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暉
(婁底市星星實驗學校)
作文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的重要內容,是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有效作文教學的構建,在于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的課堂,為學生自主學習、生活演繹,創(chuàng)造良好的空間。小學生作文素材缺乏,寫作常常面臨“無話可說、無故事可寫”的尷尬情形。為此,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生活作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走進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讓生活演繹作文的精彩、激揚作文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課堂,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有效作文教學。
小學生處于個性發(fā)展的特殊階段,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消除課堂的枯燥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們怕上作文課,苦于作文“無話可說、無故事可寫”,這樣的作文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有效學習的形成。究其原因,很大原因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相對狹窄的生活視野,讓學生的作文素材少而單一,這就出現(xiàn)了小學生怕寫作文的一幕。實質上,小學作文寫作更多地是源于生活元素的提煉,以展現(xiàn)生活的精彩。緊密聯(lián)系生活,開展生活作文教學,不僅拉近了學生與作文之間的距離,也避免了課堂的枯燥乏味。生活的精彩可以在作文課堂之上演繹,讓學生喜歡作文課,能夠作文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故事可寫。
生活很美好,需要小學生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大自然……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筆下的文字。小學生的視野狹窄,作文素材的有效積累,是作文寫作的關鍵。為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從生活元素入手,將自己的生活元素、自然風景,展現(xiàn)在作文之中。學生的思維視野得到拓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組織寫作語言,讓作文的事、物更加具象,而不是泛泛而談,缺乏實質性內容。例如,在“美麗的大自然”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就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帶領學生來到公園,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一道道風景。用眼睛感受五彩的世界、用耳朵聆聽鳥兒的歌唱、用鼻子碰觸大自然的芬芳……這些源于生活的發(fā)現(xiàn),可以成為學生作文寫作的素材,真實而純樸的文字表達,流露出大自然之美,也真切的表達著學生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這樣的作文教學,積極而富有意義。
表演生活,是更好地將生活融入到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通過游戲的方式,將生活融入作文課堂,能夠更好地契合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盤活作文課堂。在生活情境的游戲中,學生將生活元素不自覺的帶入到作文課堂之上,讓作文教學氛圍更加熱烈。例如,在以“團結”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再是“單刀直入”的引導學生如何構思、如何組織語言,而是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從生活的表演中,感受“團結”就在自己身邊,可以通過生活素材,去更好地演繹寫作。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成語接龍”比賽,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體會到小組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樣的生活游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也讓課堂活躍起來。通過游戲加深學生對“團結”的理解,能夠立足實際生活,挖掘“團結”在生活中的演繹,進而讓作文寫作更加豐富而飽滿。作文課堂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有著趣味的游戲活動,讓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是在生活表演中,主動學習探究。
生活是熔煉情感的場所,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往往缺乏情感流露,寫出的文字直白,沒有源自生活情感的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抒發(fā)情感,讓作文內容更加飽滿而富有情感。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敘事一件事情經(jīng)過的時候,語言組織混亂、邏輯條理不清晰,這很大原因是生活體驗不足,情感表達欠缺,進而導致作文很“骨感”。為此,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之下,緊密聯(lián)系生活,展開生活作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豐富寫作情感,而不是空洞的內容展現(xiàn)。
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可以將生活帶入其中,用生活的情感視角,去展開作文寫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情感表達的切入點,能夠將生活帶入到作文之中,這樣的寫作形態(tài),更能夠豐富作文的情感,讓作文看上去情感飽滿,沒有空洞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學生源于生活體驗下的作文寫作,有著真切而豐富的情感。(1)用心觀察、細心感悟。走進生活,需要用心去觀察,觀察生活的細節(jié),感悟生活關于成功、親情等的表現(xiàn),這些都可以成為豐富作文寫作的重要素材;(2)作文不在于有多么的華麗,而在于作文中有“貨真價實”的內容,即看得見的情感。為此,將生活帶入作文之中,無疑是情感更好表達的窗口。生活中的情感、實踐,都可以在作文中展現(xiàn),并以此迸發(fā)出寫作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文;(3)主動思考,將生活中的元素,拓展性的應用到作文寫作之中,能夠更好地升華作文主題。將生活帶入作文之中,就是要通過生活元素,在枯燥的文字中融入情感,進而實現(xiàn)良好寫作。
生活需要體驗,體驗后的情感才能更加真摯。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更多地是文字上的表達,缺乏源于生活的作文情感。為此,教師在生活作文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的體驗,去豐富作文情感,讓作文不再那么“骨感”,而是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成功的追求、對親情的感恩,等等,這些情感的表達,都可以折射出不一樣的真情實感。教師通過帶領學生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學生通過生活的體驗,去更好地培育作文寫作時的情感。如帶領學生走進社會,慰問孤寡老人;走進公園,打掃衛(wèi)生……這些課外實踐活動的體驗,讓學生更加懂得生活中的“感恩”“環(huán)?!钡汝P鍵詞,這些關鍵詞可以在作文寫作中的運用,并拓展性寫作。因此,生活作文教學的構建,需要將生活元素植入課堂,讓作文教學不在拘囿于課堂,也可以在課外進行演繹。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相對狹窄的寫作視野,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展開生活作文教學。發(fā)現(xiàn)生活、表演生活,通過開放式作文課堂,讓生活演繹作文的精彩;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將生活中的情感元素融入作文之中,讓生活激揚作文的情感。有效作文教學的實現(xiàn),是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過程,生活作文教學的構建,就是小學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
[1]鄭淑娟.生活·積累·表達——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7,(02).
[2]張瑩.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6,(06).
[3]張秀霞.小學高年級“生活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7).
[4]楊霞,謝桂喜.走進生活,作文教學大有天地[J].語文天地,2015,(08).
[5]朱小飛.讓小學生習作充滿生氣——我的“生活作文”教學之路[J].科普童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