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楠婷
跨界,整合、融合的意思,用來表述跨領域合作,結合對方的理念、方式或技術,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新的事物?!翱缃纭边@一概念近年來以多種形式,在不同行業(yè)中廣泛開展,而在藝術設計領域,“跨界”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潮流。設計界與商業(yè)圈的跨領域合作的“跨界設計”頻頻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引發(fā)了強烈的社會關注和討論,成為各大網(wǎng)站和朋友圈追捧的對象。藝術跨界的手段變得更加多元化,不單單是傳統(tǒng)的繪畫、雕塑、裝置,VR影像、全息投影等新的科技也成為藝術的載體。城市景觀設計的理念、元素、手法也在不斷發(fā)展與革新,通過更立體的、更具互動性、參與感的方式,不但拉近了人與藝術之間的距離,也賦予了城市公共景觀藝術新的時代內涵,藝術“跨界”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現(xiàn)如今許多逐漸成熟的科技手段,都可以被用作藝術的表現(xiàn)工具。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公共藝術形式,是科技與藝術跨界合作的代表。當代新媒體藝術不僅是多媒體藝術,更是多元素藝術,它的新,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新的技術、新的形式、新的思想。
廣義上,通常把新媒體藝術歸類于數(shù)碼藝術(Digital Art)。實際上,新媒體藝術與傳統(tǒng)的二維、三維的藝術不同的是,“時間”是它的一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大多數(shù)都是“時間媒體藝術(Time Based Media Art)”。觀眾投入在一件藝術作品里的感官體驗過程和內心影響,都是一件時間媒體藝術作品所需要把握和呈現(xiàn)的。這是一種四維的,全身心的互動體驗。這種“互動性”往往是新媒體藝術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恰恰與城市景觀設計中所需要的互動性和娛樂性體驗不謀而合。
景觀設計可以為新媒體藝術創(chuàng)造更豐富、更有趣的空間場景,同時新媒體藝術又可以兼顧景觀設計藝術性的視覺表達,共同組成人可以參與互動的奇妙景觀場所。媒體藝術與城市景觀設計跨界合作,二者互相利用、互相成就,這對于當代城市景觀設計單一化和缺乏吸引力等問題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隨著聲光電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藝術的可運用范圍愈加廣泛,應用手段更加多元。通過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設計師不僅可以使設計作品更加直觀的具有新奇性、互動性、娛樂性等特性,還能為日趨同質化的城市景觀空間增加標識性與實用性,以及前所未有的多維效果。
3.1.1 視覺體驗
新媒體藝術與建筑景觀的結合,動態(tài)的畫面會使觀者產生一種建筑物“活”起來了的錯覺,穿越時間和空間感受建筑景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帶來極為震撼的視覺效果。比如用建筑投影等方式,可以呈現(xiàn)出多層次空間感,將全新的視覺體驗展現(xiàn)給觀眾。
3.1.2 聽覺體驗
除了視覺上的技術應用,還有一些新媒體藝術家更專注于聲音的藝術。蘇格蘭女藝術家蘇珊?菲利普斯的聲音裝置藝術作品《Lowlands Away》被安裝在家鄉(xiāng)格拉斯哥市的自殺圣地——中心大橋下的三個不同地方,吟唱著一個溺亡者回來尋找他的愛人的故事,意在鼓勵站在大橋旁邊的人們沉淀沖動而浮躁的內心,重新思考生命旅程的意義??梢?,新媒體藝術融入到環(huán)境中,可在同一場景中給人帶來不同以往的聽覺體驗,從積極層面來說,甚至可以影響心情、改變心境、治愈心靈。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通常是藝術家提出了某一理念,希望向外界傳達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點上與大部分傳統(tǒng)藝術并沒有多大差異。但新媒體藝術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較而言,明顯更趨向于互動性與關聯(lián)性。新媒體藝術家們更希望將藝術作品作為一種媒介來將自己與觀眾連接在一起,讓觀眾與自己對藝術理念或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產生共鳴。而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的服務對象是大眾,讓大眾參與到景觀活動中是景觀藝術的一個目的。景觀設計和新媒體藝術一樣趨于公共性。這種公共性,正是新媒體藝術表現(xiàn)的一種特征——公眾的參與和互動。如芝加哥千禧公園的皇冠噴泉,需要公眾參與進藝術作品中,才能使這樣的藝術作品更為完整。
如今,新媒體藝術已經從簡單的二維到向多維發(fā)展,人們不只能通過各種隨身設備、LED顯示屏等去享受新媒體藝術帶來的視覺盛宴,還可以使用體感攝像頭、傳感器、VR等新型技術衍生產品去感受新媒體藝術帶來的逼真虛擬空間。把新媒體藝術的這些方式跨界應用到景觀設計中,能增強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能力,在符合大眾對景觀的審美需求的同時提升趣味性。
在經濟、文化、技術各方面飛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跨界”無疑是打開創(chuàng)新之門的一把鑰匙。新媒體藝術跨界運用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是數(shù)字化城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設計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和多元的藝術,增加與多領域的跨界合作,對城市景觀設計而言,是一種創(chuàng)新,更是一次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周 況,方田紅.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主題公園中的應用[J].設計,2018(2).
[2]倪唱惠子.對話“跨界”下的公共藝術設計[J].設計,2017(23):61.
[3]邱裕,周鑫,徐貝蕾.新媒體藝術在當代建筑景觀創(chuàng)新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7(1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