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第二小學 遼寧沈陽 110000)
讀寫結合是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基本手段。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可見,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中有寫,寫中有讀,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科學方法。[1]
要想達成讀寫訓練的目標,實現(xiàn)讀寫結合,關鍵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準讀寫結合訓練點。讀寫結合訓練點就是學生對文本感知的興奮點,這些興奮點可以是文本中的描寫動情處,敘述有趣處,詞句的優(yōu)美處,思維的創(chuàng)新處。除此之外結合《窮人》一課,我認為,這些興奮點還可以在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入處,學生與文本內容的情感共鳴處,以及學生對文章主題理解的升華處。[2]
文本的開頭給讀者呈現(xiàn)了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又黑又冷的冬夜,屋外寒風呼嘯,海上正起著可怕的風暴的,最糟糕的是一早出海打魚的人去海沒有會熬,屋內則溫暖而舒適,掃的干干凈凈的地面,擦得閃閃發(fā)亮的食具,尚沒有熄滅的爐火。還有,睡在床上的孩子們香甜而均勻的呼吸聲……這一切都昭示著這個家里的女主人的勤勞和賢惠。當我們看著桑娜一邊在胸前畫著十字,一邊聽著她虔誠地為丈夫祈禱的聲音,想象著她和她的丈夫是怎樣每天從早到晚地干活,甚至冒著巨大的風暴出海打魚,以艱難維持一家七口生活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家庭的溫馨被籠罩在貧窮的陰影之下,沉重的生活負擔總是給人帶來可怕的風險的預感,隨時都會讓這個家庭面臨滅頂之災,讀者仿佛置身于這所坐落在海邊的小屋,仿佛聽到了巨浪的轟鳴,看著那香甜的睡在床上的孩子們,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此刻面臨著怎樣的危險,我們也不由得與這個屋子的女主人桑娜一樣感受到“心驚肉跳”。就這樣,托爾斯泰在小說的開頭便交代這個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他將人物置身于具體的生活背景之中,通過描寫房間的布置與陳設,反應生活的窮困與主人公的勤勞;通過描寫風暴的可怕和由此自然而然產生的聯(lián)想,強化生活的艱難與這個家庭隨時可能面臨的巨大災難。通過這段環(huán)境描寫,學生對文本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3]
文章中還有這樣一個場景,當妻子桑娜告訴丈夫鄰居西蒙死了之后。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文章緊接著寫到,漁夫搔搔后腦勺對桑娜說:“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想一想,漁夫此刻想了什么?他經(jīng)歷了一個怎么的心理變化。通過文章前面的情節(jié)鋪墊,以及后文漁夫的話語,學生對此刻漁夫的內心應該已經(jīng)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以此為切入點,要求學生用上剛學到的心理描寫的方法,可以通過動作,神態(tài)甚至內心語言等寫出人物內心的這種矛盾沖突。
桑娜與漁夫的對話中有這樣的描述,“我?”桑娜臉色發(fā)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么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從桑娜斷斷續(xù)續(xù)的語言以及稍后的沉默中,學生很容易走進桑娜的內心,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她內心深處在想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以此為切入點,重點寫一寫桑娜此刻的動作和心理,更深刻的去體會桑娜當時緊張與不安的內心世界。
另外文本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來描寫西蒙死后的悲慘情景。屋子里又潮濕又陰冷,對著門放著的一張床,床上仰面躺著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只有死人才是這副模樣。她頭往后仰著,冰冷發(fā)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東西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頭發(fā),胖臉蛋,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發(fā)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這段文字很容易把孩子們帶入一種對偉大母愛的思考中,很自然地就產生心理共鳴。教師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西蒙在臨死前心中想些什么?她又做了什么?可以重點抓住西蒙臨死前的動作和心理,來表現(xiàn)西蒙臨死前的痛苦、無奈,甚至是內疚的復雜內心,讓學生在生與死的離別中去更深刻的體會母愛的無私和偉大。[4]
文本的主題在于贊譽窮人的高尚品質。作者在通篇敘述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土壤,真實的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漁夫,桑娜,西蒙是窮人的“代言人”,在一個特定的夜晚,他們的生活被“聚焦”,透過這個凄涼的故事,我們看到窮人的群像在寒風呼嘯中掙扎,在波濤的起伏中飄搖,文章如同鏡子照見了社會的不公,照見了人物思想的豐饒。文本中除了題目,沒有出現(xiàn)一個“窮”字,我們卻在字里行間中讀出困苦不堪,通篇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種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深深的感染者讀者。文本的最后,以桑娜拉開了帳子戛然而止,同學們意猶未盡,有一種極欲知后事的渴望,漁夫和桑娜是怎么商量今后的生活?怎么關心兩個孩子以及怎么樣度過難關把孩子撫養(yǎng)大的?都可以作為讀寫的切入點,可以引導孩子們重點描寫夫妻倆的對話,參照前文中夫妻倆的對話,靈活運用心理描寫的方法,恰當?shù)拿鑼懭宋飳υ挄r的動作,神態(tài)和內心等,表達出真情實感,不但讓同學們的情感有處安放,還可以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讓本文的主題在學生的想象中得到更充分的體現(xiàn)。[5]
語文課本中大多數(shù)課文都取材新穎,布局合理,語句優(yōu)美,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讀寫結合的資源,是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的很好的范文。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結合因素,設計各種形式的寫話練習,有目的的在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學士模仿名家錘煉語言,學習謀篇布局,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進步,找準讀寫結合點,更好推動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葉圣陶.寫作雜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2]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潘新和.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M]濟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馬美英.淺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J]教學語文教育2009.10.
[5]鐘汝達.讀寫結合,以讀促寫[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考試指南.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