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棟 介評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陜西西安 710061)
腎臟透明細胞型肉瘤(CCSK)是一類罕見的兒童惡性腎臟腫瘤,絕大多數(shù)的CCSK患者存在BCOR基因的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少數(shù)患者存在YWHAE-NUTM2基因融合。還有第3種“雙陰性”類型的CCSK患者,即既無BCOR基因的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也無YWHAE-NUTM2基因融合。該文[WONG MK,NG CCY,KUICK CH,et al.Clear cell sarcomas of the kidney are characterised by BCOR gene abnormalities,including exon 15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s and BCOR-CCNB3 gene fusion[J].Histopathology,2018,72(2):320-329.]旨在對組織病理學確診為CCSK的11例患者,進行CCND1、BCOR以及CCNB3基因表達的免疫組化染色及特征性遺傳學分析。作者通過高通量測序研究顯示,10例(90.9%)CCSK患者的BCOR基因外顯子15存在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4例(36%)或8例(72%)患者的BCOR表達為陽性,檢測結果的差異取決于所用抗體克隆株的不同。通過RT-PCR檢測技術,作者在上述患者中并未發(fā)現(xiàn)YWHAE-NUTM2基因融合現(xiàn)象。作者還發(fā)現(xiàn),“雙陰性”的CCSK患者存在BCOR-CCNB3基因融合,同時癌細胞的細胞核CCNB3以及BCOR免疫組化染色呈強陽性。定量PCR檢測提示這類患者中BCOR基因表達上調;但存在BCOR基因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的患者,其BCOR基因表達上調水平并不高。作者報道的這一隊列CCSK患者中,絕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BCOR基因的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無1例出現(xiàn)YWHAE-NUTM2基因融合現(xiàn)象。作者檢測發(fā)現(xiàn),CCSK患者的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CND1)在癌組織中呈彌漫性、高水平表達。但是在那些存在BCOR基因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的CCSK患者中,BCOR基因并非完全呈現(xiàn)陽性表達,因此,作者認為不能用免疫組化法檢測BCOR基因來診斷存在BCOR基因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的CCSK患者。作者還在“雙陰性”的CCSK患者中發(fā)現(xiàn)BCOR-CCNB3基因融合現(xiàn)象存在,而這一基因融合現(xiàn)象,通常見于男性青年原發(fā)性骨肉瘤組織中,本文首次報道了BCOR-CCNB3基因融合現(xiàn)象可發(fā)生在患有CCSK的兒童腎臟腫瘤組織中。但作者認為,“雙陰性”CCSK患者的基因譜的具體特點,以及腫瘤的具體生物學行為不明,還需進一步闡明。
點評:CCSK是一類罕見的兒童惡性腎臟腫瘤,其癌細胞形態(tài)多樣,與其他兒童腎臟惡性腫瘤的癌細胞很難鑒別,故臨床確診具有一定難度;有報道顯示,50%的CCSK在首次病理診斷時均誤診為其他腫瘤。準確診斷CCSK至關重要,因為其臨床轉歸與治療方案與其他兒童腎臟腫瘤相差很大。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CCSK患者存在BCOR基因的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少部分患者存在YWHAE-NUTM2基因融合現(xiàn)象。該文作者對亞洲人群隊列進行研究后證實,大部分CCSK患者存在BCOR基因的內部串聯(lián)重復序列,但并無YWHAE-NUTM2基因融合現(xiàn)象,提示這種分子遺傳特點可能與人種差異有關。作者發(fā)現(xiàn),BCOR陽性表達僅見于部分CCSK患者中,因此認為BCOR基因的免疫組化檢測并不能在臨床上用于診斷CCSK,而可將免疫組化法檢測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作為診斷CCSK的敏感指標。另外,作者還發(fā)現(xiàn)1例(1/11)“雙陰性”的CCSK患者,存在BCOR-CCNB3基因融合,這是首次在CCSK患者中得到證實,由此可見,“雙陰性”的CSSK患者的癌細胞盡管與大多數(shù)CCSK患者的癌細胞在組織形態(tài)上無明顯差異,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子遺傳學特征。因此將來需要對這類患者的分子遺傳學特征及病理診斷方法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