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好,樊志敏,陳正鑫,顧蒞冰,蔣澤硯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 210029;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南京 210001)
肛門墜脹是一種常見癥狀,可單獨存在,也可伴發(fā)于其他多種疾病,臨床上常見于肛腸疾病、婦科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骨科疾病、精神類疾病等[1],也是肛腸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颊甙Y狀一般為自覺肛門部墜脹疼痛,可伴有腹脹、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等癥狀,常于勞累后加重,反復發(fā)作,長年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該病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療效欠佳。樊志敏教授師從國家級名中醫(yī)李伯年教授,從事肛腸疾病研究20余載,對肛門墜脹的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現(xiàn)將其經(jīng)驗介紹如下。
肛門墜脹發(fā)病機制復雜,常為多種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癥狀,直腸內(nèi)脫垂、肛周膿腫、結直腸腫瘤等肛腸疾病常常引起肛門墜脹;其他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腰椎間盤突出[2]等疾病均可伴發(fā)肛門墜脹。肛門墜脹的病因分為脫垂性疾病、炎癥性疾病、增生性疾病、肌肉痙攣、壓迫骶神經(jīng)、神經(jīng)功能紊亂以及手術刺激等[3]。臨床上要辨明原發(fā)疾病,對癥施治,以免漏診誤診,延誤治療。因此,臨床對于肛門墜脹的病人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進行肛門指檢,從而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后,對于無明確病因的功能性肛門墜脹,中醫(yī)藥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肛門墜脹在祖國醫(yī)學中沒有對應病名,但與“后重”相類,常見于中老年人,女性較為多見,多表現(xiàn)為肛門下墜感或墜痛及脹痛,勞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緩解,常伴有便意頻繁,或有排便不盡感,氣短乏力,食少納呆,面色萎黃,形體瘦弱,舌淡脈虛等。樊教授認為肛門墜脹的病機多以“脾胃虧虛,中氣下陷”為主,并伴有“肝郁氣滯,情志失調(diào)”。
1.1 脾胃虧虛,中氣下陷 樊志敏教授認為功能性肛門墜脹的患者辨證多以“中氣下陷證”為主, 肛門墜脹雖為肛門的局部癥狀,但其發(fā)生與全身臟腑的氣機升降失常有關。脾胃乃后天之本,是人體元氣之本,“脾主升清”,是精氣升降運動的樞紐, 脾氣主升與胃氣主降,升降相因、協(xié)調(diào)平衡,以維持人體內(nèi)臟位置相對恒定。當脾胃虧虛,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出現(xiàn)氣血虧虛的癥狀;若脾胃虛衰,元氣不足,脾氣下陷,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中氣下陷是導致患者肛門下墜感的主要原因,嚴重者可導致臟器下垂,如直腸脫垂、子宮脫垂等。
1.2 肝郁氣滯,情志失調(diào) 樊教授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發(fā)現(xiàn),肛門墜脹這一癥狀在圍絕經(jīng)期女性中非常多見,癥狀的輕重也與情志的改變相關,此類患者多伴隨情志異常,如精神憂郁、心煩失眠、煩躁不安、無故悲泣、喜怒無常等表現(xiàn)。且很多患者因肛門墜脹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而致心理壓力增大,出現(xiàn)精神心理癥狀,如焦慮、抑郁等。七情失常,則致肝氣郁結,肝木乘土,則脾胃氣機受阻,升降失調(diào)。且《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女性至七七之年,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易出現(xiàn)氣虛下陷的癥狀,這也是肛門墜脹患者多見于中年女性的原因之一。
2.1 注重后天之本,擅用補法 根據(jù)《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下者舉之”而立法,在治療上樊教授認為當以“健脾益氣、升陽舉陷”為治療原則,對于肛門墜脹患者,治療當注重補益后天之本,以補法為主。
對于該病的治療,使用補法治療的案例也常見報道,例如,張華等[4]運用益氣升提湯(黃芪、白術、當歸、柴胡、升麻、肉桂、枳殼等)治療混合痔術后的患者,可明顯減少肛門墜脹的發(fā)生率,促進術后恢復;黃德銓教授選用四君子湯治療肛門墜脹也取得很好療效[5]。說明肛門墜脹確以虛證為主,補法用之確有奇效。
樊志敏教授常以補中益氣湯加減為主方(黃芪30 g,黨參20 g,白術15 g, 升麻12 g,柴胡12 g,陳皮6 g,炙甘草5 g)加減來治療本病,療效較好。
