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馮桂萍
(1.江蘇省興化市昭陽畜牧獸醫(yī)站,泰州 225700;2.江蘇省興化市茅山畜牧獸醫(yī)站,泰州 225700)
自然環(huán)境狀況日漸嚴峻,各種畜牧類疾病和病毒也蔓延開。新型病癥不斷的出現,為畜牧醫(yī)學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腹腔注射作為一種高效的醫(yī)療手段,為研究畜牧類疾病治療工作帶來了契機。該文將針對腹腔注射在病危豬治療中的運用進行詳細的分析。
腹腔注射對各種動物都有良好醫(yī)療效果,在病危豬治療中使用腹腔注射是因為腹腔注射的手段相對較為便捷,不需要其他復雜的手段和程序。此外,動物腹腔內充滿豐富的腹腔黏膜,并且腹腔部位的血管和淋巴管非常豐富,能夠最快速的起到藥用效果[1]。腹腔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好,每小時能夠吸收8%以上的液體,能夠最快速度的展現治療效果,是急救的最好途徑,與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相比效果更顯著。腹腔注射的過程,通常都是在相對特殊的情況下進行的。第一,在中毒、腹瀉、脫水等急發(fā)性病癥中運用;第二,在呼吸能力不夠的病危豬中運用,如中暑、脫水等現象中運用也較為廣泛;第三,在體質相對較弱、身體素質較差的病危豬中運用的次數也相對較多。在實際開展腹腔注射中,要嚴格的控制藥量,結合病豬的實際情況嚴格的進行觀察并且治療,保障腹腔注射發(fā)揮出最大效用。
要將腹腔注射的效用發(fā)揮到最大程度,應該積極的結合病危豬的實際情況,詳細的進行病危豬的病情分析。通常需要進行腹腔注射的都是病情較為嚴重、呼吸能力較弱甚至出現脫水現象的病危豬[2]。在此種情況下,普通的靜脈注射已經無法起到顯著的效果,所以要利用醫(yī)療手段,使病危豬盡快脫離危險,就需要利用腹腔注射的醫(yī)療手段,保障病危豬的生命安全。但在開展腹腔注射前,需要接受良好的常規(guī)治療,為腹腔注射打下良好的基礎,展現出腹腔注射的實際效用。
腹腔注射對注射的藥物有極大的要求,在注射溶液的選擇上,不僅要確保腹腔注射溶液與病豬體內組織滲液保持一致性,而且還應該保障腹腔注射溶液具有一定的治療性。因此,在開展腹腔注射的過程中,都會使用0.9%的生理鹽水和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作為溶劑。選擇腹腔注射溶質時,最好選擇刺激性能相對較弱的溶質進行配比,如硫胺素、維生素等溶質藥物。在選擇溶質時,應該保障溶質與溶液能夠產生有效的溶劑熱反應,避免腹腔注射藥物中出現較難溶解的物質。
腹腔注射技術決定腹腔注射的實際效率,在開展腹腔注射的過程中,對專業(yè)工作人員的要求非常高。工作人員在開展腹腔注射時,不僅要注意腹腔注射的方法,而且還要在病危豬接受腹腔注射后,時刻把握病危豬的情況[3]。在開展腹部注射時要快速的完成整個注射的環(huán)節(jié),控制好自身注射器具的長度。控制注射中其他設備的保真程度,確保注射器的無菌性和衛(wèi)生性,注意進行注射的過程中切忌出現誤傷病豬其他器官的現象,最大程度上保障腹腔注射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避免腹腔注射過程中的感染問題。
腹腔注射準備工作的目的便是通過實際的問題分析選擇腹腔注射器具,正確、科學、合理的開展腹腔注射,最大程度上發(fā)揮腹腔注射的實際效果。在開展腹腔注射的前期選擇中,主要是合理的選擇注射器[4]。在獸醫(yī)工作中經常用到的注射器分為不同的類型,分別有金屬注射器、吊瓶輸液器、推注型輸液器3種類型。金屬注射器的型號有10、20 mL,其長度不一,保證在2~7 cm之間。吊瓶輸液器屬于一次性輸液器具,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動物并沒有理智和思考邏輯,所以在使用吊瓶輸液器進行輸液時,需要獸醫(yī)人員將注射器的末端進行處理,并且需要將動物進行合適的安置。推注型輸液器,必須要將其末端的導管進行修剪,實際的修剪長度應該結合不同病危豬的實際情況,進行區(qū)別化的修剪。
