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道德異化研究綜述

      2018-02-09 14:01:15
      關鍵詞:學界異化道德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在馬克思看來,異化是指對人的“排斥”、“反對”和“統(tǒng)治”,即他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現象時所指出的“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系就是同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1]91。而這種異己的對象又反過來“變成了一種統(tǒng)治我們,不受我們控制的物質力量,使我們的愿望不能實現和希望落空”[2]143?,F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異化問題也呈現出日益蔓延的趨勢,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一定的異化現象,道德領域也同樣如此。諸如曾做客央視新聞會客廳的感動中國人物洪戰(zhàn)輝成名后的“煩惱”,以及屢見不鮮的中國式“逼捐”。無論是道德楷模光環(huán)下,亦或是責任感下的無償性義務勞動,還是道德模范人物的“完美化”、“偶像化”包裝塑造,無不充斥著異化色彩,這些突顯于道德生活的異化問題也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大量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對這些成果進行梳理概括,歸納其積極有益之處,并找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夠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方向和指引。

      一、關于道德異化涵義與特征的研究

      確定道德異化的基本內涵,分析其特征是探索道德異化產生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圍繞該研究,目前我國學界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學者們觀點各異,形成了較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1.關于道德異化涵義的研究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通過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對其異化思想做了全面的論述,并把它確立為《手稿》的核心概念。當前,學界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理論對異化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索,進而呈現出種種新的解讀。關于道德異化涵義的研究,主要呈現為以下兩種分野。

      (1)基于馬克思異化思想的分析維度,由界定異化進而推演道德異化。趙冰[3]、李婧[4]等對這一觀點的闡述較具代表性,他們首先立足于馬克思在《手稿》中對“異化勞動”的論述,指出異化即異己化,且這種“異己的對象”對人采取的是“排斥”、“反對”和“統(tǒng)治”,進而由此推演出道德異化是指人類“設計”的道德違背了其原始初衷,走向了自身的對立面,成為束縛、限制乃至反對人發(fā)展的桎梏。這種異己力量“通過控制人的精神而扼殺人的獨立性和進取心,否定人積極干預社會生活的意向和能力”[5],消解了道德主體的獨立存在,以致使本是道德主體的人逐步淪為道德客體。在這種異化狀態(tài)下,“人的能動性喪失了,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fā)展,只能片面發(fā)展,甚至畸形發(fā)展”[6]。與此同時,張元[7]、王彩玲[8]、王筱明和馮凱[9]等對該概念的定義也基本指向于此。這種分析維度一方面?zhèn)戎禺惢牡赖聦θ诉@一道德主體在思想或精神層面的反對、制約以至禁錮、控制,異化一詞也多被賦予“反對”、“束縛”、“控制”之意;另一方面也側重強調了人在道德發(fā)展中所應居于的主體地位,而非主客顛倒,即道德發(fā)展與人的本質相對立。此外,整個定義也貫穿于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時折射出的哲學思維和批判方法,具有強烈的思辨性和啟發(fā)性。

      (2)基于一種把道德作為一切的目的,純粹為了道德而道德的西方倫理學道德目的論的分析思路,以道德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價值為依據,對比道德理想與現實,進而分析推理出道德異化。這些學者在對道德異化定義之初,實際就預設了道德的某種“理想”的“應該”狀態(tài),指出道德的欲求是善,人在從善中實現人的幸福[10],而異化的道德因其背離了本質而變成自身的對立物,“成為‘偽善’,甚至‘惡’的幫兇”[11]。亦即道德本身所作為的“一種調節(ji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行為規(guī)范及準則的手段”[12]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偏離或背離。從而,學者程海霞、陸春蓉和朱丹丹觀點一致地認為“所謂道德異化是指道德現狀異于道德期許的程度,表明道德實際效果與道德本真過程的偏差”[13]。陸輝則將其定義為“人類實然的道德行為與應然的道德期許(道德預設)相背反的狀況”[14]。再者,吳炫也基于該視角指出道德異化意即“一種道德如果是以‘理想人格’來要求‘現實人格’,而這種‘理想人格’一般人又不能做到時,作為其逆反,它的不道德狀態(tài)就會比‘現實人格’還不如”[15]??梢姡陨嫌^點的分析理路一是強調一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偏差,即道德的現有與其預期;二是側重于分析道德在其本質上作為成就人、成就善的理想狀態(tài)的“失真”。在這一定義中,異化多為“偏離”、“背離”或“相反”之意,且其是作為一種接近比較的方法貫穿于整個定義中的。這種分析道德異化的視角多關注最當下的現實生活,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然而,無論是以上哪種視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道德異化還缺乏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認識,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定義,不利于人們對道德異化這一概念形成普遍的認知,甚至還有致使其陷入文字或理論推演漩渦的危險。另外,就異化而言,其本身就具有豐富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隨時代發(fā)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從而就此定義道德異化是否也應體現出其開放性的一面,還有待重新審視和探究。就筆者而言,異化一詞本為哲學范疇,探究和定義道德異化,也自是不能脫離其理論基礎。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異化境遇中分析這一道德現象,可將道德異化定義為:在道德產生及其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致使其內部各要素及要素之間產生了異于原來的狀態(tài),形成了一種與自身相對的異己化力量,這種外在異己力量作為一種對立客體進而反過來束縛或壓制主體,使道德偏離其原有內涵、目標或人們內心所預設的理想狀態(tài),演變?yōu)橐环N與道德本質、與人的本質相對的力量而發(fā)展。

