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凱毅, 李素艷, 曲炳鵬, 贠炳輝, 孫向陽, 王心語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 林學(xué)院, 北京 100083)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國內(nèi)大多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穩(wěn)步提高,但城市土壤的裸露現(xiàn)象仍十分嚴(yán)峻,而在國外一些環(huán)境質(zhì)量好的城市中,綠地上已無裸露土壤[1]。張驊等[2]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僅北京市五環(huán)內(nèi)冬季裸土面積可達(dá)99.33 km2。裸露的地表易形成揚塵,已成為城市發(fā)展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北方城市裸露土壤由于踩踏和有機質(zhì)含量少,澆水頻率高,導(dǎo)致容重升高[3],地表緊實,通透性差,pH值較高,微生物少,養(yǎng)分循環(huán)能力較低,N,P含量較少[4-6],甚至在有些地區(qū)綠地土壤污染嚴(yán)重[7-8],嚴(yán)重影響了城市林業(yè)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國城市裸露土壤處理主要采取的地面硬化和鋪裝方法,費用昂貴且效果不佳。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覆蓋物可以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和化學(xué)組成,農(nóng)田覆蓋具有土壤保墑、調(diào)節(jié)低溫等優(yōu)點[9],綠地覆蓋可以增加土壤有機物質(zhì),并在分解的過程中不斷還原土壤有效養(yǎng)分,刺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減輕土壤自然侵蝕,防止土壤板結(jié)。此外,覆蓋物還能通過對雜草的抑制作用,減少雜草與樹木根系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競爭,從而促進樹木生長[10]。本研究以北京市裸露土壤為研究對象,選用2種無機材料(鵝卵石和陶粒)和4種有機材料(木片、園林廢棄物、分層覆蓋和有機覆蓋墊),以無覆蓋作為對照,進行桶裝控制試驗,研究不同類型材料覆蓋城市裸露土壤的效果,以期為城市裸露土壤處理及生態(tài)美化提供理論指導(dǎo)和依據(jù)。
1.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試驗苗圃(北緯40°00′28.3″,東經(jīng)116°20′17.5″),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為628.9 mm,年均氣溫為12.5 ℃。
1.1.2 供試土壤 試驗土壤各粒級土粒含量為:砂粒(1~0.05 mm)25.40%,粗粉粒(0.05~0.01 mm)36.00%,細(xì)黏粒(<0.01 mm)38.60%,土壤質(zhì)地為中黏土,具體性質(zhì)詳見表1。
表1 試驗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質(zhì)
①木片。購自北京LecheMulch(荔馳)公司,樺木樹種,顏色為淺棕色,粒徑1~3 cm。②園林廢棄物。原料為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臭椿(Ailanthusaltissima)、黃櫨(Cotinuscoggygria)、構(gòu)樹(Broussonetiakazinoki)、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和白皮松(Pinusbungeana)。③采自香山公園,粒徑1~6 cm鵝卵石。④有機覆蓋墊。選取粒徑1~3 cm的園林廢棄物,利用水性聚氨酯膠黏劑,按照質(zhì)量比3∶1混合均勻,加入內(nèi)徑6 cm的塑料模具,加壓12 500 Pa,放置陰涼干燥處,自然風(fēng)干48 h成型。⑤分層覆蓋。上層為園林廢棄物,下層為堆肥,以模擬枯落物層的未分解層和半分解層,堆肥以園林廢棄物為原料,加上泥土和礦物質(zhì)混合堆積,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經(jīng)過發(fā)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
桶裝控制試驗,選用的白色塑料桶規(guī)格為上直徑46 cm,下直徑36 cm,高度56 cm,在桶底部均勻打上6個直徑0.5 cm的小孔,取苗圃自然土壤,自然風(fēng)干后過2 mm土篩,混合均勻后,裝入塑料桶內(nèi),每桶裝土347.40 kg,裝土高度50 cm,澆水使土壤含水量達(dá)到飽和,待土壤自然沉降48 h后,將土壤表層修理平整進行覆蓋處理。覆蓋厚度統(tǒng)一為6 cm,共設(shè)計7種處理:木片(M),園林廢棄物(Y),鵝卵石(E),陶粒(T),有機覆蓋墊(A),分層覆蓋(上層3 cm園林廢棄物+3 cm園林廢棄物堆肥,F(xiàn)),以無覆蓋(CK)作為對照。試驗按照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于2016年7月進行鋪設(shè),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連續(xù)觀測1 a,試驗過程中完全模擬自然狀態(tài),無人為干擾,分別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和2017年9月進行取樣,選取0—10 cm及10—20 cm深度土樣,用于測定土壤各項理化性質(zhì)。
