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懿,彭澤洋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武漢430073)
初唐時期大體上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間,這一時期的織錦紋樣通過借鑒吸收外來紋樣,轉(zhuǎn)變、創(chuàng)造出新的織錦紋樣,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也逐步發(fā)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織錦風格。
初唐時期織錦紋樣的藝術風格可以從紋樣的組織形式、紋樣題材以及紋樣的色彩來分析。組織形式上多用對稱、連續(xù)的手法,題材上分為動物、植物、幾何三類,色彩上相對于以往更加豐富鮮艷。
這一時期的組織紋樣十分豐富,主要可以分為骨架式、纏枝式與幾何式,在這三種形式的基礎上,通過對稱與連續(xù)的方式,將紋樣展現(xiàn)出來,給人以一種穩(wěn)重平衡之美。
1.1.1骨架式
骨架式的形狀可分為多邊形骨架、圓形骨架以及波形骨架三類。其中多邊形骨架包括菱形與龜甲形結構,圓形骨架包括套環(huán)、簇二、簇四與團窠 (現(xiàn)在所稱的團花)結構,波形骨架包括交波與對波結構。這些結構相互連接,形成骨架,主題紋樣填充在其中。
多邊形骨架是多邊形連續(xù)排列形成的骨架,戰(zhàn)國時期骨架多采用杯形、菱形,如戰(zhàn)國時期的復合杯紋綺、大菱形紋經(jīng)錦等。這一時期的多邊形骨架也多與戰(zhàn)國時期的骨架結構相同,骨架中的主題紋樣更加偏向于現(xiàn)實中的動植物,顯得更加的生動。
1.1.2纏枝式
初唐時期人們開始逐步追求自然之美,纏枝式織錦紋樣就是一個例子,纏枝式織錦紋樣是指將花、葉、鳥、果實等作為主要圖案,纏枝作為基本骨架,將基本骨架與主要圖案相互結合構成的紋樣,紋樣活潑有趣,顯得十分生動,寓意吉慶。由于纏枝式的結構連續(xù)不斷,所以被人們認為具有“生生不息”的寓意,反映出生意盎然的生命力,是當時人們思想逐步開放的表現(xiàn)[2]。纏枝式分為寶花纏枝式與對波纏枝式兩類,其中對波纏枝式也稱為s形纏枝,而初唐時期僅有對波纏枝式,如甘肅都蘭出土的藍地對波纏枝鸂鶒錦紋樣,兩只對稱的相對站立的鸂鶒在以纏枝組成的對波骨架內(nèi),兩只鸂鶒嘴里同銜著一支花朵,紋樣生動形象,十分有趣。
初唐時期織錦紋樣題材較為豐富,進入唐代,人們逐步擺脫宗教思想的束縛,開始更加關注現(xiàn)實生活,審美也在不斷的提升。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賜給突厥子弟的織錦上就有“花葉翔走”的圖案,新疆吐魯番地區(qū)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唐代織物中有獅、牛、孔雀、馬、象、鹿、駱駝、豬、羊等珍禽異獸形象[2]。除了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紋樣,初唐時期的紋樣題材還包括神話中的一些動植物,以及幾何圖案。紋樣分類可大致分為三類:幾何紋樣、動物紋樣、植物紋樣。
由于織錦技術的轉(zhuǎn)變,初唐時期織錦的顏色變得更加豐富,初唐以前主要運用的是經(jīng)線顯花,顏色受到限制,不能較好地展現(xiàn)紋樣,初唐時期開始運用緯線顯花,顏色不再局限于經(jīng)錦的五色顯花,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顏色的搭配,開始變得豐富、絢麗、鮮艷起來,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寶相花文錦衣邊,由紅、黃、果綠、墨綠、白玉以及棕色絲線織成,紋樣相對于以往更加地生動活潑,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qū)381號墓出土的變體寶相花文錦履之錦,由深棕、橘黃、墨綠、寶藍以及白色絲線織成,整體顯得和諧艷麗[3]。又如象阿斯塔那北區(qū)302號墓出土的小團花紋織錦,由黃色、藍色、白色、綠色以及桔紅色絲線織成[4]。
初唐時期織錦紋樣風格變化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技術的進步,一方面是思想的開放。
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織錦的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初唐時期開始吸收西方紡織技術,采用束綜式提花織機,由經(jīng)錦轉(zhuǎn)向緯錦,緯錦可以織出更加繁復的造型紋樣,能充分地展現(xiàn)出絲線的光澤,且寬幅更大,緯錦效率更高,操作方便,更為先進。顏色上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織出的織錦更加鮮艷華麗,織錦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初唐時期人們思想較為開放,人們更加地充滿自信,思想意識也進一步開明,在織錦紋樣的設計上也不再拘謹于以往神秘威嚴的風格,對外來文化有著積極開放的態(tài)度,當時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他們對外來技術與紋樣風格能積極借鑒并吸收,許多初唐時期的紋樣含有西方的元素,如帶有翅膀的馬紋,即所謂的翼馬[1],具有波斯特點。初唐時期不僅大量吸取外來文化,同時也沒有丟失中華文化特質(zhì),將西方文化中的營養(yǎng)吸收到自身文化中,創(chuàng)造出異彩紛呈的織錦風格。
初唐時期織錦紋樣風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紋樣更加的豐富,在組織形式上多采用平移、對稱的手法,紋樣題材上更加注重現(xiàn)實生活素材的應用,多為現(xiàn)實與神話傳說中的動植物以及幾何圖案,色彩不再局限于五色,更加豐富絢麗,紋樣更加生動,技術上開始采用束綜式提花機,由經(jīng)錦轉(zhuǎn)向緯錦。初唐時期是織錦紋樣風格轉(zhuǎn)變的一個重要的時期,也為往后織錦紋樣風格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愛紅.淺析唐代織錦裝飾紋樣 [J].今日南國,2010(2):108-109.
[2]張華.淺析唐代織錦紋樣的演變及其淵源 [J].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72-74.
[3]張曉霞.談唐代紡織品上的植物裝飾紋樣 [J].絲綢,2007(6):49-52.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qū)墓葬發(fā)掘簡報 [J].文物,1960(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