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稻螟蟲的為害及其綜合高效防控

      2018-02-20 23:58敖禮林
      科學種養(yǎng) 2018年11期
      關(guān)鍵詞:稻株螟蟲二化螟

      敖禮林

      水稻螟蟲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邊螟等,多是水稻上為害很嚴重的害蟲,發(fā)生范圍廣,隨著水稻栽培制度和方式等的演變,此類害蟲的為害也出現(xiàn)新特點,難以用單一或簡單的方法防治,只有采用科學精準的綜合措施才能收到滿意的防治效果。

      一、為害特點

      1. 三化螟

      長江中下游及以南是三化螟廣發(fā)、重發(fā)地區(qū),黃淮等地也有發(fā)生,但為害不重。以老熟幼蟲在稻蔸內(nèi)越冬,下年春季氣溫升至15~16℃時化蛹并羽化。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年發(fā)生4代,海南和臺灣等地1年發(fā)生6~7代,廣東、廣西、福建等地1年發(fā)生4~5代,長江以北地區(qū)1年發(fā)生2~3代。受溫度、濕度和食物源等影響,各年不同蟲態(tài)歷期不盡相同,一般卵期6~15天、幼蟲期22~35天、蛹期7~23天、預(yù)蛹期1~2天。

      三化螟成蟲晝伏夜出,有強趨光性和趨嫩綠性,羽化當晚交配;雌蛾第一天始產(chǎn)卵,第二、三天產(chǎn)卵達高峰;雌蛾多數(shù)產(chǎn)卵2塊,也有產(chǎn)3~4塊的;每塊卵有40~100粒。越冬代成蟲受寒凍等影響,體質(zhì)較差,產(chǎn)卵相對少而小。生長嫩綠又旺盛的水稻苗和分蘗盛期、孕穗期、水層較深的稻田等,易引來雌蛾產(chǎn)卵。雌蛾喜將卵產(chǎn)于距水稻葉尖5~8厘米處的葉背或葉面。

      水稻分蘗、孕穗和抽穗期最易受侵害。剛孵出的幼蟲有的向葉下部爬移,有的在葉尖吐絲垂掛并隨風飄移至其他稻株上,選擇合適部位在30~40分鐘內(nèi)侵入稻莖內(nèi)為害。水稻分蘗期,幼蟲在距水面1~2厘米處的稻株基部蛀入,引發(fā)枯心和心葉縱卷等。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幼蟲主要從嫩弱或穗苞有縫處侵入,取食稻花,過3~5天再為害脆嫩的穗莖并蛀入稻莖內(nèi),慢慢向稻莖下部蛀食,4~5天后達莖稈基部并咬斷稻莖,引發(fā)白穗。剛孵出的同一卵塊幼蟲喜在附近水稻植株上為害,易導(dǎo)致幾十或上百株水稻枯心或白穗。幼蟲可從一根稻株轉(zhuǎn)移到另一健株為害,一根稻莖內(nèi)多只有1只幼蟲取食。1齡期幼蟲能轉(zhuǎn)株為害孕穗期水稻,引起孕穗白枯;2、3齡幼蟲可轉(zhuǎn)株為害灌漿期的水稻,引發(fā)枯穗和白穗。莖稈粗實的水稻品種,幼蟲不易咬斷,受害較輕。老熟幼蟲會轉(zhuǎn)到健株基部,咬1個羽化孔化蛹并羽化。

      2. 二化螟

      多以4齡以上幼蟲在稻蔸內(nèi)越冬,也有在禾本科等雜草莖內(nèi)越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年發(fā)生3~4代,黃淮流域1年發(fā)生2代,東北地區(qū)1年發(fā)生1代,海南和臺灣等地1年發(fā)生5代。二化螟卵期5~15天,平均9.6天;幼蟲期25~44天,平均33天;蛹期6~14天,平均8.6天。