土壤含水量:使用TDR300型號水分測定儀,測定0—10 cm,10—20 cm土層水分含量,分別于1,4,7,10月中旬測量。土壤容重、總孔隙度采用環(huán)刀法測定[11];pH值采用電位法測定;土壤有機質(zhì)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稀釋熱法測定;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速效磷采用NaHCO3—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NH3OAc浸提,火焰光度計法測定[12-13]。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和Excel 2013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
2.1.1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含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的影響 由圖1可知,0—10 cm土層,春季,M,Y,E,T,A,F(xiàn)這6種處理分別較對照提高土壤含水量4.5%,5.2%,12.4%,12.0%,5.5%和7.1%,E,T,F(xiàn)處理效果顯著;夏季,T處理后的土壤含水量高達(dá)35.4%,顯著高于M,Y,A,F(xiàn),CK;冬季,6種覆蓋處理均能顯著提高土壤含水量。10—20 cm土層,春季,除Y處理外,其余處理均能顯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幅度為9.1%~43.1%;夏季,T處理提高土壤含水量最明顯,其它處理差異不顯著。冬季,除F處理外,其余處理均能顯著提升土壤含水量??傮w看來,6種覆蓋處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0 cm和10—20 cm土層變化趨勢相似,在春夏冬3個季節(jié)表現(xiàn)為差異顯著,在秋季不顯著。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達(dá)5%顯著水平。下同。M,Y,A,F(xiàn),CK分別代表木片、園林廢棄物、鵝卵石、陶粒、有機覆蓋、分層覆蓋處理和對照。下同。
圖1各季節(jié)不同覆蓋處理下0-10cm和10-20cm土層的土壤含水量
2.1.2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土壤容重反映了土壤的壓實情況,影響降水的入滲及再分配,對土壤的透氣性、持水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影響[14]。由圖2可知,不同處理下的土壤容重差異較大,0—10 cm土層,M,Y,F(xiàn)處理能顯著降低土壤容重,其中M處理效果最佳,降幅達(dá)18.5%。10—20 cm土層,土壤容重范圍在1.22~1.51 g/cm3之間,M,Y,A,F(xiàn)處理較對照能顯著降低土壤容重,降幅在10.6%~19.2%之間。
圖2不同覆蓋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層的土壤容重
2.1.3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由圖3可知,覆蓋1 a后,0—10 cm土層,M,F(xiàn)和Y處理較對照能顯著提高土壤總孔隙度,提升幅度為35.2%,28.2%和27.5%。
10—20 cm土層,提高土壤總孔隙度最明顯為M和Y處理,土壤總孔隙度達(dá)48.6%和46.3%,總體來看,除E處理外,其余處理在0—20 cm土層均能提高土壤總孔隙度。
圖3不同覆蓋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層的土壤總孔隙度
2.2.1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pH值的影響 由表2可知,覆蓋0.5 a后,0—10 cm土層,除E處理外,其它處理均能降低土壤pH,F(xiàn)和Y處理較對照差異顯著,分別使土壤pH降低0.19,0.16;10—20 cm土層,F(xiàn)處理后的土壤pH顯著低于E和T處理。覆蓋1 a后,0—10 cm土層,除T處理外,其余處理均能降低土壤pH值,其中M,Y和F處理較對照分別降低0.27,0.26和0.24,差異顯著。10—20 cm土層,6種覆蓋處理均能降低土壤pH值,Y處理后的土壤pH值顯著低于對照,降低了0.31,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
2.2.2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的影響 有機質(zhì)是植物生長必需物質(zhì),城市園林土壤退化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就是有機質(zhì)含量普遍降低[15]。由圖4可知,與10—20 cm土層相比,0—10 cm土層受覆蓋影響較大。0—10 cm土層,覆蓋0.5 a,F(xiàn),Y和A處理與對照相比,分別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42.35%,31.74%,28.03%;覆蓋1 a,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有機質(zhì)影響差異較大,其中,F(xiàn)處理后的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最高,達(dá)到19.65 g/kg,其他處理中,Y,A和M處理顯著高于對照。10—20 cm土層,覆蓋處理對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具有一定影響,但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材料覆蓋處理下裸露土壤的pH值
圖4 不同覆蓋處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層的土壤有機質(zhì)
