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趣家
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里,有一個小女孩走上兩層樓高的勇氣臺,面對父母大聲說出自己的愿望。
她略帶稚氣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令臺下的大家忍不住笑出聲來:“媽媽讓我不要娶外地的男朋友回家?!?/p>
但是緊接著,她的話卻令人沉默了:“娶一個外地的男朋友回家,我長大生一個女兒,就會跟我一樣,每天都找爸爸了?!?/p>
原來,女孩的父母因?yàn)楣ぷ麝P(guān)系分居兩地,爸爸常年工作在北京,她和媽媽則生活在長沙,一個月只能見一次爸爸。
女孩非常想念爸爸,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夠留在身邊,天天陪著她。
但爸爸的回答,卻出人意料:“有媽媽陪你,我就不在家添亂了”,接著爸爸承諾,“我在北京,等你中學(xué)畢業(yè),考到了北京,爸爸天天陪你!”
那一瞬間,我看到女孩使勁咬了咬嘴唇,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就在這時,媽媽又補(bǔ)刀:“你有沒有信心,憑自己的努力考到北京?”
女孩強(qiáng)忍眼淚,想了想,小聲說:“可以?!?/p>
《少年說》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說出心里的愿望,讓父母讀懂孩子;結(jié)果孩子的愿望,又被附加了一個條件,變成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爸爸愿意天天陪你,但前提是你必須要達(dá)到目標(biāo)!
爸爸的承諾還附加了一個條件,給出了一個期限,那就是再等上十幾年。
看女孩轉(zhuǎn)身哭著離開勇氣臺,那哭聲里有失落、委屈,還有受傷……
世間最無私的愛,莫過于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少愛便有多少殷切的期待??捎H子之間,如果愛被加上了“條件”,也便離傷害不遠(yuǎn)。把期待當(dāng)做愛的交換條件,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越成長、越沉重、越挫敗。
我有一個閨蜜,從小很優(yōu)秀,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后來她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生子……在我們眼中,她平靜幸福地生活著。
但是,她卻不止一次地表示:我成不了父母想要的樣子,在最親密的親人面前只能報(bào)喜不報(bào)憂,我感覺特別心累。
在大學(xué)畢業(yè)之前,閨蜜一直是父母的驕傲,特別是那句:“看,那就是XX家的女兒,尖子生!”讓她的父母在人前挺直了腰桿。
因?yàn)槌煽兒?,閨蜜從小得盡父母的寵愛。別的小孩有的,她有;別的小孩沒有的,她也有。只要她想要的,父母都會想盡辦法滿足她,哪怕父母自己勒緊褲腰帶。但前提條件是:閨蜜必須用優(yōu)異的成績作為交換。
但畢業(yè)后,只會讀書成績優(yōu)異的閨蜜,卻在人際交往中屢屢潰敗,她不諳世事,處處碰壁。雖然她分配進(jìn)入一個好單位,卻沒有謀得一個好前途。父母對她的失望日益加深,于是開始頻頻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女兒奮發(fā)上進(jìn)。
也許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女兒再上臺階,但在這種時刻,她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與安慰。閨蜜失落地說:我在單位怎么受挫,始終都用強(qiáng)硬的姿態(tài)對峙著,頑強(qiáng)地生存著。但是,在父母的刀光劍影里,卻常常讓我感覺崩潰……
親子之間,當(dāng)愛被加上了條件,往往成為傷害。這種傷害是無形的,有些隨著時間與成長慢慢釋懷;有些則不斷積累,最后以決絕的方式,讓彼此受傷。
很多時候,父母會給自己找借口:我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好!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似乎忘了親子之間最應(yīng)該保持的親密狀態(tài),那就是——“我愛你,只因?yàn)槟闶俏业暮⒆樱 ?/p>
艾爾菲·科恩在《無條件養(yǎng)育》一書中提出:有條件養(yǎng)育和無條件養(yǎng)育的區(qū)別在于,家長對于孩子的愛到底是出于“他們做了什么”,還是因?yàn)椤八麄兪钦l”。
在有條件的愛里,孩子只有做到家長期望的事或達(dá)到了家長所規(guī)定的標(biāo)準(zhǔn)后才可以得到;而無條件的愛,這種愛與孩子做了什么毫無關(guān)聯(lián),無論他成功與否,無論他是否乖巧,無論如何,父母都毫不保留地給予孩子愛!
童年時期,父母對孩子充分的愛,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fā)展。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依賴。如果因?yàn)樽约鹤龅貌粔蚝茫蜁ジ改傅膼邸⒆酉萑脒@樣深深的惶恐中,他的精神世界會崩塌。
無論孩子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不管他身上有多少缺點(diǎn),請接納他,愛他,鼓勵他,對他說:“你努力去做,爸爸媽媽相信你!”如果孩子做錯了,請引導(dǎo)并幫助孩子去改正。父母應(yīng)該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喜歡你的這個行為,但不是不愛你這個人?!?/p>
兒女與父母之間的一切都是為了彼此成全,讓彼此成為更懂愛、更有愛、更會愛的人。
最好的親子關(guān)系,沒有附加條件,彼此相融,彼此成就。
編輯/纖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