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錦誼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的室內環(huán)境要求也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裝飾裝修行業(yè)的健康和快速發(fā)展。裝飾裝修給人們帶來舒適、優(yōu)雅的居住環(huán)境的同時,也給施工者和居住者的健康帶來許多新的潛在不良影響,嚴重影響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裝飾裝修工程施工作為引發(fā)居室空氣污染和人體疾病的罪魁禍首,其施工質量的好壞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國家綠色建材的標準都直接關乎室內的空氣質量。施工過程中對廢棄物的處理及施工人員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都在施工過程中對環(huán)境產生很大影響。可見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無論在施工過程中還是在裝修完成后,都可能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傷害。因此,尋求綠色的裝飾建材及施工工藝和方案,對我國減少建筑環(huán)境污染壓力、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改善國民健康狀況等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1)片面追求豪華裝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對住宅的裝飾裝修越來越挑剔,總認為住宅的裝修越豪華就越好,特別是一些專業(yè)人士也這么認為,他們覺得就應該把住宅設計成五星級酒店那樣豪華,讓房屋住宅有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所以高檔的材料帶來的有可能是更多的浪費和污染。
(2)忽視房屋居住功能目前,部分人群在裝修時為了達到美觀的效果,使用了某些特殊的原材料。比如在進行吊燈設計的時候,雖然達到了美觀的效果,但往往由于奶白燈罩或磨砂燈泡的雙重效果,導致了昏暗的照明效果。這種裝修方案既浪費電,而且還不符合綠色施工理論,容易讓人產生壓抑的感覺。房屋的裝飾最終目的是舒適,過多繁雜的裝飾品可能會讓人產生壓抑的感覺,忽視房子的主體功能是居住,而不是觀賞。
料的選用綠色施工過程中應尤其注重對于材料的綠色化與生態(tài)化要求。這一要求包含了兩個方面:①對于材料的節(jié)約;②對于環(huán)保型材料的采用。
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應該根據設計圖紙制定出各種材料的需求量,從而進行有計劃的采購。采購的過程應該考慮到運輸問題,比如,運輸距離、運輸工具,裝卸工具等等,避免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材料的無謂損耗。在裝卸的過程中最好避免二次搬運,盡量做到一次到位。材料進場之后,應該注意材料發(fā)放的控制,根據工程的進度,嚴格限額限期領取材料,同時要注意材料的保管工作,避免因為保管失誤造成材料損失。在材料的選擇方面,應該選擇質優(yōu)價廉又環(huán)保的材料,也可以通過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等方式,減少材料的運輸距離。同時對安裝工程管線路徑、預埋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材料運輸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在裝卸之前,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建筑施工耗能標準,選擇能源消耗低、綠色環(huán)保的材料,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避免能源的浪費。特別是在選擇裝飾裝修材料的時候,應該選擇那些節(jié)能效果好、隔熱性能好、有害物質少的施工材料,這些才能夠達到節(jié)約能源,綠色施工的目的。在施工過程中,還要做好電能的控制,對施工工程進行電量使用量的預測,并統(tǒng)計對比不同施工地點和設備所用的電量,盡量做到控制電能的消耗。在有條件的地區(qū)或者天氣,可以采用太陽能及生物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進行裝飾裝修作業(yè),在各個細節(jié)方面充分體現綠色施工理念。
科技的發(fā)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如果只是用傳統(tǒng)的裝飾技術肯定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對此需要引入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藝??萍际堑谝簧a力,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有利于綠色施工的發(fā)展,因此裝飾施工單位需要打破傳統(tǒng)裝飾思維模式,應當積極考慮新技術和新工藝,增大對新技術研究的投入。
當前的裝飾裝修工程并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各施工企業(yè)一般都是按照經驗進行工作安排,雖然也采用了綠色環(huán)保材料,但是對施工進度、資源的分配等等并沒有進行規(guī)范。因此,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做好施工預算,根據施工進度、資源分配、人員的合理調配、材料的控制等等完善裝飾裝修工程的每一個換節(jié),提高施工的科學性,建立完整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不僅能夠節(jié)約資源,控制成本,而且能夠保證裝飾工程按時保質的完成。
綠色施工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fā)展的趨勢。裝飾裝修施工企業(yè)應該根據工程的特點,在綠色材料選擇、應用、能源控制以及科學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達到節(jié)約資源,綠色環(huán)保的目的。
[1]張風雷.綠色施工理論在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門窗,2017(11).
[2]賈丹.綠色施工理論在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8(04).
[3]喬學敏.綠色施工理論在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農經,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