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霞
一、巢蟲
巢蟲是嚴重危害養(yǎng)蜂業(yè)的害蟲之一,對各種蜜蜂都有影響,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
巢蟲是蠟螟的幼蟲,分為大巢蟲和小巢蟲。巢蟲屬于完全變態(tài)昆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fā)育階段。北方地區(qū)小蠟螟發(fā)病較多,小蠟螟雌螟長9~11毫米,壽命可達25~30天。白天隱藏于蜂箱、巢脾縫隙或箱外隱蔽處,夜間在巢內(nèi)活動,常在箱底蠟屑中產(chǎn)卵。1只雌螟每分鐘內(nèi)可產(chǎn)卵60~80粒,一生總產(chǎn)卵量200~1 600粒。卵于1周后孵化成幼蟲(巢蟲),1~3天爬上巢脾后,食量猛增,蛀食巢脾、蜜粉,鉆隧道毀壞巢脾,咬傷、咬死蜜蜂幼蟲,致使蛹不能封蓋,造成“白頭蛹”。幼蟲期26~30天,巢蟲幼蟲潛入蜂箱縫隙或巢底結繭化蛹,有的會在鉆出的隧道中結繭化蛹。蛹1周后羽化為成蟲(蠟螟),當夜或翌日夜間交尾,6~7天后產(chǎn)卵。蠟螟除早春、晚秋和冬季外,均能在蜂巢內(nèi)活動,1年能繁殖3代,最后一代卵產(chǎn)在巢脾中、箱底和箱壁上,到第二年春末夏初溫度適宜時,孵化出幼蟲,在巢內(nèi)危害蜂群。
西方蜜蜂群勢大,能清除巢內(nèi)的巢蟲,受害較輕;中蜂群勢小,清巢能力差,一旦被侵害,群勢日漸下降,最后可能全群飛遷。
防治:①長年飼養(yǎng)強群,強群清巢能力強??刂品址?、合并弱群,或抽強補弱,使弱群轉(zhuǎn)弱為強。只有堅持長年飼養(yǎng)強群,才能免遭巢蟲危害。②設法培育優(yōu)質(zhì)蜂王,增強產(chǎn)卵能力,才能養(yǎng)成強群,減輕巢蟲危害。③定期打掃蜂巢,將巢底蠟屑清理干凈,蜂箱四周縫隙用泥巴糊嚴,減少蠟螟的產(chǎn)卵場所。④檢查蜂群時,若發(fā)現(xiàn)巢蟲立即消滅,蜂箱、巢框縫隙和箱底有巢蟲做繭,要立即清除。⑤舊巢脾是蠟螟的繁衍之地,要及時淘汰。檢查蜂群時剝?nèi)〉馁樒?、蠟屑和舊巢脾一同化蠟,不能隨地亂丟,不給蠟螟創(chuàng)造繁殖場所。⑥若蜂群受巢蟲危害嚴重,可將抽出的空巢脾放入繼箱內(nèi),巢箱和繼箱的連接處要用報紙把縫隙糊嚴,最上一層繼箱要蓋嚴覆布和小棉被。巢箱內(nèi)放置一個鐵盒,裝入硫黃,每10張巢脾用硫黃20~30克,點燃熏殺巢蟲。
二、胡蜂
我國北方地區(qū)最常見的胡蜂主要有三種:黑胸胡蜂、黑盾胡蜂和金環(huán)胡蜂。
黑胸胡蜂身長25~27毫米,頭部、中胸背板系黑色,腹部呈棕黑色間有金黃色環(huán)帶。喜歡筑巢于樹上和石巖下,經(jīng)常在巢前捕捉出入的采集蜂。
黑盾胡蜂身長21~23毫米,全身大部分呈棕黃色,中胸背板呈黑色,腹部間有黑色環(huán)帶。多在石巖和房檐下營巢,蜂巢較小。飛行敏捷,往往在蜂場和花叢中追擊捕食蜜蜂。
金環(huán)胡蜂身長31~40毫米,頭部、中胸背板、腹部均呈棕黃色,腹部夾雜金黃色環(huán)帶。喜歡在地陵中或墳穴內(nèi)筑巢。
胡蜂過著營社會性群居生活,以昆蟲類為食,也采食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天敵。秋末冬初,最后一批胡蜂出房吃飽食物后便鉆進厚厚的草堆里度過寒冷的冬季。來年春末夏初氣溫適宜時才出來筑巢繁殖,到夏末秋初可繁殖成強大的胡蜂群,在花叢中、蜂場上追擊捕食蜜蜂。尤其是金環(huán)胡蜂,常肆無忌憚地落在巢門踏板上,將蜜蜂咬死咬傷。有時啃爛蜂箱,鉆進巢內(nèi),大肆殘殺蜜蜂,掠食蜜蜂幼蟲和蜜粉,導致蜂群傷亡慘重,最終棄巢飛逃。目前,這種殺傷力強的大胡蜂數(shù)量不多。
