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蕾
(興安盟氣象局,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本文所用模式為IAPCSM3D。模式計算域為36 km×36 km×12 km,水平格距為 1.0 km,垂直格距為 0.5 km,模擬域可隨風暴質心移動。模擬2006年8月14日發(fā)生在湖北省??悼h的一次強對流天氣的雷達反射率,根據多普勒雷達探測資料觀測的實際的雷達回波中心強度,高度以及回波頂高分別為55 dBz,5 km,10 km。模擬所得的雷達回波中心強度,高度以及回波頂高分別為60 dBz,6.5 km,11 km??梢?,模擬所得的冰雹云的雷達回波中心強度,高度以及回波頂高等與實測回波基本符合。通過模擬得到的最大冰雹含水量為 2.5 g/m3。
從第1 min開始出現上升氣流,上升氣流的速度不斷增大,在開始階段上升氣流在冰雹云內的分布是對稱的。9 min時出現速度為2 m/s的下沉氣流,上升氣流的速度繼續(xù)增大,下沉氣流的速度也在不斷增大,在15 min時下沉氣流速度達到最大值為6 m/s。22 min時,最大上升氣流速度達到最大,為18.5 m/s,最大下沉氣流速度為5 m/s。22 min之后雹云發(fā)展強盛,底層輻合增強。從28 min開始上升氣流速度減小,上升氣流逐漸減弱,底層輻散氣流逐漸增大,第30 min時,底層輻散系統(tǒng)達到最大,云中基本為下沉氣流控制,云體逐漸減弱直至消散。
第6 min開始出現最大含水量為1 g/m3,中心位置達3.5km。云頂高度4.5 km。含水量范圍不斷擴大,中心含水量數值不斷增大,云頂高度逐漸升高。12 min時,云頂高度達6km,總含水量的最大值為 2.5g/m3,中心位置達 4.5km。16 min時,云頂高度達7.5 km,總含水量的最大值為5g/m3。中心位置達5 km。含水量的范圍繼續(xù)擴大,云頂高度逐漸升高。20 min時,云頂高度達8 km,總含水量的最大值為5 g/m3。中心位置達5.5km。21min,最大含水量達到最大值為10 g/m3,云頂高度達 9.5 km,中心位置達 5.5 km。中心高度在0℃(6 km)附近,變化較小。云頂高度繼續(xù)增高,含水量范圍逐漸減小。24 min時,云頂高度達11.5 km,達到最大值,總含水量的最大值為7 g/m3。中心位置達4.5 km。含水量范圍繼續(xù)減小,云頂高度下降,含水量的范圍逐漸集中在地面。28 min時,云頂高度達5 km,總含水量的最大值為5 g/m3。中心位置達1 km??偤恐饾u減小,含水量范圍主要集中在地面,直到38 min含水量徹底消失。
14min之前含水量范圍變化小,中心高度變化較小,大致位于4.5 km,中心值不斷增大。14,15min時含水量中心值達到最大為4g/m3,中心位置為4.5km。之后中心值減小,中心高度升高。分析云水含量和最大上升氣流隨時間的變化可知,云水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與上升氣流最大值隨時間的變化較為一致。
21min至23min含水量中心產生多個,但持續(xù)時間不長。24 min時,中心位置達6 km,含水量的最大值為1.5 g/m3。含水量范圍逐漸較小。28min時,中心位置達5.5km,含水量的最大值為0.1g/m3。最大雨水含量中心位置基本保持不變,最大含水量先增大后減小,20 min增大到最大值,31 min雨水徹底消失。在整個模擬過程,云內雨水基本位于0℃以上。
(1)凍滴含水量的分析
凍滴含水量最早出現在16 min,中心值為0.01 g/m3,中心高度為7 km,含水量的范圍隨著時間不斷擴大,含水量的中心值增大。19min至22min出現兩個含水量中心。在20 min時,凍滴含水量中心值達到最大為5 g/m3,中心高度約為6 km。另一個含水量中心值為2.5 g/m3,中心高度為7.5 km。含水量的范圍繼續(xù)擴大,含水量中心值逐漸減小。24 min時,凍滴含水量中心值達2 g/m3,中心高度達6 km。26 min時,含水量的范圍開始減小。 28 min時,凍滴含水量中心值達1 g/m3,中心高度達5.5km。32min時,凍滴含水量中心值達0.5g/m3,中心高度達5 km,含水量的范圍繼續(xù)減小,中心值不斷降低,直至第40min時完全消失。
(2)霰含水量的分析
霰含水量最早出現在15 min,中心值為0.01 g/m3,中心高度為7km,含水量的范圍隨著時間不斷擴大。在32 min時,霰含水量中心值達0.1g/m3,中心高度達8 km。之后,含水量范圍逐漸減小,中心高度不斷降低,直至48 min徹底消失。霰的含水量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變化較小,中心含水量變化范圍較小。
(3)冰雹含水量的分析
冰雹含水量最早出現在17 min,中心值為0.1 g/m3,中心高度為6.5 km,含水量的范圍隨著時間不斷擴大。在21 min時,出現兩個含水量中心,冰雹含水量中心值達最大為2.5 g/m3,中心高度達6.5 km,另一個含水量中心值為1 g/m3,中心高度為7.5 km。22 min-23 min均出現兩個含水量中心。在24 min時,冰雹含水量中心值達1 g/m3,中心高度達7.5 km。地面附近開始出現冰雹,地面附近冰雹含水量逐漸增大。在28 min時,冰雹含水量中心值達0.5 g/m3,中心高度達5 km。在32 min時,冰雹含水量中心值達0.1 g/m3,中心高度達4.5 km。地面附近冰雹含水量減小。直至38 min冰雹完全消失。
冰雹形成后首先通過撞凍過冷雨水(CLrh)和碰并凍滴(CLfh)來增長。冰雹撞凍過冷雨水(CLrh)增長過程在21 min達到峰值,冰雹碰并凍滴(CLfh)增長過程在20 min時達到峰值,隨著云中過冷雨水迅速減少,冰雹撞凍過冷雨水(CLrh)增長過程也很快地減弱。冰雹碰并凍滴(CLfh)增長過程也很快減弱。之后冰雹通過撞凍云滴(CLch)繼續(xù)增長。由冰雹增長過程的質量產生率的變化曲線可知,冰雹主要通過冰雹撞凍過冷雨水(CLrh)和冰雹撞凍云滴(CLch)增長形成。即冰雹主要通過撞凍過冷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