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濤,丁巍,王子姣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長期以來,關于對外貿易的理論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把重點放在出口貿易上,重視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強調貿易順差的重要性,而忽視進口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事實上,作為一個發(fā)展外向型經濟的國家,進口貿易的地位是同樣不可低估的。撇開進口而單純的關注出口具有片面性,既不能全面衡量對外貿易在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隨著當今世界信息和科技的發(fā)展,以及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進口貿易所產生技術外溢和知識外溢等巨大經濟效益對促進一國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
在早期的國際貿易理論中,許多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對進口貿易的發(fā)生作出解釋。亞當·斯密(1776)最早用“絕對成本理論”來解釋進口貿易的發(fā)生,認為國際貿易的根源在于國家之間的技術、生產效率的絕對差異;大衛(wèi)·李嘉圖(1816)認為進口貿易發(fā)生的原因是貿易國之間存在著技術與機會成本方面的相對差別;貝爾蒂爾·俄林(193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要素稟賦理論”,認為在技術水平等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一國應該進口本國稀缺且被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日本經濟學家小島清(1973)根據日本外貿與對外直接投資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對外直接投資互補理論”,認為對外投資可以創(chuàng)造和促進貿易,并且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瑞典經濟學家Linder(1962)提出“需求偏好相似理論”,認為需求是影響一國開展進口貿易的重要因素,國家之間的需求偏好越相似就越容易產生貿易;Clinton(1991)基于美國1978-1988年進口額季度數據,利用進口價格指數回歸及單位價格指數回歸兩種方法,估計出了進口需求彈性。在近年來的相關研究中,Jun Zhou、Laurence and Bin(2013)通過實證研究表明,由于進口競爭的存在,國內企業(yè)的業(yè)績在未來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并且認為,進口競爭提高了國內企業(yè)股票回購型的現金分紅比例;Roberto and Luis(2015)采用實證方法研究了智利從中國的進口對智利國內工資福利的影響,結果發(fā)現,隨著從中國進口產品的規(guī)模大幅度增加,智利國內的相對工資水平將顯著下降。
在國內學者的現有研究中,許和連與賴明勇(2002)選取了包括社會平均消費支出、全社會固定投資、出口額等在內的10個影響進口貿易的變量,運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響進口貿易的主要因素及其影響程度。結果發(fā)現,經濟增長率及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貿易之間表現出一種正相關關系,但兩者對進口貿易的影響并不明顯,而關稅率與進口貿易之間表現出一種很強的負相關關系,其他變量均與進口貿易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符蕾(2016)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進口額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出口額對進口貿易的影響最為顯著,而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進口的影響并不明顯;李曉琳(2015)以進口額為被解釋變量,以國內生產總值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解釋變量建立了計量模型,認為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中國進口額的最主要因素;柴哲濤、常昊和方言(2014)著眼于進口,分析了匯率變動對進口貿易的影響,發(fā)現匯率的變動可以反映在進口價格之中,實際匯率和國內生產總值對進口額的影響顯著;陳柳欽和孫建平對1983 年到2002 年進出口貿易間總量與結構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fā)現,在貿易總量上,出口對進口的影響與進口對出口的影響都為正相關;在進口貿易結構上,出口貿易結構對進口貿易的影響基本為正相關。
上述文獻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進口貿易的影響因素以及進口貿易對貿易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而在對影響進口貿易的各種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的過程中,大多數文獻所采用過的方法又都集中在傳統(tǒng)的多元線性回歸和較為現代的偏最小二乘回歸上。在實際的經濟實踐中,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變量有很多,這些變量之間通常都存在著多重共線性問題,這時若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多元線性回歸,將會造成模型的不穩(wěn)定,甚至會得出與現實相反的結論;而較現代的偏最小二乘回歸雖然在避免多重共線問題及提取數據信息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缺陷在于對其成分數的確定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會影響模型估計的穩(wěn)健性。針對這些問題,本文認為采用基于主成分回歸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過建立計量模型來考察影響進口貿易的因素不僅能規(guī)避以上問題,而且能夠得到作為因變量的進口額與各主成分之間的關系,還能將主成分進行線性變換,得到因變量與原始變量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