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的編年史記憶

      2018-02-24 00:38:15王泉根
      學術(shù)界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紅星兒童文學小說

      ○ 王泉根

      (1.陜西師范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陜西 西安 710062;2.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北京 100875)

      文化大革命,全稱為“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恐怕也是今后的歷史學家書寫與解讀想象空間最大的一段歷史。“文革”的時間長度,通稱為十年,即從1966年至1976年。但從老百姓每天柴米油鹽日常生活的角度體察,除了1966、1967、1968這三年“革命壓倒一切”的非常時期,自196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普遍成立革命委員會“祖國山河一片紅”以后,社會生產(chǎn)生活已整體平穩(wěn),“抓革命,促生產(chǎn)”成為最響亮的口號,老百姓以為“文革”已經(jīng)結(jié)束,班照上、地照種、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全國人口從七億增至九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來華訪問,聯(lián)合國恢復(f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因而以后的“文革”,老百姓更多的是“從廣播里聽到的‘文革’”“從報紙里看到的‘文革’”。雖然后來有“九一三”“批林批孔”等,但與千家萬戶民生人心切身利益糾集更多的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機關(guān)干部“五七干?!薄⑥r(nóng)民看病“赤腳醫(yī)生”“合作醫(yī)療”、開門辦學“工農(nóng)兵上大學”、“三線建設(shè)”東部工業(yè)西遷以及“備戰(zhàn)備荒”挖防空洞等。具體到“文革”時期的文學與兒童文學,在“革命壓倒一切”的三年非常時期,文學顯然已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1970年以后,隨著《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個樣板戲的全國性普及推廣以至連婦孺也能哼唱幾句“現(xiàn)代京劇”,20卷《魯迅全集》還有《水滸傳》等的發(fā)行,文藝與出版似乎正在回歸,兒童文學也出現(xiàn)了《閃閃的紅星》《紅雨》等暢銷作品?!叭耸掠写x,往來成古今”,歷史在“文革”以后走向了“改革”。

      關(guān)于“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的研究,顯然是一件既具文學史意義而又困難重重的事情。難點之一是“文革”時期兒童文學圖書資料已大量散失,查找艱難。當代文學研究界對“文革”成人文學的研究,有所謂“地下文學”“潛在寫作”等的發(fā)明,但兒童文學似乎沾不上邊。對“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的研究,實在“尚待墾辟于健者”。本文擬以編年紀事與原版圖書內(nèi)容介紹等形式,對“文革”時期兒童文學作一個文獻性質(zhì)的編年勾勒,或可彌補“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研究的空缺。

      一、“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編年紀事

      據(jù)國家出版事業(yè)管理局版本圖書館1980年5月編的《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的記錄,1966年上半年,國內(nèi)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依然如常進行,全年共出版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作品59種。但自1966年下半年起,及1967、1968年,在這將近三年“革命壓倒一切”的“文革”非常時期,文學與兒童文學已從人們的視線中快速淡出,1969年以后逐漸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致使編年有事可紀。以下是歷年兒童文學編年紀事,以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為中心。

      1.1966年

      1月,《講故事》叢刊第1至4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于本月至7月先后出版。

      3月,福庚的報告文學《光芒萬丈新安江》(盲文版),由盲文出版社出版。

      4月,浩然的兒童小說《翠泉》,劉厚明的兒童小說《教育新歌》,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巴迅的兒童小說《小雁高飛》,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沈政編著的報告文學《雷鋒班的故事》,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本年7月由盲文出版社出版盲文版。反映戰(zhàn)斗英雄麥賢得事跡的報告文學《無產(chǎn)階級的硬骨頭麥賢得》(滕英杰等著),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197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版。

      5月,反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報告文學《龍梅和玉榮》(少年英雄故事),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1964年2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十一歲的龍梅和九歲的妹妹玉榮,在零下39攝氏度的極寒天氣,與暴風雪搏斗一天一夜,行程一百多里,終于保住了公社300多只羊群。但龍梅失去了左腳拇指,玉榮雙腳被截肢,造成終身殘疾。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長篇通訊《暴風雪中一晝夜》。3月14日,《內(nèi)蒙古日報》發(fā)表了長篇通訊《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保護公社集體財產(chǎn)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成為廣大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根據(jù)這一事跡編制的有動畫片與芭蕾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并進入70、80年代的語文教科書。