      下年春季氣溫上升至10~11℃開始化蛹,氣溫上升至16~17℃開始羽化。土溫達6~7℃時,未老熟的幼蟲會轉(zhuǎn)移到油菜、小麥、豌豆、蠶豆、大白菜等越冬作物上,并蛀入莖稈內(nèi)取食為害,直至化蛹和羽化。成蟲趨光性和趨嫩性強,多在晚上產(chǎn)卵,雌蛾交配后1~2天產(chǎn)卵。水稻苗期和分蘗期,雌蛾多將卵產(chǎn)于距葉尖3~5厘米處。水稻拔節(jié)后,雌蛾將卵產(chǎn)于離水面5~6厘米的葉鞘上。每頭雌蛾一般產(chǎn)2~3個卵塊,每塊有50~85粒。

      剛孵出的幼蟲,喜群集于葉內(nèi)為害,引發(fā)枯鞘,2齡開始轉(zhuǎn)株為害。分蘗期水稻受害,造成枯心;孕穗和抽穗期受害,引發(fā)枯孕穗和白穗等。幼蟲轉(zhuǎn)株為害力比三化螟強,易導(dǎo)致受害群株出現(xiàn)。老熟幼蟲多在水面2~3厘米處稻株基部莖內(nèi)化蛹。

      3. 大螟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年發(fā)生3~4代,廣東、廣西等地1年發(fā)生4~5代,四川、貴州等海拔在800~1 000米的地區(qū)1年發(fā)生2代,海南和臺灣等地1年發(fā)生6~8代。大螟卵期6~13天,幼蟲期14~52天,蛹期7~32天,成蟲期6~12天。

      以幼蟲在稻蔸和茭白、玉米莖稈、甘蔗或田間野生植物莖內(nèi)等越冬,下年春季氣溫上升到9~10℃時老熟幼蟲化蛹,氣溫15~16℃時羽化。雌蛾羽化后2~3天開始產(chǎn)卵,1只雌蛾可產(chǎn)卵200~300粒,多將卵產(chǎn)于距田埂3米以內(nèi)的稻株上。未老熟的越冬幼蟲,將轉(zhuǎn)移到白菜、油菜、小麥等越冬作物上取食,繼續(xù)生長發(fā)育,大大延長了越冬代的化蛹和羽化期,此特點與三化螟和二化螟有很大不同。羽化的雌蛾有很多將卵產(chǎn)于禾本科雜草和春玉米等上。大螟喜歡在雜交稻上產(chǎn)卵,具有葉片濃綠、莖稈壯實、植株高大、葉鞘抱合較松等特點的水稻易引來雌蛾產(chǎn)卵于葉鞘內(nèi)側(cè)。剛孵出的幼蟲頭2天會群集于苗期水稻原葉鞘內(nèi)取食,2天后幼蟲從變黃的葉鞘轉(zhuǎn)移到同蔸水稻的其他稻株上為害,引發(fā)枯鞘和枯心苗,4~6天后幼蟲再次轉(zhuǎn)移到附近稻株上為害,引發(fā)更多的枯心。幼蟲3~4齡時,為害能力增強,第三次轉(zhuǎn)移擴大為害,引發(fā)成片的枯心。水稻孕穗期,幼蟲會侵食幼穗和花粉。水稻抽穗后,幼蟲從劍葉鞘處蛀入莖稈,致白穗發(fā)生。大螟幼蟲期,每條蟲能造成5~6株水稻枯心。大螟幼蟲能多次轉(zhuǎn)株為害,蟲孔較大,且會從蟲孔排出較多糞便,這與三化螟和二化螟不同,易于區(qū)分。大螟1個卵塊孵出的幼蟲,能引發(fā)稻株集中枯心60~80株或引發(fā)枯孕穗或白穗15~20株。

      二、發(fā)生規(guī)律

      1. 與水稻品種有關(guān)

      不同水稻品種對螟蟲的抗、耐蟲能力不盡相同,不過抗、耐蟲是相對的。葉綠色較淺、莖壁厚實、莖細髓腔小、維管束硅化細胞多、葉鞘氣腔較小的水稻品種,較抗、耐螟蟲;葉色濃綠、植株高大、莖粗髓腔大的水稻品種,對螟蟲的抗、耐能力較差,易引來大螟、二化螟等為害。

      2. 與水稻耕作制度和播期有關(guān)

