來。熟悉兔子這一底細的村民們常常用下套的方法捕獲它們,這個套往往由一根細鐵絲拴成兩股,圈出一個比兔子頭稍大一點的活套,拴在木橛子上釘在野兔的必經(jīng)之路上,再調(diào)整鐵絲套的高度使它離地四五厘米。兔子嗖地竄過去的時候,耳朵一旦擋在圈上整個腦袋就會被套住,被套住的兔子只知道使勁往前竄,并不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結(jié)果越掙扎就套得越緊,直到累得失去知覺,村民們滿臉笑意地撿起兔子就像撿起地里的大土豆一樣。
兔子的不幸固然在于它走老路的習(xí)慣弱點,它自身的優(yōu)點又何嘗不是潛伏的陷阱?兔子的眼睛長在腦袋兩邊,所以對左右的風(fēng)吹草動掌握準(zhǔn)確而及時,但是卻看不見正前方支起的鐵絲網(wǎng),尤其是人們有意驚嚇讓它方寸大亂的時候;兔子的耳朵長,通過擺動匯聚聲波并靈活地采集聲波,所以聽力十分敏銳,但是在竄過鐵絲套的時候,長長的耳朵卻成了要命的羈絆;兔子前腿短后腿長,奔跑十分有力,尤其是在上山的時候,一溜煙就不見影了,所以才會有“跑得比兔子還快”的戲謔之語,但是正因如此,一旦被套住,前腿不能著力,就算再聰明的兔子想要后退也會顯得特別的艱難而被動。
人生處處有圈套,有了優(yōu)勢何須沾沾自喜,因為得意之處或會有失意之時。
(編輯 思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