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艷,彭忠平
(蓮花縣畜牧獸醫(yī)局,江西 萍鄉(xiāng) 337100)
某豬場發(fā)病母豬、大豬采食量下降,晚餐尤甚,伴有發(fā)熱,下午體溫高至41.5℃,打針后退燒也不吃料,早上采食影響較小,張口呼吸,呼吸喘促,有的口角帶白沫,個別咳嗽,精神倦怠,表情淡漠。1頭大豬死亡,以為弓形體,連投磺胺六甲未見效,后2頭重胎母豬死亡。
診斷為熱應激(中暑)。
3.1 改善硬件設施,設法降低攔內(nèi)溫度和濕度。
3.2 飲水投藥或飼料拌藥:電解質(zhì)離子平衡劑+酸堿平衡劑+復方阿莫西林+維生素C。
3.3 注射:高端板藍根+大觀林可,重癥打吊針:1%沙拉沙星注射液+5%葡萄糖液+Vc+魚腥草。
4.1 持續(xù)高溫,豬熱應激嚴重,午后吃料大減,此時應將母豬從定位欄釋放出來。.
4.2 防范熱應激不能只關注降溫,同時還要降低環(huán)境濕度。
4.3 熱應激機理早期是呼吸性堿中毒,后期是酸中毒,所以一開始往飼料里加入小蘇打是錯誤的。尤其是母豬若長時間添加小蘇打還會打破腸道的菌群平衡以及魏氏梭菌病的發(fā)病率必將上升。
4.4 小蘇打只適用于熱應激后期,全群一刀切式的投喂顯然不妥。
4.5 熱應激不是小病,會使中大豬長速受限,繼發(fā)肺部感染。母豬熱應激會導致死胎、產(chǎn)程長、返情等。因此應增強豬群對高溫的耐受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