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鎮(zhèn)中心校)
從字面理解,游戲和教學活動好像是不相及的兩件事,其實質是教學和游戲是相伴相生的?!督逃筠o典》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圍現(xiàn)實生活的獨特的社會活動。”由此可見,游戲本身就是教學實踐方式之一。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小學科學游戲是指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巧妙地將科學教育目標和兒童游戲方式結合,設計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學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科學課程,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從更深層次來看,小學科學游戲在價值取向上關注教育性和游戲性的整合,實質上是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它將教學因素和游戲因素緊密結合在一起,是傳統(tǒng)游戲化教學的延伸。
科學游戲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一則源于學生在認知能力和需求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個體差異及發(fā)展需要,二則源于科學探索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和條理性所表現(xiàn)出的深淺難易的不同。教師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效設計科學游戲的目標。學習者特征值主要指學習者的年齡、性別、情感和智能,小學生的邏輯發(fā)展還處在初步階段,因此游戲設計前對其特征值進行分析,有利于游戲難度設計。
科學游戲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包括實際物理情境和虛擬情境,前者通過物質材料的提供來實現(xiàn),后者通過圖畫、語言描述等方式模擬,無論哪種方式,都要講究科學。游戲任務設計目標包括學習目標和游戲目標,游戲設計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游戲目標的實現(xiàn)。游戲任務設計可以是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協(xié)作完成,因為在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小學科學課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
游戲類型設計是根據(jù)教學內容來確定的,根據(jù)課程內容不同,游戲主題也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植物生長、科學探究等,這類主題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本質。游戲類型設計依賴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如探究性內容適合策略類游戲,科學認知適合益智類游戲,技能知識適合模擬類游戲。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取較為簡單的益智游戲,高年級學生可以采用戰(zhàn)略類游戲。
1.競賽型游戲
小學生爭強好勝,競賽型游戲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將潛在的動力激發(fā)出來,還能使本來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變得有趣。通過游戲進行教學,既生動活潑,又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在比賽中開發(fā)智力。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植物的葉》一課,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植物的葉的不同點時,設計學生認真觀察植物葉的環(huán)節(jié),但如何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觀察呢?為此設計了“葉大不同”的游戲,請學生觀察并記錄后收回葉子再分發(fā)十片的葉子,讓它們從中找出與剛才觀察過的5種植物的葉子。將游戲設計成闖關的形式,五片葉子為五個關卡,學生們分組進行闖關,并在黑板設有闖關表。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觀察活動一下變得吸引眼球,連最靜不下心的學生也在那認真的觀察,心細記錄。接著采用二次觀察,自己找到答案,學生在二次觀察時也十分心細。
這類的競賽性游戲適用廣,且有利于學生產生更多的發(fā)現(xiàn),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競賽后要讓學生對競賽過程的成敗進行總結歸納。在科學游戲中,把操作和討論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動手又動腦,感知多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
2.紙牌游戲
在蘇教版三、四年級的教材當中,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課程占了一定的比重。如何引導學生對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呢?針對這類教材內容,為吸引孩子更進一步的參與,筆者采用紙牌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針對這部分教學活動,筆者嘗試加入了紙牌游戲,紙牌游戲符合小學生的愛玩的心理特性,爭強好勝的個性持點,深得兒童的喜愛。利用這種特性,以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顒又?,把各種植物卡片當作一副紙牌,把52張卡片隨機的平均分給小組內的四位同學,每位同學擁有相同的卡片數(shù)。游戲方法如下:可以通過滾色子的方式,根據(jù)點的多少來決定第一個出牌。第一張出牌的卡片可以任意,并說出一種分類依據(jù),接下來的其它三個同學則要根據(jù)第一個同學所出的分類依據(jù),進行跟牌,跟錯了種類,罰一次不出牌。全部出完牌的為贏家,可以決定下次第一個出牌,最后一個出完牌的要洗牌和分牌。為了玩好本游戲,學生首先要自學手中卡片上的植物的特點,否則就會出錯牌而被懲罰。這樣的游戲,促使孩子自覺、自愿去了解不同植物的特點,在玩中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體現(xiàn)主體性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樂學,愿學、愛學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紙牌游戲還適用于三年級上冊《校園里的小動物》、四年級上冊《我們吃什么》等課。活動中要注意首先講清游戲中所采用材料的意義,其次講明如何運用材料,能及如何進行游戲的方法,最后要對活動過程中的獎勵與處罰的方式做具體的規(guī)定等。
3.角色扮演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需要設置好相應的游戲方式。例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類游戲,以學生為主體,提供想、動的機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起到了推動作用。例如,筆者設計了采用角色扮演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當一回“小礦工”挖掘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礦山”(石膏制作的模型),“礦山”里埋藏著各種“礦石”。在挖掘前引導學生對“礦山”進行觀察想象這里所代表的秀美風光;接著學生們利用錘子、螺絲刀進行敲打挖掘出“礦山”中的“礦石”,讓學生真實體驗挖掘礦石過程中艱辛,礦石的來之不易;同時,再引導學生觀察被他們挖掘后的模型,已是滿目瘡痍,這時學生對采礦所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有了真實的感受。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把自己融入教學意境,玩中體驗,玩中領悟,大大增強學習興趣度,教學的趣味性。課結束時,很多同學談上本課的感受時,說到“今天我很快樂,感到一節(jié)課時間太短了,還希望老師給我們接著上……”一句發(fā)自肺腑的感言,充分體現(xiàn)運用角色扮演的成功。開發(fā)角色扮演的實驗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難懂的教學內容淺顯化。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對人們的科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小學科學肩負著培養(yǎng)兒童科學實驗的重任。針對小學科學教學中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嗎,應該通過科學游戲教學對其進行有效地解決,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讓兒童能夠寓學于樂。一方面,在游戲中開發(fā)兒童的天性;另一方面,在科學游戲中幫助兒童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