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少杰 趙海娟 盧志遠 牛凱通 劉 芳
(第二軍醫(yī)大學, 1 海軍臨床醫(yī)學2015級, 2 解剖學教研室, 上海 200433)
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約75歲,身高約170cm)尸體時,發(fā)現(xiàn)其右上肢尺、橈動脈起始位置發(fā)生變異,現(xiàn)報道如下。
尺、橈動脈在大圓肌腱下緣46.28mm處分別發(fā)自肱動脈外、內側壁,距離兩者正常起始部(肱骨內外側髁連線中點)162.00mm;尺動脈起始部外徑2.80mm,橈動脈起始部外徑3.80mm。尺、橈動脈在臂部無分支,于肱二頭肌內側進入肘窩移行為肘窩部。肱深動脈發(fā)自肱動脈后內側壁,起始點距橈動脈起始部39.22mm,距大圓肌腱下緣63.14mm,較正常位置偏低(約20.60mm),發(fā)出后穿入肱骨肌管。尺側上副動脈發(fā)自肱動脈內側壁,與尺神經(jīng)伴行,起始處距橈動脈起始部25.30mm,距大圓肌腱下緣70.30mm,起始位置正常。尺、橈動脈遠端及其分支未見異常。左上肢血管及其分支未見異常。
正常情況下,肱動脈在肘窩橈骨頸平面分為橈動脈與尺動脈2終支。有文獻報道橈動脈高位起自腋動脈的第1段、第2段或第3段,高玉婷等報道1例右臂橈動脈高位起自肱動脈起始處,本例報道與之區(qū)別在于尺、橈動脈起始位置在臂中份,且肱深動脈的起始位置也發(fā)生變異。
本案例豐富了尺、橈動脈的高位起始資料,在上肢外科手術分離血管和神經(jīng)、介入治療、血管造影等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橈動脈高位起始變異,在肱動脈壓迫止血時也應考慮這一情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