      單季稻改雙季稻,有利于三化螟的發(fā)生與為害;雙季稻改單季稻,三化螟為害下降,二化螟和大螟發(fā)生趨多。單季或雙季都種雜交稻,給大螟和二化螟為害提供了條件。雙季早稻以二化螟為害為主,雙季晚稻以三化螟為害較多。

      水稻分蘗、孕穗和抽穗期如與螟蟲產(chǎn)卵或卵孵化期相吻合,受害就會多而重;反之,則受害少而輕。

      3. 與溫濕度有關(guān)

      晚稻等采取機收,留茬高,有利于螟蟲越冬,提高了蟲源基數(sh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稻田冬季休耕(種),對幼蟲越冬有利,會大大提高蟲源基數(shù)。稻田或周圍冬種油菜和蠶豆等,會提高和豐富大螟等的食物源,對下年的水稻有不良影響。單、雙季稻共存有利于稻螟蟲的發(fā)生與為害。

      冬春季氣溫高或偏高的年份,螟蟲的發(fā)生會多而重;反之,為害減輕。冬春季三化螟等化蛹期雨雪冰凍天氣多時,許多幼蟲和蛹會死亡,蟲害將明顯減輕;反之,為害會趨多、趨重。螟蟲羽化、產(chǎn)卵、卵孵化和低齡幼蟲期,如遇連續(xù)多天降雨(特別是大雨)、低溫,許多成蟲、卵和幼蟲會因雨水沖刷和低溫染病等死去。

      4. 與稻田環(huán)境有關(guān)

      稻田有益微生物和寄生蟲多時,螟蟲的為害少而輕;反之,則受害加重。稻田有益生物多時,短時間內(nèi)可導(dǎo)致70%~90%的螟蟲死亡。適宜的降雨量、較高的田間濕度和較適宜的溫度,有利于螟蟲致病微生物的繁殖與侵染;稻田適宜的溫度、較適的濕度和使用殺蟲劑較少或使用無公害殺蟲劑時,則有利于寄生蜂等的繁殖和寄生。偏施和過多施用氮肥,栽植株高較高、莖稈較粗的水稻品種等,螟蟲發(fā)生多且重。

      三、綜合防控

      1. 農(nóng)業(yè)措施

      ①搞好稻田翻耕和田間衛(wèi)生。春季適當提早翻耕稻田和四周其他地塊,將稻茬翻埋土中,能漚殺大量越冬蟲或蛹。冬季清除稻田和四周雜草,并將稻草和稻茬等集中燒毀和深埋地下,可消滅大量越冬螟蟲。

      ②選好水稻品種。盡量選用莖稈壁厚實、莖稈髓腔小、葉鞘硅細胞多、莖稈含硅較多、葉色相對較淺的水稻品種。

      ③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和播期。盡量不在同一小區(qū)單、雙季稻共存種植;改單季稻為雙季稻,或雙季稻為單季稻,有利于控制螟蟲為害;根據(jù)情況適當推遲單季稻播種期和避免一季晚稻與中稻在同一區(qū)塊混栽,有控制螟蟲為害的作用。稻田四周或附近最好不要種植小麥、玉米、茭白、棉花、甘蔗等,盡量減少螟蟲的越冬場所和食物源。

      ④合理灌排水。冬、春季稻田灌深水(最好淹沒稻茬)5天以上或冬季翻耕稻田,能基本消滅越冬螟蟲。根據(jù)螟蟲、二化螟的為害特點,水稻拔節(jié)期排干稻田水,過10小時左右速灌水深10~12厘米并保持3~4天,可殺滅大量螟蟲的蛹和幼蟲。

