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黃墩鎮(zhèn)中心小學)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指其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方面的發(fā)展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其共性與個性相依、相融、相生。由于各年齡階段發(fā)展任務不同,學生心理發(fā)展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征,即個體在發(fā)展的各個年齡階段中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
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指學生的認知能力隨其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情緒、情感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們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心理活動。其中,情緒主要指個體需要與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往往隨著情境的改變和需要的滿足而增強、減弱或消失。
在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長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劍,有“兩刃寒光”,向學生展示它的“威力”?!耙蝗泻狻?,是學校之外其他社會生活的不正規(guī)教育,這個教育主要發(fā)生在學生生活的早期階段,長者、父母及親友是他們的教師,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往往具有零散性、不規(guī)則性及興趣性;“另一刃寒光”,是指發(fā)生在學校的有目的、有計劃、有規(guī)律和有系統(tǒng)的教育。這個教育是以最大 限度地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潛能為目的的,因此常常表現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新世紀對人的基本素質賦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內涵。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有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有關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環(huán)境意識。
教師職業(y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樂觀、豁達、寬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緒特征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相反,教師遇事急躁,學生情緒就不穩(wěn)定。教師心里不健康,會把不良情緒帶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當的方式懲罰學生。鑒于此,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教師做好班級工作的起點,首先,不斷要求自己學會解除或緩解高壓心態(tài),不再主要以學生分數論成敗;其次,努力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愛生情懷,時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第三,學習先進的教育藝術,掌握先進的適合當代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第四,學會把辦公室當作“教師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坊”,經常把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與其他同事討論。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的積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適時地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級工作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1.營造班級“親情”氛圍,努力使自己成為班集體的一員
人為心理問題所困,無異于陷入一座“圍城”。“開始,學生有點不良表現,受到老師批評,此后老師的工作又沒跟上,學生受到冷落,思想開始消沉,表現更加‘不良’,于是,遭遇老師更加嚴厲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訓斥以至打罵。此時學生呢,越發(fā)‘逆反’,輕則以惡作劇,重則以‘破壞性’行為發(fā)泄不滿,表示抗爭。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從而被視為‘屢教不改’者。”這是班主任司空見慣的現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在班里的滋生,我開始注重進行“親情”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一個寬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級環(huán)境。
2.讓學生在關愛中找回自信
“育人為本”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信念。為此,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師愛”抑制不良,慢慢地將心靈受傷的學生攙扶到正路上來。“拉一拉,送一程”,當學生“舊病復發(fā)”,或犯了新的錯誤時,我先不忙給予批評和警告,就為了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通常我是陪伴學生“走”一程,相處之中指出發(fā)展下去的危險“前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似有不妥”,幫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利弊,讓學生自省、自悟。
以贊代貶促其發(fā)展。一次,剛響過上課鈴,我走上講臺,一個學生發(fā)出了一聲怪叫,全班皆驚。我見狀依舊鎮(zhèn)靜如常,和顏悅色:“剛才的叫聲很好聽!請你給同學們再表演一次,如何?”該生的臉一紅,不再吱聲。眼看一場要爆發(fā)的沖突,平靜收場了。
小題大作,督促進步。注意尋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一要降低“標竿”,二要手持顯微鏡。學生劉某,學習成績極差,平時什么作業(yè)也完不成,但他的紀律很好,也很愿意為班級出力,在一次班級任務——系、放窗簾的布置大家都舉手的情況下,我特意點他讓他做,接到任務后他十分高興,第二天他認真地做好了,再一天也不錯,又一天,他因事忘了,我發(fā)現后并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他說:“你已經做好了兩次,老師相信你還能堅持做得更好?!?/p>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我在每日的班級匯報時,從不隨意打斷主持人的講話,都是在他說完后,才補充說明或舉手示意放學。從這兩方面入手,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正逐步穩(wěn)定在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上。而在我的示范下,班內的文明之舉正逐日增多。
3.將學生心理負擔降到最低很顯然,民主型的教師比較順應學生的心理,有利于學生情感與個性的發(fā)展。因此,我積極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氛圍,讓學生釋放“能量”。這“能量”,不管是建議還是意見,是牢騷還是委屈,不斷地發(fā)泄,對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態(tài)平衡,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申訴制度,讓學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傾訴心聲。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長匯報會,都有一些學生在為自己當天的行為申訴,有的合理,值日班長就免去給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舉手表示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意見來定論;有一些學生感到委屈時,我就在放學時和他及時交流。交流后,學生都能較好的認識到問題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轉了。
加大力度普及心理科學知識。我從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收集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然后指導學生去學習,較好地對學生進行了心理調節(jié)。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更體會到了自己與集體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班榮我榮,我恥班恥”的認識。
4.以“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中學階段是完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獨立自主能力,健全學生人格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根據青少年心理、生理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學生獨立性明顯增強的優(yōu)勢,激發(fā)他們開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養(yǎng)他們具有“自學、自理、自強、自律”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自我教育的關鍵是如何把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實施教育者。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給我?guī)砹撕芏啾憷策M一步推動了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向葵.教育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柳海民.現代教育原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3]王景英.教育評價[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4]楊穎秀.教育法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5]孫成志.組織行為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