      李志寬等的報告文學《李愛民》(少年英雄故事),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6月,南寧市文聯(lián)兒童文學組編的《少年故事》,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魏曉冰編著的報告文學《硬骨頭六連的新故事》,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本年,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66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20種,兒童詩、兒歌6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13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6種,低幼童話3種,科學文藝1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59種。

      2.1967年

      7月,《紅小兵報》(周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1976年6月改名為《少年報》,紅小兵報社同時創(chuàng)刊發(fā)行畫報類雜志《紅小兵》,1978年6月改名為《好兒童》。

      3.1969年

      12月,《鳳凰山麓的女牧馬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小故事),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年,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69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2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3種。

      4.1970年

      4月,仇學寶等作詩、廣州搪瓷廠美術(shù)通訊員配畫的詩集《金訓(xùn)華之歌》,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8月,上海市出版革命組出版。金訓(xùn)華(1949—1969)是上海籍知青烈士。1969年5月,金訓(xùn)華和一大批上海知識青年到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插隊落戶,8月15日下午,因暴發(fā)特大山洪,金訓(xùn)華為搶救國家物資在激流中壯烈犧牲,被追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5月,江西省新華書店從本月起至11月,編輯、出版“紅小兵叢書”10種:《智擒逃敵》《捉拿歸案》《對敵斗爭練紅心》《人小心紅》《小闖將》《紅小兵心向紅太陽》《紅小兵郭振江》《赴宴斗鳩山》《風雨野炊》《重返前線》。

      8月,綜合性教育刊物《革命接班人》在天津創(chuàng)刊(1981年改名為《中華少年》)。《江蘇紅小兵》在南京創(chuàng)刊(后改為《江蘇兒童》,1985年改名為《兒童故事畫報》)。

      本年,知識性為主的綜合性刊物《紅小兵》(月刊)在長春創(chuàng)刊(1984年改名為《小學時代》)。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0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11種,兒童詩、兒歌4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9種,兒童戲劇1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8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43種。

      5.1971年

      4月,《紅小兵》在哈爾濱創(chuàng)刊(1978年7月改名為《北方少年》)。

      5月,1951年創(chuàng)刊的《紅領(lǐng)巾》在成都復(fù)刊?!断蜿柣ā?月刊)在鄭州創(chuàng)刊(1985年改名為《海燕》,1988年改名為《金色少年》)。

      本年,《紅小兵》在長沙創(chuàng)刊(1981年改名為《小蜜蜂》)。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1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18種,兒童詩、兒歌1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5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6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40種。

      6.1972年

      3月,《紅小兵》(月刊)在福州創(chuàng)刊(1979年改名為《小火炬》)。謝日新的兒童小說《春耕季節(jié)》,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月2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兒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詞作者是上海常德路第二小學五年級13歲學生金果臨,曲作者是上海第六玻璃廠19歲的工人金月苓。1970年9月這首歌曲最早發(fā)表在上海出版的《紅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1972年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北京“五一”游園會專題文藝節(jié)目將《我愛北京天安門》搬上銀幕,傳唱極廣。

      浩然的兒童短篇小說集《七月槐花香》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犊ㄏ蜿枴?安徽兒童文學集),黃國玉等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李心田的長篇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73年由北京盲文印刷廠譯印盲文版,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敖斯爾翻譯的蒙古文版。197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維吾爾文版、維吾爾新文字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朝鮮文版、越南文版、泰文版。197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哈薩克新文字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法文版。1976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印地文版、阿拉伯文版。1977年由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藏文班71級工農(nóng)兵學員翻譯、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藏文版。1978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版。1974年被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

      7月,張雁卿的兒童小說《紅卡》,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兒童短篇小說集《海螺渡》,并陸續(xù)編印、出版了《海的女兒》《喧鬧的森林》等兒童短篇小說集。

