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1.紹興文理學院 上虞分院,浙江 紹興 312300;2.紹興市社會科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據(jù)騰訊-麥克思-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的大學生90 %擁有智能手機,超過90 %的會帶手機上課,其中重點大學本科在校生每節(jié)課使用手機5分鐘以下的占29 %,5-10分鐘的占22 %;普通大學在校生每節(jié)課使用手機5分鐘以下的占24 %,5-10分鐘的占25 %。更令人震驚的是,高職院校學生上課時間使用手機超過30分鐘的,比例高達15 %。對于大學課堂學生玩手機、抬頭率不高、喜歡看新聞、刷微信、玩游戲等現(xiàn)象,很多高校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有的大學強制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統(tǒng)一存放在教室前的格子架里,但有學生想出帶兩個手機的辦法進行應對。有的大學與商店進行合作,規(guī)定一定時間內不玩手機,可以換取積分到商店購物,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學校則實行強制屏蔽功能,但卻使某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學生不能聯(lián)系外面的空檔時間,對其父母進行詐騙,給家庭帶來財產(chǎn)安全隱患。因此如何提高學生上課抬頭率、加強互動,以保證上課效果,就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本著與其堵不如疏的思路,筆者以為可以將手機作為學習工具利用起來,根據(jù)學生喜歡玩朋友圈、發(fā)微信的特點,選取便利實用的微信公眾號作為互動教學的工具,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徐建麗(2016)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95%的學生認為利用微信學習可以接受,并分析了微信學習存在問題與對策[1]。吳軍其、王勛倩(2016)提出優(yōu)質的移動微學習活動設計流程,應包括活動內容、活動任務、活動組織策略、活動過程設計、監(jiān)督與評價,并以PPT掌上通為例進行了探討[2]。朱楊瓊(2016)提出運用微信公眾號開展《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設計,提出手機性能不好,速度慢,手機上網(wǎng)流量及時間有限,影響了學習積極性[3]。徐瑞鴻、戴鋼書(2016)認為高校思政課微信教學平臺的建構與使用,需要在話語重塑、內容創(chuàng)新、網(wǎng)上網(wǎng)下教學協(xié)調等方面加強建設[4]。葉璟、劉超男(2016)提出使用微信翻轉課堂,涉及的要素主要有:課前教學素材的設計,顛倒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流程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激發(fā)及課堂討論的設計[5]。文獻主要對如何將微信應用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捷性和效果進行了探討。但對于利用微信更好地進行互動式拓展教學研究得不多。有學者提出用微信公眾號、PPT掌上通等軟件進行微信教學,但功能仍限于微信自身程序功能,以微信為平臺但又有獨立性的專業(yè)化教學公眾號不多,以此為依托開展教學活動與學生互動的研究較少,這為本課題開展微信公眾號互動教學研究提供了空間。
在微信上已經(jīng)有一些微信教學公眾號,能較好滿足老師互動教學使用。其中對分易微信公眾號是一個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公眾號,除了常見的上傳文檔,實現(xiàn)資源共享外,還具有上傳視頻、網(wǎng)址、進行學生隨機分組、在線答疑、試卷測試、點到、舉手、討論等功能,能很好實現(xiàn)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
對分易公眾號作為互動教學工具,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對老師而言,可以更好督促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可以更好實現(xiàn)網(wǎng)絡資源,如兄弟院校課程資源、網(wǎng)上教學視頻、教學電影、教學網(wǎng)站、文章、圖片等共享,開拓學生學習視野,提升學習效果。第二,對課程而言,通過微信教學平臺可以更好地進行課程重構,改變教學流程,提升學習趣味,豐富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現(xiàn)實和形象化。第三,對學生而言,有利于隨時隨地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加強互相監(jiān)督,提高學習質量,保證學習效果。同時拉近與老師的距離,增強對老師的親近感,提高學習的欲望。第四,對教學方法而言,可更好開展多樣的教學方法。一是有利實現(xiàn)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結合,實現(xiàn)線下實操和線上資源相結合。二是有利于結合網(wǎng)絡資源開展相關專業(yè)的視頻、電影、電視劇教學,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三是通過公眾號隨機分組功能更好實現(xiàn)分組教學、分組討論。四是通過網(wǎng)絡留言,讓學生圍繞特定主題暢所欲言,更好實現(xiàn)頭腦風暴教學。
