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鳳,陳尚斌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000)
毋庸置疑,面料是服裝三大要素的首要,服裝起源目的無論是遮羞,美觀,還是御寒防暑保護自己,服裝現(xiàn)在都與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隨著時代發(fā)展,大眾審美意識與知識構造的變化,消費者對服裝的各種需求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F(xiàn)代人追求設計感與獨立創(chuàng)新,所以在衣服款式畢竟有限的情況下面料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代藝術思想滲透于服裝面料設計中去,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服裝面料不僅要展現(xiàn)視覺、觸覺的美,而且還應內涵各種實用功能,如抗紫外線、抗菌防臭、防靜電、防輻射性能等。此外,在生產加工、廢氣處理等環(huán)節(jié),還應提倡其生態(tài)友好性等。
從一開始的人類用樹葉獸皮無加工面料到之后的大麻、苧麻和葛織物都是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面料著裝性能差,染色技術有限,到后來外國發(fā)展起了化學纖維,可以說成是服裝面料界里程碑,由此,服裝面料界各種化纖及合成纖維層出不窮,經過長時間的改善,現(xiàn)在化學纖維穿著舒適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化學纖維不在具有恥辱性。也極大的輔助了面料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進程力度。
而今,“超天然纖維時代”的來臨讓本來備受推崇的自然纖維備受挑戰(zhàn),本來,世界各界都有各自具有優(yōu)勢的纖維產品,像英國的毛紡織品,中國的絲綢面料及東南亞地區(qū)稍廉價的中低檔但產量很高的棉紡織品。但是,現(xiàn)在隨著日本的新合纖維和歐美的細旦纖維制品問世,很多仿天然纖維在性能及穿著舒適度上都比天然纖維更出彩,改變了以往大家對化學纖維劣質,不透氣,手感差的印象。新合纖已發(fā)展為服裝面料的主導潮流。那么提到新合纖就不得不說本世紀新合纖的代表產品——天絲,其因生產過程無污染,科技含量高,且各方面性能都很好,遂一經開發(fā)就被國際市場廣泛需求,有的國家需求量更是高達萬噸。一時間形成一股天絲熱。
再來是功能性面料的興起開發(fā)與應用,經過合成纖維對以往天然纖維的改善,人們已經不滿足與穿著舒適性及手感,色彩的提高,人們通過心得科學技術對面料進行改光,深層,混合及彈力等處理和對纖維性能的再改進,使得改良后的面料具有防水透氣,防輻射,抗靜電,阻燃,抗紫外線,抗菌防臭,輕質保暖,隔離病毒等特性,此分類改進讓服裝以不同的角色走進了不同的角色里,在增加更多的潮流可穿性同時極大增強了其實用性,故一時間也備受推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天然纖維的改造也不斷提高,改變了天然纖維的天生漏缺和不足,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就如常見的襯衫免熨燙性能,西裝的防雨整理,全棉織物的液氨樹脂的定型整理等,使得衣服的著裝性能與舒適度大大提高。
再有就是保健型紡織品,在纖維紡織時加入功能性材料,從而起到相應的效果,就如之前在商場里看到的咖啡碳面料的秋衣秋褲,提取咖啡中的咖啡碳成分,將其研磨成粉與纖維混紡成的面料可以蓄熱保暖,升溫抑菌,除臭除濕,等功效;還有負離子面料,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系統(tǒng)絨毛清潔工作效率;增強體免疫力;具明顯降壓作用;增強肌功能、改善睡眠促進體新陳代謝;負氧離能刺激體皮再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提高免疫力;使精神振奮想象力增強并增強警覺性;負氧離睡眠、精神情緒等均處防止某些病延緩衰延益壽;還有銀絲纖維,一般用于防輻射的孕婦裝,銀纖維具有最有效抗微生物的性能,是繼金屬防輻射纖維面料之后最新的防輻射技術,具有防輻射,抗菌、抑污的功能,有抗靜電、抗菌除臭、調節(jié)體溫、冬暖夏涼的作用。輕、薄、柔,透氣性好,可貼身穿,對皮膚無刺激??梢灾苯铀?,是防輻射四季穿著的最佳材質。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性能的面料也逐漸新起,如再生循環(huán)紡織品,節(jié)能環(huán)保紡織品等,從加工到使用都符合當下世界的主流思想;環(huán)保,可循環(huán),衛(wèi)生無污染等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網絡的普及應用,國際信息的傳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服裝市場。世界服裝的潮流越來朝著“自由”和“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國的服裝也走向了世界,與國際接軌。而面料作為其基礎,其發(fā)展趨勢自然是必不可擋的。服裝是潮流的表現(xiàn)力的基礎和永久的必須品,許多高定幾百萬都得讓明星咬牙購買。也有許多設計師坦言:“現(xiàn)代時代變了,很多人喜歡我的風格,其實是喜歡我的面料,我是在演繹面料的魅力。”對于中國的面料發(fā)展我認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服裝的發(fā)展,為樹立中國服裝的國際形象創(chuàng)造了生存的條件,而中國的服裝正處于從自然品牌到設計品牌的關鍵時期,作為中國的服裝設計師要不斷地挖掘中國的文化,以歷史、文化遺產為設計靈感,不斷創(chuàng)新,挖掘服裝的內在精神———文化。只有將服裝文化植根于民族傳統(tǒng)、時代特征,結合企業(yè)文化、商業(yè)運作加以研究、發(fā)展,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服裝文化,促進服裝業(yè)的發(fā)展,為弘揚中國民族文化重振“衣冠王國”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