      12月,華山的兒童小說《雞毛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版。1973年由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朝鮮文版。1974年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蒙古文版。197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維吾爾文版、維吾爾新文字版。外文出版社改書名為《牧童海娃》,于1973年出版豪薩文版,1974年出版英文版,1975年出版德文版,1977年出版印地文版、阿拉伯文版。

      本年,《紅小兵》(月刊)在蘭州創(chuàng)刊(1986年改名為《故事作文》)。

      《邊疆小八路》由黑龍江省文教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豆适聢F的故事》,由《紅小兵報》社編,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2年出版?!惰F牛》,由江西省靖安縣文化站供稿,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短篇兒童小說集《小班長和他的戰(zhàn)士們》,由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短篇兒童小說集《虎子敲鐘》,由甘肅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余松巖的兒童小說《?;ā?,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2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50種,兒童詩、兒歌13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1種,兒童戲劇、曲藝4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75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143種。

      7.1973年

      3月,倪樹根的兒童小說《阿坤和他的伙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蒙古族材音博彥的兒童小說《小朝克》,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學鰲的長詩《張思德》,由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4月,浩然的兒童短篇小說集《幼苗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8日,《文匯報》發(fā)表《要重視少年兒童文藝的創(chuàng)作》。

      管樺的兒童小說《上學》,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何芷的兒童小說《小山鷹》,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徐瑛的兒童小說《向陽院的故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海的女兒(兒童文學選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楊嘯的兒童小說《紅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都t雨》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后又被改編成電影。英國女作家韓素音在法譯本《紅雨》的序言中寫道:“當我第一次看到《紅雨》這部影片和第一次讀到這本小說的時候,楊嘯刻畫人物的剛勁筆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月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小丘的文章《努力繁榮社會主義的少年兒童文藝》。3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初瀾的文章《加強對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導(dǎo)》。

      反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小說《征途》和《崢嶸歲月》分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1953年7月1日創(chuàng)刊的《少年文藝》易名為《上海少年》(文藝叢刊)恢復(fù)出版。張秋生的兒童詩集《火車向著韶山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工人新村的歌》,于1974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兒童電影文學劇本集《紅色小號手》。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在雷鋒精神鼓舞下》。上海人民出版社刪節(jié)、出版《水滸》(上、下冊)(少年兒童版)。

      9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路遙的文章《兒童文學與兒童特點》。

      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部隊三師政治部編的《紙條的秘密(兒童文學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12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蒙古文版。劉亞舟的報告文學《完達山之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部隊三師政治部編的《小北大荒人(兒童文學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7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蒙古文版。

      11月29日,《人民日報》刊文介紹江蘇女知識青年楊本紅創(chuàng)作兒歌的事跡。

      12月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陳雪良、俞妙根的《學習魯迅,重視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小丘的《為孩子們多寫好歌》。2日,《光明日報》發(fā)表江蘇女知識青年楊本紅的兒歌作品,并發(fā)表李奕的文章《重視新兒歌的創(chuàng)作和推廣》。9日,《光明日報》又發(fā)表原江蘇省興化縣下鄉(xiāng)知識青年推薦進揚州師院中文系學習的楊本紅的文章:《我是怎樣學習寫新兒歌的》。楊本紅著的兒歌作品《一代新人在成長》由江蘇人民出版社于1974年12月出版,《小社員》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于1978年12月出版。

      《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評論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年,國務(wù)院文化組組編的《文藝節(jié)目》第一輯《少年兒童文藝專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本年在京舉行的全國連環(huán)畫與中國畫展覽中,從上千部作品中精選出97套連環(huán)畫參展,其中包括《馬克思刻苦讀書的故事》《無產(chǎn)階級的歌》《列寧在1918年》《黃繼光》《劉胡蘭》《張思德》《閃閃的紅星》《白求恩在中國》《大寨之路》《艷陽天》《金光大道》等。

      崔前光的兒童小說《浙東的孩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石文駒的兒童小說《戰(zhàn)地紅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張萬林的兒童小說《小獵手》,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武鄉(xiāng)縣委通訊組組編的《少年英雄李愛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省運城縣文藝創(chuàng)作組的“紅小兵”小說《杏花塘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都t小兵報》社編的“紅小兵”小說《未來的戰(zhàn)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徐琢平、胡長華的兒童小說《甜島少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3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78種,兒童詩、兒歌37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4種,兒童戲劇、曲藝12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36種,科學文藝1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268種。