補中益氣湯出自李東垣的《內(nèi)外傷辨惑論》,重用黃芪為君藥,取其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用?!侗静菡x》有言:“黃芪,補益中土,溫養(yǎng)脾胃,凡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6]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說:“黃芪既善補氣,又善升氣”[7],為補氣諸藥之最。陳平等[8]調(diào)查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肛門墜脹癥狀的患者占14.98%,肛門墜脹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職業(yè)、飲食習慣等均有一定聯(lián)系,尤其見于司機、教師、機關事業(yè)單位管理者等日常久坐缺少運動的人群[9]。即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的“尊榮人”,這種人大多養(yǎng)尊處優(yōu),缺乏體力勞動,“骨弱而肌膚盛”,此類人群多見氣虛體質(zhì),可以黃芪為主藥治療[10]。樊教授組方以黃芪用量最大,需用至30 g以上以發(fā)揮補氣升提之功。
人參、白術、甘草三味,為甘溫補中之品,為本方臣藥,與黃芪相須為用,更益補氣健脾之功。人參為補氣要藥,較之黃芪更側重于補益脾胃,正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所說人參“補五臟,安精神”[11],《得配本草》:“肌表之氣,補宜黃芪;五內(nèi)之氣,補宜人參。”[12]樊教授喜用黨參20~30 g。人參及黨參二藥均能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然黨參相較于人參,性較平,作用平和,不溫不燥,且價廉。白術專補脾胃,《本草經(jīng)疏》云:“其氣芳烈,其味甘濃,其氣純陽,為除風痹之上藥,安脾胃之神品?!盵13]白術有生白術與炒白術之分,生白術平補脾氣,炒白術性偏溫燥。對于伴有便秘癥狀的患者,樊教授喜用生白術,且需加大用量,生白術30 g對于便秘患者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體質(zhì)虛寒患者者宜用炒白術,以溫補脾胃。《藥品化義》言甘草,“炙用溫而補中,主脾虛滑泄,胃虛口渴,寒熱咳嗽,氣短困倦,勞役虛損,此甘溫助脾之功也。”[14]氣虛日久易損陰血,血又為氣之母,故配伍當歸養(yǎng)血和血,以調(diào)氣血。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說:“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yǎng)營養(yǎng)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體虛損之病,無所不宜”[15]。
又配伍少量行氣藥陳皮(6 g)以調(diào)理氣機,助其升降不滯,并可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再少佐輕清升散之升麻、柴胡(各12 g)以協(xié)助君藥升陽舉陷,升提下陷之中氣,正如李東垣所說:“胃中清氣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薄侗静菥V目》亦說:“升麻引陽明清氣上升,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虛弱,元氣虛餒,乃勞役饑飽,生冷內(nèi)傷,脾胃引經(jīng)最要藥也?!盵16]此二味無補益之效用,與補脾之黃芪、人參、白術并用,借其生發(fā)之效,升舉清陽,助脾轉輸。
2.2 輔以疏肝行氣,活血導滯 肛門墜脹久治難愈,患者多有焦慮情緒,心理壓力增大,情志不暢,肝郁不疏,易導致氣滯,故患者表現(xiàn)為肛門脹痛感,丁澤民教授在治療功能性肛門直腸痛時也強調(diào)要重視情志因素的作用[17]。氣為血之帥,氣能行血,氣虛日久,無力推動血液循行,日久容易造成血瘀;故肛門墜脹患者常伴有氣滯血瘀,樊教授發(fā)現(xiàn)治療上輔以行氣活血??扇〉昧己茂熜В佑么ㄜ杭俺嗌郑ǜ?5 g)。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功能?,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川芎的揮發(fā)油成分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的作用[18]。赤芍歸肝經(jīng),味寒苦,有祛瘀通經(jīng)除痛及消肝火的功效。《本草求真》[19]中指出川芎與赤芍配伍可兼顧活血與養(yǎng)血、柔肝與疏肝,具有活血疏郁的良好療效。
部分肛門墜脹患者伴有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癥狀,多與大腸氣滯有關,故樊教授常配伍木香(10 g)檳榔(15 g)以行下焦滯氣?!侗静菥V目》言:“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諸氣膹郁,皆屬于肺,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郁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于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后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郁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16]木香與檳榔配伍可除下焦氣滯?!端庮惙ㄏ蟆吩疲骸澳鞠?,若治中下焦結滯,須用檳榔為使?!盵20]伴有大腸積滯的患者加木香與檳榔可緩解里急后重感。