      ⑤合理施肥。要重視腐熟農(nóng)家肥和硅、鉀肥的施用,以提高水稻的抗、耐蟲能力。嚴禁偏施或過多施用氮肥,以免加重螟蟲為害。

      ⑥稻田養(yǎng)鴨。自水稻分蘗始期起至灌漿期,每畝稻田養(yǎng)鴨10~15只,可高效控制螟蟲和雜草。

      ⑦誘蟲燈誘殺。螟蟲成蟲發(fā)生期在稻田安裝太陽能誘蟲燈,可大量誘殺成蟲。

      ⑧科學收割。機收水稻要盡可能降低收割高度或收割后盡快清除稻茬,以消滅莖稈中的螟蟲,減少蟲源。

      2. 藥劑防治

      ①防治標準的確定。三化螟最佳防治期是卵孵化始期至盛期和1齡幼蟲期,二化螟是卵孵化盛期至枯心剛出現(xiàn)時,大螟是卵孵化高峰至2齡幼蟲前。

      水稻分蘗期,當每畝有三化螟卵塊50塊以上時,應(yīng)用藥防治;每畝卵塊低于50塊的田塊,可用藥挑治。孕穗期和抽穗期的水稻,每畝有三化螟卵塊30塊以上的,可定為防治對象。三化螟卵孵化盛期以前,抽穗已超過89%或卵盛孵末期稻株大肚不足10%的田塊,可不用藥防治。

      二化螟防治對象田的標準是早稻分蘗期枯鞘率7%~9%、常規(guī)水稻枯鞘率5%~7%、雜交中稻枯鞘率3%~4%、孕穗期枯鞘率1%以上。

      水稻孕穗末期、破肚抽穗和齊穗期,如遇大螟卵孵化盛期,應(yīng)根據(jù)情況用藥防治。與小麥、玉米連作的水稻,分蘗期大螟所致枯鞘率超過2%的田塊,要定為用藥防治對象。

      ②微生物農(nóng)藥防治。三化螟等卵孵化前1~2天或剛孵化時,用100億活芽孢/克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300~400克,對水50千克噴灑,防效為70%~95%。三化螟等卵孵化期,用100億活芽孢/克青蟲菌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畝噴灑藥液50~60千克,防效為80%~95%;或者用100億活芽孢/克殺螟桿菌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70~100克,對水50~60千克噴灑,防效達85%~90%。

      用1.8%阿維菌素乳油50毫升,對水30千克噴灑,可防水稻苗期螟蟲所致的枯心;用該藥劑70~100毫升,對水30千克噴灑,對螟蟲所致的水稻抽穗期白穗有較好防效;水稻蠟熟期用該藥劑50毫升,對水30千克噴灑,可防螟蟲傷株。

      ③化學農(nóng)藥防治。三化螟等卵孵化盛期,用25%殺蟲雙水劑防治效果好,還可兼治稻苞蟲、稻薊馬和稻縱卷葉螟等,每畝每次用藥100毫升,對水50千克噴灑。3種螟蟲卵孵化期,用50%殺螟硫磷乳油防治,每畝每次用藥70~80毫升,對水50千克噴灑;或者用50%嘧啶氧磷乳油防治,每畝每次用藥70~80毫升,對水50千克噴灑;或者用50%水胺硫磷乳油防治,每畝每次用藥70~90毫升,對水40千克噴灑。

      用90%晶體敵百蟲500克,對水400~500千克,將秧苗浸泡于藥液中10分鐘,可殺滅秧苗上的多種害蟲。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chǎn)局 ?郵編:330700)

      猜你喜歡
      稻株螟蟲二化螟
      應(yīng)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評價
      基于觸感引導(dǎo)的小型水田行進底盤自動對行方法
      水稻螟蟲為害烈多措并舉防效好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寧南縣桑螟蟲發(fā)生趨勢及防治措施
      桑樹螟蟲性誘綠色防控技術(shù)
      稻蝦共作模式對稻田二化螟的影響
      基于觸覺感知的水稻行彎度測量裝置設(shè)計與試驗
      水稻螟蟲防治與思考
      基于莖基部分區(qū)邊緣擬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新乐市| 长兴县| 会理县| 哈尔滨市| 贵南县| 沧州市| 沂南县| 精河县| 洪泽县| 阳山县| 曲松县| 武邑县| 卢氏县| 喜德县| 衡阳市| 益阳市| 沾益县| 澄城县| 敦化市| 铜陵市| 上杭县| 通海县| 蒙自县| 赤水市| 竹北市| 临夏县| 贡觉县| 六盘水市| 和硕县| 吉隆县| 临安市| 新昌县| 定州市| 延川县| 伊金霍洛旗| 黄冈市| 巨鹿县| 资源县| 大洼县| 隆子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