長期從事獸醫(yī)工作的醫(yī)務人員往往自身能夠在臨床實踐中,掌握一些較為熟練的注射方法和技巧。在進行腹腔注射的過程中,應該使用右手把握注射器并且進行穩(wěn)定的腹腔表皮穿刺,使用左手控制和推進注射器的尾端。因為右手的力度相對較大,在表皮穿刺時能夠有效的利用和把控力度,而左手的力度相對較小,更加適合將腹腔注射藥物進行推進。針對病危豬腹腔注射位置的選擇上,通常會選擇病危豬乳頭倒數第2對乳頭的外部5 cm的位置進行腹腔注射穿刺。為切實的避免病危豬腹部的感染,所以當腹腔注射器扎入病危豬腹部后,應該憑借醫(yī)務人員的經驗判斷腸道內是否存在異物,確保沒有異物后,應該控制注射的力度和速度。在進行腹腔注射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將注射針頭和注射器保持在一個水平垂直線上。在腹腔注射完成后,應該及時對針頭進行消毒處理。在開展腹腔注射時,最常見的注射手段便是輸液注射和直接注射,針對小型的仔豬,可以利用直接注射的手段進行注射;針對體型較大的成豬,最好選擇注射器進行輸液注射。實際的注射手段還需要結合不同病危豬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5]。針對腹腔注射的位置方面,由于不同病危豬的發(fā)病位置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位置選擇時,應該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有效的確定不同的注射位置。針對仔豬,選擇臍帶到趾骨之間的位置進行注射,保證注射位置距離中線5 cm左右;體型適中的病危豬在進行腹腔注射時,最好選擇腰間、腰椎的兩側的腹壁位置;而成年病危豬在選擇腹腔注射時,選擇在肋骨附近。
保定處理的實際意義便是在進行腹腔注射的過程中,為病危豬進行的一些安穩(wěn)、安慰工作。在治療中,很多病危豬會出現亂動、恐懼等現象,對腹腔注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保障腹腔注射的準確性和效果,在開展實際保定處理工作時,利用套繩保定、鉗制保定、徒手保定等手段[6]。很多病危豬難以行走和站立,所以在開展保定處理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不同病危豬的實際情況,采取側臥保定、站立保定等形式,盡量消除病危豬的緊張和焦慮。但是不能保證保定工作的順利進行,尤其是針對中型、大型病危豬,很難利用徒手保定的形式穩(wěn)定病危豬的情緒,并且一個人很難完成保定處理工作,必須至少2個人進行保定處理輔助。但是在保定處理的過程中,也需要盡量的控制自身的保定力度,避免造成病危豬的緊張情緒,切忌對病危豬造成再次傷害。
腹腔注射作為一種高效的治療手段,在任何時間段運用的頻率都相對較高。在開展腹腔注射中,醫(yī)務人員應該盡量控制腹腔注射藥物的溫度。尤其是在秋冬季節(jié),由于藥物自身溫度較低,往往會與病危豬的體溫產生一定的溫差。所以,在開展腹腔注射的過程中,最好將腹腔注射藥物的溫度加熱到36 ℃左右,保證腹腔注射的實際效率。
注射液的濃度對腹部注射的效果有明顯的影響,并且對病危豬的實際刺激程度不同。在進行腹腔注射配比時,應該結合病危豬的病情和用藥說明,嚴格的對腹腔注射的注射液濃度進行控制。此外,在進行腹腔注射表皮穿刺時,必須要時刻的觀察病危豬的情況。若在腹腔注射穿刺中,病危豬出現了奮力掙扎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為穿刺了其腸道,這時就必須要及時的將腹腔注射器拔出,并進行二次注射。
消毒工作是腹腔注射工作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必須對每次腹腔注射進行嚴格的消毒,不僅要對注射器和注射針頭進行消毒,更要對病危豬注射軀體位置進行消毒。尤其是首次腹腔注射出現偏差、病危豬避開腹腔注射時,必須要再次對注射器針頭和注射位置進行二次消毒。針對腹腔注射難度相對較大的病危豬,應該找準位置適當加快注射的速度。
在開展腹腔注射時,針頭刺入病危豬體內的深度決定腹腔注射的實際效率。為切實的避免腹腔注射針頭插入位置的偏差、保障科學的腹腔注射的深度,必須要選擇固定性非常良好的針頭進行注射。將腹腔注射針頭緊緊貼在病危豬腹膜部位,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針頭過大而出現的摩擦的現象,有效的將腹腔注射藥物送達到病灶,最大程度上保障腹腔注射的效用。
腹腔注射在病危豬治療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滿足了病危豬的實際治療需求,而且其效率比其他治療手段更為顯著,能夠迅速的搶救病危豬。在開展腹腔注射中,醫(yī)務人員必須要按照病危豬的實際病情選擇合理的注射藥物和注射方式。切實的結合病危豬的體型、病情進行腹腔注射方法的選擇,高效的進行保定處理,嚴格的做好保定工作,確保針頭的穩(wěn)定性,展現腹腔注射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