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K
親愛的張先生,恭喜您喜得千金。她的智商將會在120~140之間,身高1.68m~1.71m,基因性格外向型,80歲高血壓危險率為36%~42%,80歲糖尿病危險率……
張先生拿著長長的報告單,一面感慨著科技的進步,一面嘆息干癟的錢包。
下面是建議項目:
科學家型:科學家對智商要求較高,建議將智商調整為210以上,這需要減少3cm身高或者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增加5%。另可適當修整基因性格,使其更享受長期單獨室內工作環(huán)境。
舞蹈家型:長相可選擇歐式或者東方古典,肌肉強度、平衡能力及樂感需要上調,這將增加冠心病風險12%……
這年頭養(yǎng)個小孩可真不容易,生育手冊弄得比字典還厚。要怪就怪當年那個圖靈6號哪根筋搭錯了,居然琢磨出原子級受精卵模型,能夠一直到原子層面模擬整個受精卵,繼而用窮舉的方法發(fā)現每個基因及其對應功能,從而正式標志醫(yī)學進入基因時代。再用分子機器人在基因層面上修補所有可能致病基因,甚至能增加小孩某方面的天賦。一大堆參數弄得小孩像一個訂制品。當然,每個修改都得花銷不菲。這錢還省不得,你看隔壁李四家小孩不爭氣,天天吃喝扒拿,回頭還怨他老子,誰叫你沒給我弄個好基因,我這輩子都被你害慘了。你說含辛茹苦把小孩養(yǎng)大,還落個埋怨,冤不冤。
抱怨歸抱怨,還是得硬著頭皮看說明書,好好斟酌。咱家就工薪階層,每一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像蓋茨孫女那種“愛因斯坦+夢露”式基因徹底大換血,咱可負擔不起。
好在利用冷凍技術可以暫緩受精卵生長,還可以慢慢斟酌,從長計議,不然每分裂一次,那基因調整費用可是翻倍地漲,誰吃得消。話說自從分子機器人介入遺傳調整
后,小孩就很少由母體妊娠生長了,很多女性也都會選擇犧牲一定的妊娠功能未增加其他方面的天賦。不過體外生殖也有很多不錯的地方,比如現在,張先生可以好好考慮考慮。
似乎看出了張先生的困惑,阿莫5號好心地建議道:看您挑選卵子的檢索條件,就知道您是一個很有品位的人。您的孩子視覺敏感度也高達120分,超過了95%標準值范圍,不如重點加強視覺及藝術相關基因。而且目前藝術領域也是目前人類最活躍的領域了,將未找工作也比較方便。
“閉嘴,你就一個機器人,懂個屁??!”張先生不禁怒火中燒。阿莫5號面色一冷,對張先生不屑一顧地冷笑著。不管張先生多么惱火,也不管人類多么不愿意承認,現在,真的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了。
當初基因修補技術剛剛出來,人類可是得意揚揚趨之若鶩。認為人類已達到完美時代。結果不知不覺人類就淪落到不借助分子機器人無法生殖繁衍的窘境。這時人工智能才正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人類被迫接受了和機器人共生的處境。
現在,在各條戰(zhàn)線上人類均處于下風。機器人基本就把人類當作ATP能全自動機器人未使用。工廠大規(guī)模生產人類,直接通過電路刺激輸入知識,在各個工廠流水線上從事一些精密工作。當然,也有一些像張先生這樣的例外。
無數個智能終端正在接入視頻輸入看著張先生的一舉一動。這是最近剛剛流行的一個娛樂項目,叫作真人秀,把一些人類在類似于大型攝影棚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大,他們與真實世界信息隔絕,并不知道人類已經完全淪為機器的附庸。人類在這種“社會”生活,其行為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情感算法”是當前最流行的游戲。
“張先生會不會和阿莫5號發(fā)生流血沖突呢?現在賠率1:5,請盡快輸入您下注的信用點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