      2.關于道德異化特征的研究

      特征是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重要標志,探究道德異化的特征正是為對其更加清晰明確的定位,歸納分析其異化的“一般性”和“共同性”之處,以期解開異化的神秘面紗。這一問題同樣也引起了學界的積極討論,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觀點。

      (1)學者程海霞立足于倫理學視角,從道德的立足點及其存在意義上產生的變化出發(fā),將道德異化的特征概括為“從自律走向他律、從心靈驅動走向利益驅動”[13]。

      (2)周正芳則立足于認知心理學,從道德在其價值功能導向上所呈現的不健全狀態(tài)出發(fā),將其特征概括為“同情弱者的感性認知、法不責眾的傳統(tǒng)意識”以及“私人權利的過度泛化”[16]三個方面。就這兩者概而觀之,都傾向于一種對道德異化前后的對比性考察,這種側重比較且具動態(tài)性的分析方法不失為一種研究的手段,對幫助人們辨別道德異化現象、把握道德存在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當然,相較道德異化涵義的研究而言,近年來學界對其特征研究的文章著述還較少,相關內容的提及也略為稀疏、零散,對這一研究內容的探索還有待加強。

      筆者認為,除以上兩者主要從道德這一角度概括其特征以外,還可試圖以異化為立足點進行分析。一方面,從其本身來看,異化概念所特有的批判性和價值性也使道德異化被賦予反思性和啟發(fā)性色彩,在這個意義上而言,道德異化還具有價值導向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從其產生或形成來看,“異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同階級一起產生”[17],也必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消亡。由此,道德異化還表現出客觀必然性和歷史短暫性的特征。此外,從異化所揭示出的主客對立的關系中,還可分析出道德異化在形式上的主客顛倒性等等,對這些特征的研究都還有待后續(xù)的不斷拓展。

      二、關于道德異化的表現、原因及揚棄的研究

      “道德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核心”[18],作為一種“凈化人的靈魂,規(guī)范人的舉止,協(xié)調人與各方面關系的文明意識與行為準則”[19],自其產生以來就對人們的生活實踐有著重要影響。也正是道德本身所具有或代表的這種積極和正面的價值導向,使得人們愈加重視這一領域的異化問題。學界對其異化的具體表現、產生原因以及揚棄途徑等方面的研究也一直是有增無減,進行了多角度探討。對當前這些成果加以梳理和分析,能夠為后續(xù)研究者提供思路,推動研究工作的開展。

      1.關于道德異化具體表現的研究

      關于其具體表現的研究,學界主要立足于封建專制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當代社會主義社會三大社會形態(tài)的時代背景對其進行了分析總結。例如,學者趙清文立足于封建專制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指出道德異化分別表現為“神學教條對道德本質的瓦解和道德基礎的沖擊”以及“現實的善惡標準和道德觀念脫離道德的本質,被扭曲甚至顛倒,背離了人類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的理想”[11];而屈炳祥則只就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異化現象分析指出“‘自私’、‘貪婪’與‘虛偽’就是這個社會道德異化的突出表現”[19]。立足于當代社會主義社會,學者們又主要基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大背景,從道德異化所表現在對宏觀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以及微觀的個人道德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上加以分析。如,對整個社會道德環(huán)境而言,程海霞認為其異化表現在“過分宣揚法律、制度的作用;對社會整體要求嚴格,對個體品質要求放松;以及道德評價機制失準”[13]三個方面。李婧基于同一視角將其歸納為“道德功利化和工具化傾向明顯;道德權威和約束力的弱化;道德約束與人性的不和諧以及道德與良心發(fā)展的不同步”[4]。而陸春蓉、朱丹丹對該問題的看法則與之基本相同,也將其概括為“道德功利性、道德工具性、道德權威的喪失以及道德與人性的偏離”這四點[20]。此外,對微觀的個人道德行為而言,學者趙冰又分析了道德在其自身不同層面中的異化的表現,即在道德規(guī)范上其成了道德主體所恪守的條框和命令;在道德理想上其成了一種追求功利的手段;在道德評價上其異化成阻礙人們積極選擇道德行為的否定力量,喪失其激勵人揚善棄惡的作用[3]。

