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立國
摘要目的:對腸梗阻以超聲、CT、X線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方法:收治腸梗阻患者38例,均行超聲、CT、X線檢查,分析3種檢查結(jié)果的準確性。結(jié)果:在梗阻部位、是否出現(xiàn)腸絞窄、梗阻原因的診斷中,CT準確率均較超聲、X線高,超聲與X線對比,超聲較高,P<0.05。結(jié)論:在腸梗阻診斷中,相較于x線、超聲,CT診斷準確率較高,應用價值更大。
關鍵詞腸梗阻;超聲;CT;X線;診斷
腸梗阻發(fā)病較急,短時間內(nèi),病情會迅速發(fā)生變化,引發(fā)腸穿孔、休克等,嚴重情況下可致使患者死亡。因此,此病的早期確診極為關鍵,直接關系到預后。在此病診斷中,以往臨床上大多以x線平片實施檢查,但單一采用此種方法診斷準確率僅58.0%左右。近些年,超聲、CT逐漸被應用在此病診斷中,可得到相對準確的診斷結(jié)果。本次研究對腸梗阻患者的超聲、CT、X線檢查結(jié)果進行對照,以期對3種方法在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腸梗阻患者38例,男20例(52.6%),女18例(47.4%),31~75歲,均值(53.2±6.6)歲。所選患者均在多種臨床共同診斷下被明確確診為腸梗阻,并經(jīng)過了手術(shù)病理診斷的證實。
方法:①超聲:以彩色多普勒超聲實施檢查,3.5~7.5 MHz的探頭頻率,患者姿勢調(diào)整為仰臥位,使腹部充分暴露,從上腹部開始,從順時針的方向?qū)θ共繉嵤呙?,發(fā)現(xiàn)梗阻位置后,詳細掃描,對具體情況進行觀察,如腸內(nèi)積液情況、腸道蠕動情況、腸管擴張等,并注重腸管血流變化情況的觀察。②CT:以飛利浦MXl6-sliceCT機進行檢查,從膈頂開始至恥骨進行掃描,5.0 mm的層厚,5.0mm的間距,1.325:1的螺距。對于有需要的患者,行增強掃描,造影劑選用的是碘海醇,高壓靜脈注射,劑量是100 mL,速率4.5 mL/s,進行30、60、180 s的延遲,隨后對圖像進行重建,0.65 mm的層厚,5.0 mm層距,掃描所得圖像傳至工作站。③x線:利用DR機實施檢查,先施予腸胃減壓措施,后分別于患者站立、側(cè)臥、仰臥位下實施腹部掃描。
觀察內(nèi)容:將手術(shù)病理學的診斷結(jié)果當作“金標準”,由3名以上有豐富經(jīng)驗的影像學、臨床醫(yī)生共同閱片實施診斷,對3種方法診斷的準確率進行計算與對照。
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以SPSS 21.0軟件進行,3種方法診斷準確率均由[(n/%)]進行分析,檢驗以x2進行,診斷結(jié)果客觀比對后,取P<0.05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手術(shù)病理學顯示,從梗阻部位來看,38例患者中,小腸梗阻24例63.2%(24138),CT檢出22例,準確率91.7%(22/24),超聲檢出17例,準確率79.8%(17/24),X線檢出14例,準確率58.3%(14/23);結(jié)腸梗阻14例36.8%(14/38),CT檢出13例,準確率92.9%(13/14),超聲檢出10例,準確率71.4%(10/14),x線檢出8例,準確率57.1%(8/14)。
出現(xiàn)了腸絞窄21例55.3%(21/38),CT檢出20例,準確率95.2%(20/21),超聲檢出18例,準確率85.7%(18/21),x線檢出13例,準確率61.9%(13/21)。
梗阻原因方面,13例由腸粘連導致34.1%(13/38),CT檢出12例,準確率92.3%(12/13),超聲檢出11例,準確率84.6%(11/13),X線檢出8例,準確率61.5%(8/13);由腸胃腫瘤導致15例39.4%(15/38),CT檢出14例,準確率93.3%(14/15),超聲檢出13例,準確率86.7%(13/15),X線檢出9例,準確率60.0%(9/15);由糞石導致5例13.2%(5/38),CT均檢出,準確率是100%(5/5),超聲檢出4例,準確率80.0%(4/5),x線檢出3例,準確率60.0%(3/5);5例由腸扭轉(zhuǎn)導致13.2%(5/38),CT均檢出,準確率100%(5/5),超聲檢出4例,準確率80.0%(4/5),x線檢出3例,準確率是60.0%(3/5)。
在梗阻部位、是否出現(xiàn)腸絞窄、梗阻原因的診斷中,CT準確率均較超聲、x線高,超聲與x線對比,超聲較高,P<0.05。
討論
對于腸梗阻而言,若不及時干預,死亡率可達20.0%~30.0%。x線是此病的傳統(tǒng)診斷方法,分辨率不夠理想,診斷準確率也不夠理想。超聲可對腹腔內(nèi)實質(zhì)性的器官進行顯示,在有積液、由腫瘤等導致的腸梗阻中有較高敏感性,效果較X線優(yōu)越。CT是近年來不斷發(fā)展起來,逐漸被廣泛應用在腸梗阻診斷中的技術(shù),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即可得到清晰的圖像,可對腸梗阻的具體部位、形態(tài)、原因等進行明確,在腸梗阻診斷中有較大應用價值。但相較于前兩種檢查,CT有一定輻射,長時間使用、重復性檢查難以實現(xiàn)??傊?,從診斷效果方面看來,在腸梗阻診斷中,CT應用價值較超聲、x線大,相較于x線,超聲應用價值又相對較大。
本次研究對回顧了58例腸梗阻患者的CT、超聲、x線檢查過程,結(jié)果顯示,在梗阻部位、是否出現(xiàn)腸絞窄、梗阻原因的診斷中,CT準確率均較超聲、x線高,超聲與x線對比,超聲較高,P<0.05。綜上,對腸梗阻患者實施診斷時,臨床上可優(yōu)先施予CT、超聲檢查,必要情況下可以CT、超聲、x線3種檢查進行聯(lián)合應用,以得到更準確的診斷結(jié)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