2.2.3 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 由表3可知,覆蓋0.5 a后,0—10 cm土層,F(xiàn),Y和A處理后的土壤堿解氮(A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增幅為6.54~8.97 mg/kg,E較對照顯著降低了2.31 mg/kg。10—20 cm土層,A和F處理顯著高于M和T處理,其他處理無顯著差異。覆蓋1 a后,0—10 cm土層,F(xiàn),Y,A和M處理較對照分別增加AN含量56.63%,48.66%,38.24%和22.82%。10—20 cm土層,F(xiàn)處理提高最明顯,較對照增加36.32%。土壤速效磷(AP)方面,0—10 cm土層,除了E處理外,其他處理后的AP 含量較對照均有所增加,覆蓋0.5 a,F(xiàn),Y,A和M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其中F和Y效果最佳,增幅為44.01%和28.22%,覆蓋1 a,F(xiàn),A,Y和M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分別提高85.73%,82.05%,63.11%,41.15%。10—20 cm土層,覆蓋處理影響減小,其中,F(xiàn),Y和A處理均能提高AP含量,但覆蓋1 a后,Y處理影響減弱,F(xiàn)和A處理顯著高于其它處理,分別高出對照22.94%和16.53%。土壤速效鉀(AK)含量在6種覆蓋處理下具有明顯差異性。0—10 cm土層,M,Y和F處理在0.5 a和1 a覆蓋后,較對照均能顯著提高AK含量,A處理需在覆蓋1 a后表現(xiàn)顯著。10—20 cm土層,覆蓋影響隨時間增長而顯現(xiàn)顯著性差異,覆蓋1 a后,F(xiàn)和M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其余處理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覆蓋處理下裸露土壤的速效養(yǎng)分
覆蓋物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改善農(nóng)田和果園土壤,但在城市裸地運用較少。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材料覆蓋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原因在于覆蓋物能阻止水分輸送到地面而蒸發(fā)[16]。其中,鵝卵石和陶粒處理較對照提高土壤含水量23.73%和31.32%,是由于無機材料間孔隙較大,通透性較好,利于水分運輸和吸收,而有機材料覆蓋較嚴(yán)密,不利于水分進入土壤,且會自主吸收蓄積一定的降水,從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由地區(qū)降水和植被蒸散消耗所決定,春夏冬3個季節(jié)受覆蓋影響顯著,秋季較小,這與韓向忠[17]等人研究一致。有機材料能降低土壤容重,平均較對照降低11.9%,是由于有機覆蓋減少了雨水沖積,有機分解物使土壤疏松,增加了土壤團聚體數(shù)量,提高了土壤的總孔隙度。海綿城市建設(shè)的核心是滲、滯、蓄、凈、用和排,對它們的運用均依賴于“海綿體”,目前海綿城市裸地處理主要用透水磚鋪裝[18],本試驗中的有機材料具有雨季蓄水,旱季放水的特點,符合海綿城市的雨洪管理要求,可以作為“海綿體”材料之一。
據(jù)了解,園林植物適宜生長的pH值為6.5~7.5,而高pH值是北方城市園林綠地土壤的共性,也是植物生長的主要障礙因子[19-21]。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材料能顯著降低土壤pH值,其中,木片、園林廢棄物處理較對照分別降低0.27,0.26,因為有機材料可分解酸性物質(zhì),改變土壤中微生物和酶活性[22]。有機材料是覆蓋土壤養(yǎng)分的主要補給源[23],隨著覆蓋物分解,營養(yǎng)物質(zhì)淋溶下滲,持續(xù)供應(yīng)了土壤肥力[24]。結(jié)果表明,覆蓋0.5 a后,有機材料較對照可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27.46%,分層覆蓋、園林廢棄物、有機覆蓋墊處理在覆蓋1 a后,提高土壤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56.63%,85.73%,85.52%,48.66%,63.11%,25.00%和38.24%,82.16%,36.72%。分層覆蓋中下層的堆肥含有大量有機質(zhì),上層園林廢棄物不斷分解,保證了養(yǎng)分充足和持續(xù)供應(yīng)。園林廢棄物覆蓋后雖能較快地分解有機質(zhì),但由于其散落地覆蓋在裸土表面,質(zhì)量較輕,易隨風(fēng)飄落,覆蓋1 a后影響減弱。有機覆蓋墊因制作過程添加了黏結(jié)劑,不易破損,早期分解有機質(zhì)少,但隨著時間增長,分解有機質(zhì)增多,可長時間供應(yīng)養(yǎng)分。無機材料無法為土壤提供外部養(yǎng)分,同時雨水也將消耗部分養(yǎng)分,所以無機材料覆蓋后,土壤養(yǎng)分減少。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1 a覆蓋期內(nèi),0—10 cm土層受覆蓋影響較大,10—20 cm土層,早期影響較小,但隨著覆蓋時間增加,影響增大,這可能是因為本試驗覆蓋在秋冬季,氣候干冷,雨水較少,隨著春季積雪融化,夏季雨水增多,養(yǎng)分淋溶下滲,改善了下層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
綜上所述,無機材料(鵝卵石、陶粒)提高土壤含水量效果較好;有機材料(木片、分層覆蓋、園林廢棄物、有機覆蓋墊)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效果較好;分層覆蓋和園林廢棄物處理降低土壤pH值和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效果較好;分層覆蓋和有機覆蓋墊處理提高土壤速效養(yǎng)分效果較好。本試驗首次采用了分層覆蓋和有機覆蓋墊處理方式,模擬了自然條件下森林土壤表層枯落物層結(jié)構(gòu),拓寬了城市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渠道,增強了覆蓋物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此外,有機材料覆蓋后的土壤含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和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表現(xiàn)符合海綿城市和綠色化城市建設(shè)要求,具有一定現(xiàn)實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