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有個很有才華的人叫司馬徽(huī),在當時很有聲望,連劉備都曾經親自去拜訪他,請教他對天下形勢的看法。
但是,由于處在群雄并起的戰(zhàn)爭年代,他怕得罪人,所以無論別人和他講什么事,他都裝糊涂。他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只回答一個“好”字。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個熟人,那人問他近來身體是否安好。司馬徽回答說:“好。”又有一次,一個老朋友到他家做客,和他談起自己死去的兒子時,不禁非常傷心。司馬徽聽了,面無表情地說:“好!”
等朋友走后,妻子責備他說:“人家認為你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才和你說心里話,你不但不安慰他還說‘好,太過分了!”此時,司馬徽仍然不緊不慢地說:“好!你說得很好!”
妻子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從此,人們就稱司馬徽為“好好先生”。
小閱告訴你
讀完這個成語故事。你是不是也覺得司馬徽很可笑?他為了不得罪人,就放棄了自己的原則,不分是非好壞,對誰都采取一樣的態(tài)度。
我們說話做事,一定要是非分明,有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不要像好好先生那樣一味地附和別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