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道縣二中)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目前來看中學生的體育情況仍然不是很樂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地方學校原本不夠重視體育,認為體育是副科,思想意識上不夠重視,還有一些少數學生是因為身體素質相對差,運動能力低,有自卑感;大部分學生因為對傳統(tǒng)的體育器材不感興趣,而直接影響了練習的積極性。那么有沒有更好的體育運動方法改變這種現狀呢?讓“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1]
眾所周知,高中體育課比較多的是田徑,球類,發(fā)達地區(qū)還有游泳課。早在多年前,國際田聯就提出了“趣味田徑”運動,我們如果把趣味田徑引入到高中的體育課中會怎樣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2]
根據高中學生精力旺盛、爭強好勝、好奇心強等身心特點制定的田徑基本項目,大多是以游戲、比賽、團隊參與的形式進行,迎合了高中孩子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其競爭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趣味田徑”項目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安排場地,利用趣味器材本身豐富的色彩,配上音樂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情景交融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我們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適當降低練習的難度,采用游戲、比賽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小組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加上教師鼓勵性的語言、豎起的大拇指、贊賞的微笑等方式使學生不斷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自信,為提高速度素質提供了前提條件。[3]
趣味田徑的特征是采用簡單易學,多種多樣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動作,以及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進行練習,強調學生身體和技能的全面發(fā)展,每一項都專門設置了很多輔助練習方式,且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眾所周知,800米跑是體育教材中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一個主要達標項目,也是提高速度素質的手段之一。因此實驗中,我們在教學“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同時,將 800米跑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對速度素質的敏感期,通過趣味田徑的練習內容提高速度素質。如用趣味器材“錐形小標記”輔助練習跑的頻率;用“速度階梯”的游戲,讓學生在加快頻率的基礎上不能踩到趣味繩套,提高落地的準確性。
高中體育課不應該單一化,而應該多元化發(fā)展。除了趣味田徑之外,還應該多引入球類運動,高中的孩子正值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正是他們熱愛球類運動的時候。如果我們多引入各種球類運動,我認為至少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益處:首先豐富了高中孩子的業(yè)余生活,尤其是男孩子。更會激發(fā)他們對體育課的熱愛。其次,學校如果多組織各種球類賽,能很好地增強高中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孩子們的信心,再次,球類運動和球類比賽,能更好地增強孩子們的體質。
學生最有可能得到鍛煉保證的時間只有學校體育課程,現在的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缺乏一種勇于擔當和克服的勇氣與信心,這與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沒有形成自覺主動的習慣有很大關系,而體育鍛煉的缺失是其中很大的原因。
以上幾類運動,都需要學校具有專業(yè)的,高素質的體育老師,同時也應該要有保障機制。在選配教師時向體育學科傾斜;引進省內優(yōu)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充實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定期邀請鄭州市體育部門選派的優(yōu)秀教練員到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指導學生課余訓練或直接帶隊,幫助學校提高訓練質量。
體育也是一種教育,體育關系后代的未來”必須成為我們社會的共識。因此,體育融入教育成為正常的教學科目,不僅是一種回歸,更是一種必然。既然升學的指揮棒客觀存在著,那么將體育課分數納入升學成績中來,應該是促進學校體育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fā)展的一劑良方。當然,我們并不希望看到由于體育分數納入中考成績而產生出新的課外輔導內容,真正的解決之道,還是繼續(xù)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只要將學生們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鍛煉的動力自然會從孩子們的天性中被釋放出來。
體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強健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要想成長成才,不僅要有好成績,更要有好身體,健康的體質是孩子們未來追逐夢想的基石。這一工作使命神圣、任重道遠,抓不好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就是瀆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