防治:①蜂場撲打。用鐵紗制成拍子,在巢門前、蜂場上撲打殺胡蜂。②焚燒巢穴。在大樹上、石巖下等處尋找胡蜂巢穴,傍晚用火燒毀。樹上的蜂巢,可在長竿梢頭綁上布團,蘸上柴油點燃后燒毀,但要謹防火災發(fā)生。③用藥毒殺。在蜂場上設法捕捉活胡蜂,將毒性較強的農(nóng)藥糖漿涂抹在胡蜂的背板和腹背部,然后將其放飛。該胡蜂回巢后,巢內(nèi)眾多胡蜂便來舔食其體表的藥糖漿,最終全巢胡蜂中毒而亡。樹上的蜂巢,可在長竿梢頭綁上一個蘸有農(nóng)藥的小棉團,傍晚用長竿將藥棉塞入胡蜂巢內(nèi),使全巢胡蜂中毒而亡。④消滅越冬胡蜂。霜降以后,越冬胡蜂會來蜂場捕食蜜蜂,吃飽后鉆入厚厚的草堆內(nèi)越冬,此時要抓緊時間消滅胡蜂,尋找其巢穴,用火燒毀或用農(nóng)藥毒殺。消滅1只越冬胡蜂,等于來年消滅1巢胡蜂,效果非常明顯。
三、蟾蜍
蟾蜍是兩棲類動物,常見品種有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蟾蜍分布很廣,以蜜蜂、蚊蟲、軟體動物等為食。夏季危害蜂群,也是蜜蜂的天敵。
蟾蜍白天隱藏于蜂箱下或蜂場四周的石縫內(nèi)和雜草中,夜晚才外出爬到巢門前吞食蜜蜂,一次可食30~100只。若蜂群長期受害,輕者蜂群衰弱,重者全群飛逃。但蟾蜍除捕食蜜蜂外,還捕食對農(nóng)作物有害的昆蟲,故對其防治應以利用為主,捕殺不可取。
防治:①保持蜂場清潔,鏟除蜂場周圍的雜草,堵塞石縫,使蟾蜍無藏身之地。②布置蜂場時,將蜂箱墊高20~25厘米,使蟾蜍無法接近巢門,可有效防止其捕食蜜蜂。③夜晚可到巢門前捕捉蟾蜍,并將其送出1千米以外。
四、螞蟻
螞蟻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廣的昆蟲,營社會性群居生活。螞蟻種類頗多,通常在蜂箱四周和箱底打洞筑巢,有些螞蟻還在蜂箱覆布和小棉被之間產(chǎn)卵繁殖。蜂尸、蜜蜂幼蟲、蜜粉是螞蟻最喜愛的食物。螞蟻常從巢門或蜂箱縫隙鉆進箱內(nèi),盜食蜜蜂幼蟲和蜜粉,3~4只螞蟻即可將整個弱小蜂群的幼蜂拖出吃光,對蜂群造成嚴重危害。
防治:①用土摻石灰和成泥巴,糊嚴蜂箱縫隙,縮小巢門,使螞蟻不能鉆入箱內(nèi)。②將蜂箱四周的蜂尸、死幼蟲等清除干凈,把撒落到地上的蜜粉用土埋嚴,以防招引螞蟻在蜂箱周圍打洞、筑巢、繁殖,危害蜂群。③將雞蛋殼放進鐵鍋內(nèi)炒黃,研為細末,撒在螞蟻經(jīng)常出入的地方,因為螞蟻特別喜歡此類味道,一次大量食后即被撐死。④找到蜂箱四周的螞蟻穴,將洞口擴大,灌入沸水,將螞蟻連同卵一同燙死。⑤將肉皮和骨頭裝在容器里,摻入少量溴氰菊酯乳油,放在蜂箱底旁,螞蟻聞到肉骨香味會爬入容器內(nèi)采食而中毒死亡。⑥還可利用注射器將農(nóng)藥注入蟻穴,毒死螞蟻,但要注意用量,多則傷蜂。比如在蜂箱附近找到蟻穴,從穴口注入獸用阿維菌素注射液5~10毫升,或撒入阿維菌素藥粉3~5克,然后掩埋蟻穴。找不到蟻穴時,可在螞蟻經(jīng)過的路上,每隔50厘米撒上2克阿維菌素藥粉,上面用樹葉覆蓋,以免蜜蜂誤觸,螞蟻沾藥后會將藥粉帶回穴內(nèi),通過螞蟻相互交哺行為,互相傳染,施藥5~10天后,全穴螞蟻死亡。
五、鳥雀
冬季,大雪封山蓋林,鳥雀無處覓食,便會飛入蜂場啄食蜜蜂。尤其是啄木鳥,有時會啄爛蜂箱,毀滅全群蜜蜂。有些鳥雀為珍稀品種,有些鳥雀為農(nóng)林益鳥,鑒于對鳥類的保護,可采取以下保護或驅(qū)趕措施:①啄木鳥危害嚴重的地區(qū),在立冬之前,可將蜂箱除巢門外,其余地方用磚包裹,以防啄木鳥啄爛蜂箱,毀滅蜂群。②燃放鞭炮等,以驚嚇飛落在蜂場周圍樹枝上的鳥雀,使其不再重來。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沂南縣湖頭鎮(zhèn)獸醫(yī)站 ?郵編:27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