      8.1974年

      4月,陳瑋、彭華的童話《兩只小孔雀》,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

      5月,木青的兒童小說《山村槍聲》、張明觀的兒童小說《高高的銀杏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林中響箭》,收入10篇兒童短篇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

      8月3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小巒的文藝短評《要提倡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

      9月,張長弓的兒童小說《戈壁花》,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滕毓旭等的兒歌集《向陽花開朵朵紅》,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八一電影制片廠根據(jù)李心田同名兒童小說改編攝制的彩色故事片《閃閃的紅星》在全國上映,引起轟動,各地在少年兒童中開展“學習潘冬子,爭做黨的好孩子”的活動。

      11月,浩然的兒童小說《歡樂的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嚴霞峰的童話《小白兔智斗大灰狼》,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年,開始恢復(fù)兒童電影的制作。本年拍攝上映的兒童電影有3部:《閃閃的紅星》《向陽院的故事》《園丁之歌》。

      丹江的兒童小說《小闖》,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邊子正的兒童小說《敵后小英雄》,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孫根喜的兒童小說《邊防小哨兵》,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兒童短篇小說集《小兵東東》,由遼寧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4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73種,童話1種,兒童詩、兒歌36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2種,兒童戲劇、曲藝6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86種,低幼童話5種,科學文藝5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214種。

      9.1975年

      1月,《看圖說話》(月刊)創(chuàng)刊。這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并出版的全彩色幼兒畫刊。石冰的兒童小說《金色的朝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學校兒歌組著的《大寨兒歌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童邊的兒童小說《新來的小石柱》,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程建的長篇兒童小說《三探紅魚洞》(上、下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部隊三師政治部編的《邊疆的主人(兒童文學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兒童短篇小說合集《蓋紅印章的考卷》,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內(nèi)收劉心武、鐵凝、曹文軒等的作品。浩然的兒童小說《小獵手》,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王小鷹的兒童小說《洪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孫海浪的敘事長詩《井岡小山鷹》,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新苗》少年文藝叢刊第1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76年6月出版。吳珹的兒童詩《抗日兒童團之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經(jīng)中央批準,決定恢復(fù)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出版業(yè)務(wù)。

      12月,劉心武的兒童小說《睜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袁鷹的兒童長詩《劉文學》(樓家本繪畫),由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1977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越南文、印地文、烏爾都文、斯瓦希里文、世界語文版。

      本年,謝佐、殿烈在上?!都t小兵通訊》第1、2期合刊上發(fā)表《歌頌小英雄 表現(xiàn)大主題——談?wù)剝和膶W創(chuàng)作中的兩個問題》。

      何芷的中篇小說《鐵匠的兒子》,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蔡維才的兒童小說《小鐵頭奪馬記》,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都t小兵報》社編的“紅小兵”小說《新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市黃山茶林場兒童文學組編寫的《拖拉機突突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張登魁的兒童小說《會說話的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兒童短篇小說集《喧鬧的森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據(jù)本書內(nèi)容介紹,本書“選收了14篇兒童短篇小說,當中的《清江激流》《小獵人的禮物》,寫少年兒童英勇機智抓特務(wù)的故事;《晨陽》《楊路和新老師》是寫教育革命中紅衛(wèi)兵小將敢于反潮流的故事和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霞光曲》《探親》是歌頌下鄉(xiāng)知識青年的;其余的有的是歌頌社會主義新生事物,有的是寫階級斗爭故事的,都各有特點”。

      本年圍繞暢銷小說與電影《閃閃的紅星》,出版多種評論集:《一個可愛的小英雄——評電影〈閃閃的紅星〉》,北京人民出版社1月出版;《〈閃閃的紅星〉評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月出版;《閃閃的紅星照萬代(影片〈閃閃的紅星〉評論集)》,河北人民出版社4月出版;《紅星閃閃放光彩(影片〈閃閃的紅星〉評論集)》,河南人民出版社4月出版;《電影藝術(shù)的燦爛新花——〈閃閃的紅星〉評論集》,人民文學出版社5月出版;《閃閃紅星照萬代(故事影片〈閃閃的紅星〉評論集)》,湖北人民出版社6月出版;《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影片〈閃閃的紅星〉評論集)》,四川人民出版社7月出版。

