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新華南路小學(xué) 張延靜
我們學(xué)校位于邢臺市的南邊,分為總校和分校兩部分。我在分校上班這六年,有五年半是步行。分校在東邊的碾子頭村,總校在西邊的申莊村,每日清晨,我從總校家屬院出發(fā),迎著太陽,像是和早晨約好了似的,它準(zhǔn)時降臨人間,我準(zhǔn)時在晨光中一路東行。
秋天的新興東路極適合散步。道路兩旁的梧桐樹參天筆直,大約十幾米高。春夏時,“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碧葉青干、桐蔭婆娑的景象仿佛就是昨天,一轉(zhuǎn)眼已是“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了,季節(jié)的更替在不知不覺中來臨。
秋色漸濃,一夜北風(fēng)緊,馬路上鋪滿了層層疊疊的桐葉,我不忍踏足,挑撿一葉在手中,仿佛捧住了整個秋天。抬頭望去,藍(lán)天深邃澄凈,黃葉如蝶兒紛飛,行人穿行其中……面對此情此景,我癡立沉醉,生出幾分恍惚之感:眼前所見究竟是現(xiàn)實(shí),還是一卷鋪開的巨大畫軸呢?
走進(jìn)冬季,馬路上高高低低,種類不一的樹木漸漸虛空了枝頭,它們一律向空中伸著長臂,袒露胸懷,葉落大地,枝擁天空。清晨,一路東行,枝頭后露出一輪紅日,靜靜的,像一幅以簡馭繁的寫意畫。我很喜愛冬日暖陽,在冬天的肅殺與蒼茫里給大地帶來暖意,每每步行,只要有它相伴,我就覺得美不勝收,一路歡喜。
繼續(xù)走,就該走進(jìn)碾子頭村了。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里的春夏時光。
碾子頭村多碾子,北宋年間,這個村的村民們主要以石碾子磨制火藥為生,故此得名。村里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寬處不過四五米,窄處僅三米,中間石板鋪路,地面破損得厲害。可春天來了,哪里都是美的。村里的房前屋后多種植泡桐,泡桐都有年頭了,樹高葉闊,枝柯相連。時令一到,滿樹吹起淺紫色的小喇叭,與碧空映襯,燦若云霞。桐花味道香得甜膩,春天的小村,空氣中都泛著甜蜜的氣息。還有呢,這家門口種了幾盆指甲花,早晨花開,紅艷艷的,似蝴蝶展翅;那家門口新搭了葡萄架,藤蔓在春日里攢足了勁兒爬,一天一個新高度。葡萄花藏在綠葉間,小得可憐,一陣微微的春風(fēng),散落一地花粒,想拾卻無從拾起……有人住的地方,就有花草樹木。村里的花花草草不會多得數(shù)不清,但也非我的筆墨能描述窮盡。在春光里,在這個小村里,我一路走來,有花草花香作伴,心頭常涌起一陣滿足的感覺,感恩那些讓我這個路人賞心悅目的植物,還有種植它們的村民。
春光短暫,夏天很快就來了。一路東行,縱是早晨,也晃眼得很,免不了汗流浹背。走進(jìn)村里,就走進(jìn)了綠色里。一墻又一墻的爬山虎在晨風(fēng)里漾起綠色的波紋,像極了一面又一面湖泊,就連空氣,好像也染綠了。夏日的晨光照過來,綠幽幽的,我的燥意漸消,內(nèi)心一片清涼。
小學(xué)語文課本有兩篇描寫爬山虎的文章:一是葉圣陶先生所撰《爬山虎的腳》,二是肖復(fù)興為紀(jì)念葉先生所作《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次講課時,不少孩子說從來沒見過爬山虎,我大吃一驚,他們?nèi)杖丈蠈W(xué)的路上,只要稍稍留心,抬頭可見啊!這正應(yīng)了那句話——世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于是我決定這節(jié)語文課到課外上,地點(diǎn)就是村里這條東西街,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那一墻墻綠色的爬山虎……
夏日的陽光射過泡桐樹繁密的枝葉,在地上留下一片片斑駁的樹影。村里小超市的門前兩側(cè),各栽種一株月季,花正開得濃烈,一株姹紫,一株嫣紅。
我?guī)е⒆觽冊诖謇镒咧?,他們歡快的腳步聲如緊密的鼓點(diǎn),伴著嘰嘰喳喳的笑語,彰顯著夏日最蓬勃的生機(jī)……
就這樣,我們一起走著,走在光與影里,走在美與愛里,走過四季輪回,走過如水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