      以上學界對道德異化具體表現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見,學者們追溯歷史,著眼現實,宏觀與微觀并舉,從道德主客體出發(fā)繪制、展現了一幅幅道德異化場景。加深我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進行更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但略加比較,筆者認為道德異化的表現不僅只限于社會經濟領域中的“異彩紛呈”,若將其置于文化或政治領域,其還表現為道德價值的變質以及道德相對獨立性地位的喪失等等。道德本是使人成為人,成為真正品德高尚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而道德的異化使其真正的內在價值變質為阻礙人發(fā)展的力量,不是促進而是反對,不是完善化而是抑制化。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思想上層建筑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還時不時淪為一定社會的經濟的附庸,表現出其自身發(fā)展的相對獨立性的喪失。

      2.關于道德異化產生原因的研究

      與對道德異化具體表現的研究視角相同,學界關于其原因的探索也主要立足于封建專制主義、資本主義以及當代社會主義社會三大社會背景?;谇皟烧撸w清文指出,一方面,在封建專制主義社會,宗教的“偽善”是“導致道德異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其又鮮明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和確立”是使“資本成為道德異化的最主要的原因”[11]?;诤笳撸彤敶鐣髁x社會,學者們主要從其經濟與文化兩方面因素做了分析總結。如,李婧認為其產生原因在于“商品經濟發(fā)展激發(fā)強烈的物質欲望和意念、貧富差距逐步拉大加劇社會不公、社會轉型期傳統(tǒng)道德與新道德規(guī)范的內在張力加大、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網絡負面效應的擴大”[4]這五個方面。此外,陸春蓉和朱丹丹也從相似的角度將其歸納為“經濟發(fā)展期的物欲膨脹、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缺失和新道德規(guī)范建構的相對滯后以及現代法制的不健全”[20]等原因。

      縱而觀之,學界從不同社會制度背景出發(fā)對道德異化的原因展開了探討,視角清晰、開闊。而對比后兩種觀點如出一轍,都聚焦和關注于相同領域,且主要從其經濟根源出發(fā)展開論述。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學界對道德異化原因的分析能夠抓重點,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我們揭露道德異化的真相意義重大。但也應注意到,“道德”是一定主客觀條件相統(tǒng)一的產物,其來源于人類歷史及生活實踐,對于其異化問題的分析研究必然離不開歷史背景、社會因素,而與此同時,在這當中也不可忽視道德主體即“人”這一重要角色。道德是人的道德,道德異化從某種程度上也正是人的認知水平、思想觀念、精神信念或倫理智慧的缺失和淪陷所造成,因此對這一方面的探討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

      3.對道德異化揚棄途徑的研究

      道德異化的揚棄是指將道德領域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以某種積極或正面的社會主流思想和價值觀的引導,使道德逐漸恢復其原本面貌、發(fā)揮其應有作用的去偽存真的過程。道德異化揚棄的途徑則是指在實現恢復其真身的過程中所要遵循的路線、路徑和運用的方式、手段等。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積極推動道德發(fā)展回歸正軌,使其成為自覺規(guī)范人們社會行為,以及激發(fā)、樹立和引領社會正能量的風向標。

      我國學界目前對該問題的研究也是較為豐富且頗有見解的。如,學者程海霞立足道德建設本身這一視角,從社會與個人兩個層面出發(fā),指出“擴大道德的生存空間”是其最基本的前提;是“在對社會整體提出公正性要求的同時,對個體的品德也作相應層次的提升”;是要“建立穩(wěn)定的、行之有效的社會評價機制”[13]。另學者李婧主要就當前我國現存的道德異化問題,立足于國家、社會、個人三個不同層次的主體提出揚棄路徑,即“樹立崇高的價值觀,防止對物質的盲目追求;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縮小貧富差距;建立適應社會轉型期的道德規(guī)范,扭轉無德可依的局面;凝聚道德教育合力,增強道德教育實效性以及倡導主旋律,減輕網絡負面效應”[4]。與此相類似,陸春蓉、朱丹丹主要針對個人這一層次的主體,指出消除道德異化要“正確樹立人們的價值觀、以公平公正原則建立健全道德規(guī)范”,同時還要進行“道德教育”[20]。此外,除卻以上從道德的具體實踐出發(fā)進行探討,學者周正芳還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分析,提出要通過建構健全的個人理性來揚棄道德異化,因而要“重塑道德共識、內化法律精神、培養(yǎng)道德智慧”[16]。

