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xué)附屬幼兒園 方芳
隨著國家的二孩政策放寬,班級中的“小二子”也不斷增多。這些家長在教養(yǎng)第一個孩子之后都積累了相對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那么理應(yīng)在應(yīng)對第二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更多的教育策略。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球球是個矮矮、瘦瘦的小班男孩。入園前的家訪中,球球爸媽對我們說:“我們家球球是個慢熱的孩子,平時不愛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喜歡自己坐著?!本旁路蓍_學(xué)了,正如他們所說,球球在班上不玩任何玩具,就連所有孩子都非常喜歡的大型滑梯都提不起球球的興趣。在觀察了兩周后,我們與家長進行了第一次簡短的交流。
我:“球球有機會經(jīng)常出去玩滑滑梯之類的運動項目嗎?”
球球爸爸:“玩過呀!但是不多,他不太喜歡和別人一起玩。”
我:“要經(jīng)常帶他出去鍛煉,增加他對活動的興趣哦!”
球球爸爸:“老師,我們家孩子都是這樣的,老大小時候也不喜歡參與活動,不玩幼兒園的玩具。后來長大了自然就好了。老師你不用管他。”
……
聽到球球爸爸的這席話我很詫異——“大了自然會好,不用管他”,真的是這樣嗎?真的不需要成人的教育干預(yù)?之后,我們了解到球球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自家的遺傳基因相當自信。他們的大女兒在南京市最好的中學(xué)就讀,可以說教育得比較成功,這也許就是他們在面對球球的問題上比較“淡定”的原因。但是,淡定就是不作為嗎?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繼續(xù)對球球進行觀察和指導(dǎo)。
十月初的一天,孩子們玩大型滑梯,球球依然不愿意上滑梯。老師牽著球球的手說:“我們一起玩吧。老師扶著你?!鼻蚯蚱ü赏缶?,眉頭皺著,很不樂意。老師把球球攙到滑梯的半層,鼓勵道:“試試再往上爬一層?!笨汕蚯蜣D(zhuǎn)過身,玩起了滑梯側(cè)面的玩具。在之后的一周時間里,球球都愿意上到滑梯的半層玩一玩邊上的玩具??梢哉f,我們的引導(dǎo)成功了一半。起碼,球球開始愿意觸摸滑梯周圍的玩具了,這大大增強了我們繼續(xù)引導(dǎo)的信心。
一周后的一天,我護在球球身邊,和他一起往滑梯上爬,邊爬邊說:“我們一起滑,老師保護你?!鼻蚯蚓谷辉谖业呐惆楹凸膭钕律系搅嘶莸母咭粚?。就這樣,球球第一次順利滑了滑梯?;聛淼乃查g,球球的臉部表情從緊張轉(zhuǎn)為欣喜。之后他一次又一次地開始玩最矮的滑梯。我將這一變化拍成了視頻,和家長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
我:“我們一起聊一聊球球參與活動的事情,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球球爸爸:“我們一直也想和老師聊這個問題,但是也一直很顧慮,擔心聊不好會讓老師產(chǎn)生誤會,對我們家有意見?!?/p>
我笑著回答:“不會的,我們只是一起探討孩子的發(fā)展問題,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球球爸爸:“我們家有個姐姐,小時候就是這樣,不參與班上的任何活動,我們當時挺著急的,也想了好多方法。后來到了中班,姐姐一下子就好了。姐姐現(xiàn)在發(fā)展得也不錯。我覺得我們家這是遺傳。球球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已經(jīng)比姐姐小時候好很多了,起碼你和他說話他知道回應(yīng)你。所以,老師,你不用管他!”
從爸爸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到,首先,家長對孩子的表現(xiàn)有自己的判斷和主張,同時又擔心和老師不能達成教育理念的一致,導(dǎo)致老師對孩子有偏見。其次,在教育策略方面,球球爸爸在大女兒小的時候,并不是什么也沒有做,不管她。從他說的“我們挺著急,想了很多辦法”,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對女兒采取了很多教育干預(yù),只是不自知。因此,我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的交談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fā)展。于是,我們通過追問,幫助球球爸爸回憶當年在養(yǎng)育大女兒時做了哪些事情,讓他了解到“當年”他們對第一個孩子并沒有放任不管。
我進一步追問:“你說你們挺著急的,是不是在著急的時候你們做了很多事情來幫助她?”
