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縣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隴西 748100)
玉米秸稈經過微生物發(fā)酵處理后,提高其利用效率,并將其長期貯存在固定設施內的技術稱為玉米秸稈微貯技術[1]。玉米秸稈飼料的發(fā)酵過程是利用活性微生物復合菌劑,在一定溫度、濕度及營養(yǎng)水平下進行厭氧秸稈難利用成分的降解和物質轉化,以達到提高玉米秸稈營養(yǎng)價值的目的。發(fā)酵過程中,部分木質纖維素物質被降解為易發(fā)酵糖類, 糖類經有機酸發(fā)酵轉化為乳酸和揮發(fā)性脂肪酸,使微貯玉米秸稈pH 值降到5.0左右,抑制了腐敗菌、丁酸菌等有害微生物的酶解,從而增加秸稈的膨脹度和柔軟性,使瘤胃微生物直接與纖維素接觸,提高秸稈的消化率,秸稈經微生物處理后具有酸香味,可刺激家畜食欲,提高采食量。微貯飼料主要用來飼喂反芻家畜[2-3]。
近年來,隴西縣按照“春抓種植、秋抓青貯、常年抓微貯”的思路,鼓勵養(yǎng)殖場和養(yǎng)殖戶加快青貯窖池建設,積極購置飼草加工機械,配備大中型鍘草機,并組織建立秸稈青貯流動服務隊,大力推廣袋貯技術。依托草原獎補項目,積極推廣紫花苜蓿、飼用甜高粱、高蛋白飼用玉米等優(yōu)質牧草,擴大多年生優(yōu)質牧草和全膜玉米的種植,年種植甜高粱1.2萬畝(1畝≈667m2),年種植多年生牧草6萬畝,年產優(yōu)質牧草達18萬t。訂單種植玉米6萬畝,種植全膜玉米50多萬畝,玉米秸稈成為隴西縣的主要作物秸稈,僅玉米秸稈產量每年都保持在100多萬t。隴西縣通過財政補貼,建設青貯池共計62萬m3,購進大型飼草料加工機械1 000臺,通過購置大型玉米青貯收獲機及其他飼草料加工機械,全縣規(guī)模養(yǎng)羊戶中,加工機械戶均達1臺以上,青貯氨化飼料在全縣各養(yǎng)殖場,規(guī)模養(yǎng)殖戶得到了全面普及,轉化玉米秸稈50萬t以上。但是由于青貯飼料制作時間周期短,每年只有1個月的左右的時間,與其他農業(yè)生產爭勞力,所以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玉米秸稈被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
加快秸稈飼料化利用,有利于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huán)境壓力,對于解決秸稈違規(guī)焚燒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這一問題,隴西縣積極開展新的秸稈資源轉化方面的探索,從開始推廣制作氨化飼料到2012年引進江西陽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 “SHH強力益生菌”制作微貯飼料。微貯飼料具有秸稈來源廣泛、成本低、效益高、適口性好、采食量高、制作時間長、與其他農業(yè)生產不爭勞力以及一年四季均可制作等方面的優(yōu)點。通過菌種補貼、青貯袋補貼等形式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宣傳和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已經發(fā)展到從一開始制作1萬t微貯飼料到現在制作6萬t。同時,在秸稈轉化方面的新方法、新經驗得到市畜牧獸醫(yī)局的認可,并在全市進行了推廣,全市近年來已制作微貯飼料達50萬t以上。
從2012年至今,隴西縣一直使用的是江西陽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強力益生菌”,菌種單一。
“強力益生菌”的引進雖然從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青貯飼料制作時間短,與其他農業(yè)爭勞力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秸稈資源的浪費問題,但是與他飼料相比的效果如何及對不同秸稈的轉化效果如何,這兩方面的比對試驗做得還不夠。
雖然從引進至今,已經從剛開始制作1萬t發(fā)展到了現在的6萬t,每年都有不同的發(fā)展,但是制作量始終不大,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制作青貯飼料剩余的玉米秸稈資源。
(1)進一步引進不同的微貯菌種,從而找到更加適合不同家畜,不同秸稈的微貯菌種,制作出更加優(yōu)質、優(yōu)良的微貯飼料。
(2)進一步開展大量的比對試驗。開展一些列針對不同菌種對同一種秸稈的轉化對比試驗、同一菌種對不同秸稈的轉化試驗及相對應的飼喂試驗,從而實現“對癥下藥”,不同的秸稈使用不同的微貯菌,不同的家畜使用不同微貯菌制作出的微貯飼料,達到高效、高產、優(yōu)質的生產目的。
(3)進一步做好微貯飼料制作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緊抓全國精準扶貧的機遇,借助“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貧困戶勞動力培訓”和“三下鄉(xiāng)”活動等深入田間地頭,積極開展微貯飼料制作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不僅從秸稈轉化的量
上下功夫,還要在質上下功夫。
[1] 宋儉華,張純江,苑德民,等.秸稈黃貯(微貯)的技術原理及應用[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8(5):42-43.
[2] 楊雨.秸稈微貯飼料的鑒別與使用[J].農家參謀,2014(7):19.
[3] 邢學龍,王革,葉香.微貯玉米秸稈飼喂奶牛試驗[J].現代化農業(yè),2010(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