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研
能夠讓時間駐足的,只有G-CLASS
顛覆性的設計永遠不會出現(xiàn)在G級身上,但它每一次出現(xiàn)都帶來顛覆,這是奔馳賦予這款傳奇的真理??v觀車壇,有地位、有歷史的車型舉不勝舉,但如果把它們的歷代車型羅列一起來看,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連貫的存在。新的設計理念、語言、品牌概念等等,當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東西被硬生生地捆綁在某一款車型上時,是否可以體會到那種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誠然,如今的汽車不只是承擔了交通工具的單一屬性,還有著身份、品質等一系列的標簽,所以在快消時代下,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各種贅肉一般的奢華,痞氣橫溢的運動,這其實是一種迷失自我的表現(xiàn)。既然有歷史,有傳承,為何不靜下心來與那些昔日的經(jīng)典促膝長談,反而去憑空地矯揉造作呢?
每每進入奔馳的展臺,第一件事就是尋找G級車的展位。其實每次都很想跟展位設計人員聊一聊G級車展位的布置,因為無論其他車型如何搶鏡,如何賣弄,G級車總會像一位家族長者一樣佇立在那里。后來才意識到,之所以它能做到這點,是因為它是整個家族里惟一恒久不變的精神所在。也正如這一次,全新G級地推出曾經(jīng)讓人憂慮,如果熟悉的身形化作昔日的背影,豈不叫人遺憾。然而當全新G級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時,這尊上古神器祭出熔爐,時間仿佛被再一次重鑄。
其實,作為全新奔馳G級的設計者來說,這份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如何在經(jīng)典之中延續(xù),如何在時下尋求突破,稍不留神就會走了Discovery的老路,抹去棱角,一身圓滑,野性被馴化,令人扼腕。思來想去,設計師還是回歸了G級本來的模樣,軍用車型的初衷也讓方方正正的造型在眾人心中難以磨滅,試想,如果這一次G級車褪去了戎裝,恐怕設計師的噴嚏會一直打個不停。
全新G級的前臉部分較之前有了一定的層次,中網(wǎng)與燈組之間的連接部分有了些許弧度,“眉骨”不在突出,使得正面看上去有了較為不錯的景深效果,較之前的“純平”有了不錯的改進,稍微增大了的接近角同樣也讓前臉看上去更為精致。車身側面保持了簡潔流暢,由于車身長度地增加,原本就平直光滑的體形更加修長,其中后排腿部空間增加了將近150mm,后排乘員的乘坐舒適性將會有明顯改善。尾部經(jīng)典的外掛式備胎也是其重要的標識之一,整車從前至后可以說沒有絲毫累贅之處,你可以說這款車型依舊沒有什么設計,但正因為如此,G級車才永遠不會過時。
車輛內部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中控處,影院級別的超寬顯示界面將儀表和車載系統(tǒng)包含為一體,有人說這樣的去機械化設計是一種情懷地喪失,這點難以茍同。首先,有這樣想法的人肯定沒有注意到全新G級啟用懷擋的返璞歸真,其次真要是論純機械想必誰也不敢叫板 “東方紅”,所以該是體現(xiàn)現(xiàn)代科技的部分就一定要用科技配置的眼光去閱讀。假如這一次全新G級依然保留了機械式儀表盤,不信你看,肯定又會冒出“過于陳舊”、“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這樣的說辭。
時間在內飾上的烙印同樣體現(xiàn)在3枚差速鎖按鍵上,這也是很多熱愛G級的粉絲們上車后最先觸碰的部分,一切有關G級的故事同樣也是從這里開始的。不過,街道上能夠看到的大多數(shù)G級車的這一排按鍵想必都還在封印中,一旦覺醒,G級的火力即刻覆蓋整個地表。此次全新G級的接近和離去角都有所增加,縱向通過角為26°,涉水深度可達70cm,越野性能進一步釋放。
底盤方面的變化是全新G級最值得關注的一點,以往的非承載式車身結構以及前后整體橋式懸架是G級車硬朗的所在,但也正因如此,駕駛的舒適性大打折扣。此次,全新G級在前懸架處采用了舒適性和靈活度更高的雙叉臂式獨立懸架,這樣的改進同樣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前雙叉臂懸架所需要的空間更多一些,這一點通過車身的加長可以很好解決,那么撤去前橋之后,通過復雜越野路況時路面反饋的扭力和剪切應力都需要車身和車架來承擔,這一點全新G級是如何應對的呢?全新G級的車身采用了鋼鋁混合結構,在特殊支撐部分使用抵消扭轉力更好的高強度鋼材料,承受的扭轉應力由之前的6537N·m/deg提高到10162N·m/deg。而在機蓋、車門連接件以及把手等部分則采用輕量化的鋁材質,因此,雖然整車體型大了一號,但卻成功瘦身170kg。
全新G級在動力方面G500車型依然會采用4.0L V8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匹配奔馳原創(chuàng)的9 G-TRONIC自動變速器。另外,全新G級還提供了經(jīng)濟、運動以及激烈3種駕駛模式,預計后期的AMG版本在引入V12發(fā)動機之后將會進一步提高其公路性能。全新G級將在今年6月正式上市,目前德國本土給出的入門級預售價格是107040.5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