球球爸爸:“我們也沒有做什么事情,就是經(jīng)常帶她出去玩?!?/p>
通過爸爸的回答,我了解到,他并沒有把“經(jīng)常出去玩”當作教育手段,他認為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這恰恰是幫助他的女兒走出自己的世界、接納外部世界的重要手段。
當球球爸爸提到姐姐到了中班末才開始玩滑梯時,我會心一笑:“可是我們球球小班就能玩啦?!蔽野亚蚯虺晒Φ亻_始嘗試玩滑梯的視頻給他爸爸看,并且把這兩個月老師如何幫助球球玩滑梯的過程向爸爸描述了一遍。球球爸爸看了視頻,激動地說:“他居然可以玩滑梯啦!進步好大哦!太讓我吃驚了!”
當我們用事實讓家長看到孩子在我們的指導(dǎo)和幫助下獲得的進步后,家長由衷地表示感謝。這又為我們贏得家長的信任跨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希望讓家長了解到,盡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我們?nèi)匀幌Mㄟ^我們的努力和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在自己的原有基礎(chǔ)上向前進一步。
經(jīng)過這次交流,球球在幼兒園的狀態(tài)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愿意滑滑梯了,在教室里活動也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而能主動進入數(shù)學(xué)區(qū)和科學(xué)區(qū)參加活動。性格比原先開朗了很多。
在十一月初,我再次和球球爸爸進行了簡單的交流。了解到球球爸媽開始經(jīng)常帶球球去戶外活動,有機會就讓球球和同齡孩子一起游戲,并且也撥出了更多的時間陪伴球球。
針對球球的案例,對于二孩的家園工作,我有了一些思考。
第一,二孩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更加淡定,但是“淡定”不等于“不作為”。
作為二孩的家長,由于有了養(yǎng)育第一個孩子的經(jīng)驗,對孩子的發(fā)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養(yǎng)育第二個孩子時比較“淡定”,但是淡定不代表不作為。本案例中的家長對待孩子不參與活動的事情,起初的態(tài)度就是不做任何的教育干預(yù),不僅自己不做還要求老師也不做,任其自由發(fā)展。家長往往在“老大”的教育上小心翼翼、盡心盡力、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在“老二”的教育中,忽略了之前所做的事情,從而變成了“放任自流”。教師采取的策略是,首先,肯定家長的想法——的確,遺傳因素會對孩子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其次,觀察孩子的狀況,先推進孩子發(fā)展,有了一定的成效再與家長進行交流,用事實說服家長;再次,幫助家長回憶在養(yǎng)育“老大”時所采取的教育手段,最終改變和完善家長的教育方法,以達到家園共同努力的目標。
第二,教師在做家長工作時要有連貫性和持續(xù)性。
本案例中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觀念后,老師并沒有迎合,而是用自己的專業(yè)眼光判斷著事情的發(fā)展。在做家長工作時,也不奢求通過一次談話就能贏得家長的認可,而是持續(xù)觀察,在一次次交流中,在孩子不斷的成長進步中,讓家長看到教育成效,從而更進一步認可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師達成一致。
第三,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重現(xiàn)幼兒發(fā)展,為家長工作提供有力的證據(jù)。
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僅僅靠老師的口述,未免顯得單薄。我們利用攝像機將孩子的進步拍攝下來,更形象更細致地展現(xiàn)給家長,讓家長看見老師對孩子的關(guān)注和幫助,從情感上贏得家長的信任。
二孩的家長工作其實對于老師更加有挑戰(zhàn),因為很多家長都在養(yǎng)育“老大”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有的是正確的,有的卻有待商榷。老師在做這些家長的工作時,需要幫助家長回憶和反思“老大”的教育過程,并結(jié)合“老二”自身的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建議,最終做到家園理念一致,共同推進孩子進步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