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敏
(江蘇無線電廠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0022)
現代軍事技術裝備的基本要求是準確、快速和高可靠性,標準化工作結合軍事技術裝備可將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滲透到科研、生產、使用的各個方面,組織開展標準化工作,可以科學、合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物資品種,降低產品的開發(fā)成本和風險,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guī)定共同和重復使用的規(guī)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
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guī)則的活動。包括制定標準和貫徹實施標準,并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jiān)督從而獲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會效益的全部活動過程。
裝備研制所規(guī)定的途徑。研制程序一般劃分為論證階段、方案階段、工程研制階段、設計定型階段和生產定型階段。
標準和標準化是進行質量管理的依據和基礎,標準是評價和衡量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的尺度。
質量管理是一個全過程、全員的管理活動。產品的研制、生產,從原材料、元器件的訂購和入廠檢驗、零部件加工及裝配檢驗到試驗和驗收都是實施標準的過程,都要通過相應的檢查和檢測。因此,質量管理體系對產品研制生產進行全過程管理的過程也是對標準實施進行監(jiān)督的過程。
GJB 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條款里多處提出了標準化的要求。如:7.5.2 d)在創(chuàng)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時,組織應確保適當的技術文件和圖樣審簽、工藝和質量會簽、標準化檢查;7.1.6應將與產品和服務質量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文件作為必備知識,予以應用、保持并適時更新;8.1 f)確定產品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以及接口、互換性要求,編制產品標準化大綱;8.3.3 d)組織承諾實施的標準或行業(yè)規(guī)范。另外,《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也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如“六性”(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huán)境性)按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執(zhí)行;技術狀態(tài)管理執(zhí)行GJB 3206;軍用軟件參照GJB 5000等。顯而易見,標準化與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質量管理體系對標準實施的監(jiān)督作用。
(1)論證階段:收集相應產品的標準化信息,參與標準化要求的論證,提出新產品性能和效能的標準化要求,使標準化要求符合作戰(zhàn)使用要求。
(2)方案階段:開展標準化方案論證,確定標準化方案,編制《產品標準化大綱》,編制標準選用范圍和標準件、原材料、元器件選用范圍,開展“三化”工作。
(3)工程研制階段:實施《產品標準化大綱》,驗證標準化方案的正確性和可行性,完善標準化大綱,組織開展產品“三化”設計。
(4)設計定型(鑒定)階段:全面檢查《產品標準化大綱》的貫徹實施情況,同時對設計定型工作的標準化提供指導并監(jiān)督檢查。對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進行標準化審查,編制標準化審查報告。
(5)生產定型階段:開展工藝和工裝標準化工作,確認其是否達到規(guī)定的目標和要求、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組織編制工藝標準化大綱,編制工藝標準和工裝標準選用范圍,進行生產定型圖樣和技術文件的標準化檢查,編制生產定型標準化審查報告。
根據GJB 1362A—2007《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及《陸裝軍工產品定型指南》等相關規(guī)定,結合產品的研制總要求、技術協議等方面審核標準化文件準確性、規(guī)范性、協調性。下面簡述標準化大綱、標準化審查報告兩個文件的關注點。
4.1.1 產品概述
包括任務來源、產品用途、產品組成和特點、產品主要性能和技術要求、研制類型和特點、配套情況、預計生產批量等。
4.1.2 標準化工作的主要原則
應貫徹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主要指導思想;開展工作、技術協調的策略和途徑;對重大標準化問題的原則規(guī)定;貫徹公英制問題的原則規(guī)定;標準貫徹時條件不足等問題的解決途徑或處理原則等。
4.1.3 標準化目標
進行標準化目標分析,確定標準化目標。
水平目標:產品規(guī)范(標準)的水平,產品標準化的水平。效果目標:軍事、技術、經濟效果。
4.1.4 標準化要求
將確定的標準化目標轉化為標準化工作的具體要求和工作任務。包括:“三化”要求;接口、互換性要求;產品采用標準要求;制(修)訂標準項目計劃和建議;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采用清單;圖樣和技術文件要求。
4.1.5 重大標準的貫徹實施意見
貫徹實施主要難點及其涉及的范圍,貫徹實施前的技術準備,貫徹實施前的物質準備,主要難點的解決途徑,計劃和經費安排意見,有關問題的協調要求。
4.1.6 標準化工作范圍
標準化工作涉及的質量、計量、可靠性等專業(yè)領域,需要組織預先研究、設計攻關等工作項目。
4.1.7 各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計劃安排
標準化評審,圖樣和技術文件標準化審查,組織專題攻關,組織“三化”設計。
4.1.8 標準化工作的經費和保障條件
經費預算,機構和人員,設備、設施和物資等。
4.1.9 標準化工作的協調要求
協調范圍、協調原則、協調程序等。
標準化審查報告要求涉及設計、制造、質量等方面的人員參與討論和評審,在編制時應關注以下方面:
4.2.1 概述
對產品進行簡要說明,產品代號和命名,主要性能和用途;標準化組織機構的設置和運行情況(對大型復雜產品);標準化大綱的制定情況。
4.2.2 標準化工作的主要情況
標準化工作組織管理概況(標準化工作的層次關系、組織關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以及標準化組織協調工作情況);標準化工作任務的開展和落實情況(標準化大綱規(guī)定的標準化工作任務,在各研制階段的開展情況,包括主要工作項目及其做法、解決的主要問題、取得的主要成效)。
4.2.3 標準及標準化要求的貫徹和實施情況
有關標準的采用及剪裁情況,說明未予貫徹標準的主要原因,編制產品標準情況及目錄,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的選用和控制情況,“三化”及接口互換性情況。
4.2.4 標準化審查情況
標準化審查的依據,標準化審查的主要內容,對標準化及標準化工作的監(jiān)督審查情況,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質量和完整性,標準化系數的計算,標準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情況。
4.2.5 標準化經濟效果分析
評價和計算貫徹國家標準、專業(yè)標準(部標準)、企業(yè)標準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經濟效果。包括選擇基準及基準年度、考慮的主要因素、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公式與數據收集、計算與評價結果等。
4.2.6 標準化審查結論
標準化情況綜合評價,包括產品圖樣和設計文件的完整性、統一性和質量水平的評價,實際達到標準化系數情況的差距,標準化方面尚存在的不足之處等。最終從標準化角度提出產品是否可以定型的建議。
標準化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引導新技術的引用,促進技術上臺階、上水平。標準化工作與企業(yè)的經濟發(fā)展息息相關,企業(yè)走向國內、國際市場并在激烈的市場中立足,提高核心競爭力,必然要規(guī)范標準化的工作。
標準的貫徹和執(zhí)行依靠質量管理,通過質量管理的實踐,可以發(fā)現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并作為修訂標準和改進標準化工作的依據。標準化工作與質量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互相配合、互相協調,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