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章
參加了一次茶湯作品欣賞會,但主辦單位標示出來的名稱只有“茶湯欣賞會”。我問了主辦單位,他說“茶湯就是茶湯,哪來什么茶湯作品”,我一聽就明白了,一般人沒太在意茶水(即茶湯)與茶湯作品有什么差異,主辦單位只是應和著流行,舉辦這種方式的茶會,直覺地把“作品”兩字刪掉了。
茶湯本來就是茶水,只是為了便于區(qū)分沖泡前的茶葉與沖泡后的湯水。但是如果稱呼為“茶湯作品”,就得把茶水泡得很好,好到可以視為是一件藝術作品。這有如一幅畫,沒到一定水準我們是不會視它為繪畫藝術的,我粗陋地哼唱一曲,也不會有人承認它是音樂作品。就是因為大家不太重視茶湯是否泡到了一定的水準,所以對茶湯與茶湯作品的區(qū)別沒有太多的認識,也因此就把“茶湯作品欣賞會”視同“茶湯欣賞會”。
當然,如果有一天大家對“茶湯”可以進階成一件“作品”的觀念非常強烈,也就可以省略作品兩字了,因為如果不是泡得很好的茶湯,哪能拿來舉辦欣賞會?
如今,當人們參加茶湯作品欣賞會時,很多人不會關注到“茶湯”,而只是留意到“泡茶”,只是把茶道視為泡茶,認為茶道就是由打扮得很有韻味的人,很有模樣地沖泡著茶。就因為這樣,把茶道理解成表演藝術,最后的茶湯變得不重要。事實上,茶湯才是茶道最主要的部分,只是泡茶是不能成其為茶道的。
這類茶會的全稱是“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但是主辦單位標示出來的還省略了“茶道藝術家”。我又問主辦單位,他說:我哪里去找那么多的茶道藝術家,我只能就近找一些會泡茶的人,這些懂泡茶的人,雖然取得有幾張茶藝證書,但是就這樣稱他們?yōu)椴璧浪囆g家,他們還不敢當呢,再說,社會上也沒有茶道藝術家的認證。
這就真的為難主辦單位了,大家還沒有把泡茶喝茶視為藝術,甚至于有人認為泡泡茶喝喝茶有什么可以叫做藝術的。大家沒有把茶道當作藝術,當然就沒有所謂“茶道藝術家”,舉辦“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就更讓人費解了。
以泡茶喝茶為媒體形成的藝術是存在的,我們可以很清楚說出這項茶道藝術的美在哪里,它的藝術性存在于哪些環(huán)節(jié),只是目前將之呈現(xiàn)的機會不夠普遍。這個從無到有的過渡階段,不但一般人不容易體會茶道藝術的存在,也沒有現(xiàn)存的茶道藝術家,要讓大家普遍看到茶道藝術,只有讓這些準茶道藝術家上臺從事茶道藝術的創(chuàng)作,這些準茶道藝術家呈現(xiàn)茶道藝術的機會多了,累積了一定數(shù)量的茶道藝術品茗者,自然就會被公認為茶道藝術家,到那時候,茶道藝術與茶道藝術家才會雙雙出現(xiàn)。
現(xiàn)在舉辦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的時候,經(jīng)常會被品茗者責罵:那叫什么茶道藝術家,也不好好培訓,寧缺毋濫,要讓人一看就被感動、就被震撼,茶道藝術才會被認可。這些責罵我們都接受,但是總是要有培訓的過程,不但茶道藝術家要培訓,茶道藝術的品茗者也要培養(yǎng)。當茶道藝術要從無到有的時候,我們要允許不怎么樣的茶道藝術家上臺表現(xiàn)不怎么樣的茶道藝術,主辦單位要熱忱地鼓勵新手茶道藝術家上臺創(chuàng)作,勇敢地稱呼他們?yōu)椴璧浪囆g家,勇敢地說他們呈現(xiàn)的是茶湯作品,勇敢地說他們與品茗者共同創(chuàng)作的是茶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