      上述關于道德異化揚棄途徑的研究,方位明確,立論清晰,見解獨到。學者們的充分“建言獻策”為道德沖出異化屏障、回歸自身發(fā)展提供了多條可選擇的道路,為今后的道德建設與相關道德問題探索開啟新的征途,指引方向。當然,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對道德異化揚棄途徑的探索最終也要回歸于具體的道德實踐中,并將道德實踐滲透于道德建設的全過程。一如就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而言,要積極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整個社會要積極營造健康、良好的道德建設氛圍,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同時,身處復雜多變社會中的每個道德主體還要努力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積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立足于科學道德標準,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避免道德異化的產生。

      三、道德異化研究今后需要拓展與深入的問題

      綜上所述,學界對道德異化的研究為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社會道德現象,分析道德領域的異化問題,探究歸因,進而使道德回歸正軌,迸發(fā)正能量,勾畫了一幅生動畫卷。為今后學界的道德建設研究以及道德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工作者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來源,這是我國在道德建設探索中很有價值的成果。然而,總體來看,現有研究中,立足本國國情研究的多,立足西方世界研究的少;歸納總結的多,創(chuàng)新借鑒的少?;谝陨险J識,筆者認為目前學界關于道德異化的研究,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更進一步地探索和分析。

      1.深化和加強基本理論研究

      正如有學者所談到的,道德異化的思想存在已久,而未做概念提出[13],研究道德異化,其內涵、本質、特征等正是探索道德走上回歸之路的必然條件和重要基礎。當前參與探討的學者“前赴后繼”,論文、資料也越加豐富,但對其概念的界定還眾說紛紜,各有其理,各有所長,缺乏規(guī)范性,對其特征的研究則呈現出碎片化、零散化特點,學界還未過多涉足。更甚者,在本質、影響等方面則還暫屬研究的邊緣區(qū)域。此舉種種,對后繼者的研究而言都是較為不利的。據此,筆者以為,概念是思維的工具,是學術研究的起點。探究道德異化首先必須厘清兩個基本概念,即先要明確界定異化,進而才能在此基礎上科學界定道德異化。其中尤其要掌握異化本身所內涵的時代性及反思批判性特征;定義道德異化更要充分考慮其科學合理性,即是否立足科學的理論基礎,是否從基本內容及根源上入手,內涵、外延是否周全。同時,研究其特征也要抓住異化這一關鍵,注重其產生的質變及“特色”所在。而對于目前研究中還存在的“邊角”地帶,則還提請學界能給予一定關注,以望盡可能對道德異化問題做出系統(tǒng)、科學、全面的論述。

      剖析道德異化,除卻以上對其概念本身要加以探討,還應加強其與相關概念的比較研究,如將其與“道德矛盾、道德困境”等相近或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較、區(qū)分。這便要求我們從其內涵上要深刻認識到,道德矛盾主要包括“新舊道德之間的矛盾”以及“不同道德體系之間的矛盾”[21];道德困境則是指主體在道德選擇時所面對的一種善善沖突的情境;而道德異化則強調一種道德主客體的顛倒、對立,以及客體對主體的束縛、壓制。進而對比分析得出道德矛盾與道德困境的作用力在于道德與道德之間,而道德異化的著眼點則在于道德的主客體之間,其根本的作用機制不同,由此更能鮮明地突顯出其自身的特殊性,展現全貌。以此為例,上述概念間的辨別比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更清晰地認識道德異化提供理論依據和價值參考,更能明確其內涵,區(qū)分不同。

      當然,基本概念的研究是基礎,比較是研究的方法,是區(qū)分概念間異同的手段。故此,比較的最終還要回歸道德異化的特殊性,從其個性出發(fā),以系統(tǒng)的學科理論為后盾,立足實際道德實踐,對其加以界定,以充分體現其權威性和理論說服力,也使得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斷趨于完整和科學。