另外,樊教授擅用防風緩解肛門局部不適感,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止癢的功效,方中配伍適量防風(12 g)既能疏散腸中風邪,又能升脾之清陽。
2.3 堅持長期治療,條暢情志 肛門墜脹作為一種自覺癥狀,多為功能性異常,與神經(jīng)感覺紊亂有關,頑固難治,易于反復,患者經(jīng)過幾次治療無效后容易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又可導致癥狀加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給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極大困擾,極端者可伴隨抑郁癥,對生活喪失信心。因此,治療肛門墜脹是一個艱難而持久的過程,樊教授對于患者除用藥外,還配合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堅持治療,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培養(yǎng)興趣愛好,以轉移注意力,保持心情舒暢。對精神心理癥狀嚴重的患者應當勸說其進行心理??浦委煛kS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提出,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臨床診療中也發(fā)現(xiàn)患者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心理健康狀況對于患者的軀體癥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例1:宋某,女,51歲,2016年3月31日初診。主訴肛門墜痛感6年,加重1月?;颊哂?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肛門下墜感,久站勞累或行走過多時墜脹感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排便后肛門內(nèi)時有腫物脫出,可自行還納,無出血,無分泌物流出,遂未予重視。近1月,肛門墜脹疼痛加重,大便尚可,食納欠佳,夜寐安。舌淡暗、苔薄黃膩,脈沉細澀。指診:直腸前壁凹陷,粘膜松弛。中醫(yī)診斷為“肛門墜脹”,辨證屬氣虛下陷。處方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30 g,黨參30 g,白術15 g,山藥15 g,升麻12 g,柴胡12 g,赤芍15 g,川芎12 g,木香10 g,檳榔15 g,防風12 g,黃柏10 g,秦艽10 g,甘草5 g。1劑/d,水煎服。
2016年5月19日2診:患者訴服藥后癥稍有緩解,肛門墜痛于排便及勞累后較明顯,排便后可觸及肛門內(nèi)雞蛋大小腫物脫出,可自行還納,大便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澀。前方去黃柏、秦艽,繼服14付后肛門墜痛明顯緩解,大便正常,排便后肛門腫物不再脫出。
按:本案患者為中年女性,《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女性49歲以后,腎氣虧虛,易出現(xiàn)氣虛下陷之癥。予補中益氣湯加減以健脾益氣,酌加黃柏秦艽以清濕熱。
例2:呂某,男,35歲,2017年7月13日初診。主訴:肛門墜脹3年余。患者近3年反復出現(xiàn)肛門墜脹感,每于矢氣后好轉,受涼后加重,平素畏寒肢涼,喜溫喜暖,進食生冷后易腹痛腹瀉。查體: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中醫(yī)診斷為“肛門墜脹”,辨證屬氣虛下陷?;颊咭蠓弥谐伤?,故予黃芪口服液。
2017年11月2日2診:患者服用黃芪口服液后癥狀改善不顯,遂予湯劑口服,處方:黃芪20 g,黨參20 g,白術12 g,升麻10 g,柴胡10 g,陳皮10 g,川芎12 g,赤芍10 g,木香10 g,檳榔10 g,制乳香6 g,制沒藥6 g,延胡索10 g,防風6 g,附片6 g,甘草5 g。
2017年11月16日3診:肛門墜脹改善不明顯,受涼后易加重,進食生冷即腹痛腹瀉,食后有腹脹感。原方加肉桂10 g。囑患者防寒保暖,忌食生冷。
2017年11月30日4診:肛門墜脹較前稍有好轉,腹痛腹瀉明顯緩解。上方去乳香沒藥,附片加至15 g,黃芪加至30 g,去黨參改用紅參15 g。
2017年12月14日5診:肛門墜脹明顯緩解,腹痛不顯,大便正常。上方去延胡索,加當歸10 g,生地10 g。繼服14劑鞏固療效。
按:本案患者為青年男性,陽氣虛衰,因先天腎氣不足,予補中益氣湯健脾氣,補益后天之本,升提中氣的同時加辛熱之附子、肉桂以補火助陽,大量補氣壯陽之品使患者陽氣得復,故而陽氣虛衰諸癥皆緩解。
肛門墜脹是肛腸科疾病的一大治療難點,樊志敏教授采用中醫(yī)中藥治療本病癥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診斷明確后予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再根據(jù)病情酌加疏肝行氣、活血導滯之品。本病病因復雜,纏綿難愈,應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堅持治療,方可早日解除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