利用對分易微信公眾號進行互動教學,互動教學時機分為課堂內和課堂外兩個時間段。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學,可以從輸入密碼進行考勤時開始。要求學生舉手提問時,要用到對分易里的舉手按鈕。一些重要、較長的學習資料或者教學錄像,可以先要求學生在課外觀看,提出相應的問題,此后要求在課堂上回答,以節(jié)約課堂互動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在公眾號里進行試題測試,深化所學內容,對有疑問的學生,可當堂解答。在課外,可鼓勵學生及時通過對分易公眾號的發(fā)送消息功能,向老師提問互動。如果老師要在第二天與學生互動,應提前將相關教學資料發(fā)到公眾號上,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值得注意的是,課堂外通常學生有課,白天沒有更多時間關注公眾號的內容,晚上相對時間充裕,可在晚上集中推送一些內容到公眾號,給學生留足時間,上課時再登錄公眾號進行互動,以提高學習效率。
互動內容的選取要精心選擇,應該有一定難度,值得思考和探討。如課后布置學生在對分易公眾號上看一段視頻或教學錄像、電影,看完后寫觀后感,并在討論區(qū)公布、討論。同時,還應注意提升課程學習趣味,吸引學生在課堂外與公眾號及教師進行互動。對此,要注意選取與專業(yè)相關、有趣的學習資料上傳到公眾號,如行業(yè)網(wǎng)址、視頻、錄像、專業(yè)電影、電視劇、專業(yè)代表人物傳記,及相關資料、兄弟院校專業(yè)網(wǎng)站、精品課程網(wǎng)站和最新新聞,以開闊視野,促使學生在學到知識、技能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懂得利用網(wǎng)絡工具為我所用,并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綜合素質。
為了保證公眾號互動的活躍性,一是可以通過公眾號的隨機分組或者1加1分組功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鼓勵他們更好地互相監(jiān)督,互相評分,提高學習的熱情。二是邀請酒店人士加入到微信群,以便隨時能解答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和酒店人士交朋友,進行深度互動。三是及時挖掘一些最新酒店行業(yè)的新聞,學生對最新的新聞通常較感興趣,以加強學習的時效性,體現(xiàn)強烈的時代感和新穎性、趣味性。四是老師要能夠及時回應學生的提問和反應,以免其遭到無意冷落,最后失去熱情。五是選取班上部分活躍的同學作為“微托”,調動群里的氣氛,使互動更加活躍,同時承諾會有更高的平時分,對其他表現(xiàn)活躍的也給予較高的平時分。六是建立班級課程微信紅包獎勵基金,在群里發(fā)小金額微信紅包,進行差別鼓勵。金額不用太大,只是象征性的積分,甚至可以將1分錢作為一個積分,期末時積分越高,平時成績越高,也可以額外給予紅包獎勵,如一個營養(yǎng)早餐的價格,或者一本酒店行業(yè)的人物傳記。
要利用公眾號實現(xiàn)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進行在線點評,吸引學生將精力放在課堂上,實現(xiàn)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隨機分組功能,讓不同組的學生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課堂練習和討論,實現(xiàn)組與組之間的互動。還可以邀請企業(yè)人士加入到對分易公眾號,適時地參與到與學生的互動中來,也可以實現(xiàn)老師跟酒店人士的互動,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及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甚至還可以將一些網(wǎng)上教學視頻鏈接地址發(fā)到對分易公眾號中,讓學生與在線課程教學的老師互動、留言,以更好拓展學生視野,使其獲得更多的專業(yè)知識。
在對分易公眾號上與學生互動,并不只是為了迎合學生,單純地提升學習的趣味性,還要保證互動教學效果。為此,一是發(fā)揮班干部、學生會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的帶頭作用,要求這些有較強上進心的學生,積極配合老師互動,避免冷場,從而通過從眾心理,帶動其他學生的參與,增強課程的吸引力。二是要及時在公眾號里留作業(yè)、進行測試等,在公眾號里老師要及時批改、及時點評、及時反饋。也可以讓其他學生互相點評,甚至建立學生之間的一對一合作小組,共同監(jiān)督與進步。通過測評點評,確保學習效果。三是要求學生在對分易公眾號做作業(yè),并截圖分享到朋友圈,進行集贊有獎活動,集贊最多的同學,可獲得微信紅包基金積分獎勵、平時加分、老師口頭表揚,以及公眾號里公開留言表揚等方式進行鼓勵。四是請酒店人士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以體現(xiàn)教學的實用性。同時酒店人士可以將酒店運營中遇到的問題發(fā)布到對分易公眾號上,對提出較好解決辦法的同學給予表揚,甚至獲得微信基金積分獎勵,以更好地提升互動效果,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
對分易公眾號的運用,需要通過手機進行登錄,需要無線網(wǎng)支撐,但學校的網(wǎng)絡往往速度慢,甚至登不上,還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流量,特別是一些視頻的播放,需要很大流量,這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為下降。對此,需要學校提供免費、快速的無線上網(wǎng)服務,以將更多、更好的網(wǎng)上資源分享給學生,促進互動教學。同時還要注意保持課程的長久吸引力,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學生在對分易公眾號上或者其他網(wǎng)絡媒體空間,建立自己的課程資源庫,通過不斷搜集課程資料,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xiàn)學生與自己的互動,即實現(xiàn)解決專業(yè)問題能力質的提升,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同時鼓勵同學之間的課程資源庫共享,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共同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