      2.進一步拓寬研究視角與方法

      道德異化問題涉及多學科多個領域,對其分析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目前學界主要側重于倫理學視角,多采用定性分析及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學科視角較為單一。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探究道德異化從某種程度上其本就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推進的過程。為形成這種研究合力,還應積極使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參與其中,整合力量,博采學科之長。如目前有學者從邏輯學角度出發(fā),基于心理邏輯演繹的視角來分析道德異化,堪稱為一種較為獨特的思維方式,值得學習借鑒。實際上,若立足道德心理學來審視道德異化,其正是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guī)范在其自身發(fā)展或轉化為個體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的過程中,嚴重背離甚至反向壓制道德主體的一種現象。同樣地,對于道德異化中“人”這一主導角色或主體性要素的分析,也離不開對其心理現象、心理變化過程的剖析解讀,不可避開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此外,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并非自然生成或人類與生俱來,其獲得正是“通過人們后天的道德社會化”[22],即實際的實踐活動,道德異化也正是這一過程中道德的“變異”、“扭曲”或“顛倒”性狀態(tài)的存在,因而將其置于社會學的學科領域中進行分析也是尤為重要的。在此可廣泛借助社會學中的結構功能論和互動論等,通過分析社會轉型期下社會結構調整對道德產生的影響,通過探索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動機、情感意志變化的規(guī)律等,更進一步揭示道德異化 產生的根源。同時,道德是人的道德,人是道德的主體,從人的社會化和社會控制論入手探索道德回歸之路,也必能有所成效或啟迪。因此,只有充分結合、貫通和應用多學科的理論,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原貌,標本兼顧,打通中間環(huán)節(jié),從認識、感悟、分析、評價到解決或治理問題。

      3.增強對道德異化啟示的研究

      學界目前對道德異化問題的研究基本遵循從解剖概念到揭示原因,并追溯至揚棄途徑的探索之路,而對于啟示性和總結性的問題反思環(huán)節(jié)則還較為缺乏。基于這一認識,筆者認為,有必要增強對道德異化啟示的研究。一方面,反思道德異化這一問題或現象,警示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當前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首先在建設理念上,要注重將理論引導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在建設的現實要求上注重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建設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23];其次在道德評價方面,則啟示人們不僅要兼具客觀、科學及合理性,還要注重自身道德智慧的培養(yǎng)以及道德責任意識的提高;最后在道德選擇上,也提醒人們在將集體主義作為一種主導性原則的同時,還應注意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tǒng)一。凡此種種為激發(fā)、促使道德產生積極效用的問題,都是道德異化帶給我們的思考。另一方面,反觀學界對道德異化的剖析,恰如有學者所言:“從‘異化’的角度來審視道德,是道德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3],而異化“本身除了是一種學術范疇外,還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體現了馬克思的唯物論與辯證法”[19]。由此,借助異化的角度來審視社會生活中其他的“裂變”或“變異”現象亦不失為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手段,以求不斷接近事物的真相,這都有待學者們的進一步嘗試。

      總而言之,“分析—解決問題”是探究問題的基本路徑,進而還應上升至嘗試性“轉變、革新—思維方法”這一更高層次,多重審視問題。無論是窺探藏匿于道德異化背后的道德建設危機,還是分析當前的實際道德問題,亦或是追問研究道德異化的思維方法,都無不關涉甚至切中對道德異化啟示的探討。

      綜上,學界對上述道德異化問題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探索。隨著資料的不斷增加,研究成果也逐漸豐富和系統(tǒng)化,這有助于人們對道德異化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并促進形成對該問題研究的科學體系,這些成果也為我們今后探索道德領域的其他相關問題奠定深厚的理論基礎,提供許多有價值性的參考。但其中大多數的研究都側重某一時期或某一特定社會領域,且多立足于倫理學視角。因此,這也啟示我們在后續(xù)的研究中要緊跟時代步伐,拓寬立論角度和學科視野,以期不斷完善和豐富學術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學界異化道德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9期)2014-03-01 01:44:23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浪卡子县| 许昌县| 宜黄县| 松滋市| 双城市| 神农架林区| 赤城县| 沅陵县| 天门市| 开鲁县| 巴楚县| 鹤庆县| 临颍县| 迁西县| 婺源县| 武功县| 盱眙县| 赤壁市| 泊头市| 涿州市| 建水县| 贺兰县| 沅江市| 赤城县| 襄樊市| 绥江县| 山阴县| 玉环县| 罗定市| 屯昌县| 钟祥市| 乐东| 三门县| 鄯善县| 青铜峡市| 鱼台县| 新郑市| 印江| 阜新市| 广饶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