      本年出版的兒童文學評論集有:《要提倡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論集》,天津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努力繁榮社會主義的少年兒童文藝》,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

      本年拍攝上映的兒童電影有8部:《烽火少年》《黃河少年》《紅雨》《小將》《小螺號》《阿勇》以及舞蹈劇《草原兒女》、河北梆子《渡口》。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5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99種,童話1種,兒童詩、兒歌66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5種,兒童戲劇、曲藝9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108種,低幼童話2種,科學文藝4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294種。

      10.1976年

      1月,崔坪的兒童小說《湖邊上小暗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月,矯健的兒童小說《前進吧,火紅的拖拉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月,上海市嘉定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學習班學員的創(chuàng)作成果,本月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xù)出版,其中有:陳鎰康著、陳小珍畫的圖畫故事《新節(jié)目》,4月出版;侯全寶著、桑春元畫的《春花斗敵》,5月出版;陳思金著、汪幼軍畫的《我為公社積肥忙》,10月出版;斯學元著、胡永凱畫的《小英爭務(wù)農(nóng)》,12月出版。

      5月,江蘇省江陰縣革命委員會文教局、華土公社華西大隊黨支部編的《歌唱新華西》(學大寨兒歌),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葉永烈的科幻小說《石油蛋白》發(fā)表在上?!渡倌昕茖W》創(chuàng)刊號上。陳官煊的兒歌集《小軍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林植峰的童話《智斗天?!罚缮虾H嗣癯霭嫔绯霭?。聰聰?shù)膬焊杓段覑鄞笳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8月,哈爾濱教師進修學院編寫的《魯迅論少年兒童文藝》,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梁曉聲的兒童小說《小柱子》,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1月,《人民文學》第8期發(fā)表柳仲甫執(zhí)筆的湘劇劇本《園丁之歌》。

      12月,李鳳杰的兒童小說《在那美麗的鄉(xiāng)村》,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楊書案的童話《小金雞的信》,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年,《少年文藝》在南京創(chuàng)刊。

      本年莫應(yīng)豐的兒童小說《小兵闖大山》,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謝學潮的兒童小說《紅電波》,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王拓明的兒童小說《湖上蘆哨》,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三結(jié)合創(chuàng)作組創(chuàng)作、張成新執(zhí)筆的兒童小說《進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顧峻翹的兒童小說《青少年護泊哨》,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廣西軍區(qū)政治部編的兒童小說《壯士少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葛緒德的兒童小說《接過爸爸的魚叉》,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年拍攝上映的兒童電影有3部:《阿夏河的秘密》《金鎖》《雁紅嶺下》。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1976年出版兒童小說、故事85種,童話1種,兒童詩、兒歌40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2種,兒童戲劇、曲藝7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78種,低幼童話6種,科學文藝8種。全年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227種。

      需要提請注意的是,按照圖書出版的“三審制”原則與排版校對印刷周期,一本圖書經(jīng)由作者投寄到出版社直至公開出版,最快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一般需要多年,即使在今天電子化、網(wǎng)絡(luò)發(fā)稿的時代,當年投稿當年出版也是極罕見的。因而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定:1977年2月、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貴州山區(qū)插隊的上海知青葉辛的兒童小說《高高的苗嶺》《深夜馬蹄聲》。1977年6月,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西北大學中文系工農(nóng)兵學員、文學編輯賈平凹的兒童小說《兵娃》。1977年5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彝族作家張昆華的兒童小說《在勐巴納森林中》。這些作品都是在“文革”后期完成的,因而留有那個時期特定的文氣與語境。

      二、小說獨大與三種敘事

      據(jù)《1949—1979全國少年兒童圖書綜錄》的記錄統(tǒng)計,從1966年至1976年,全國共出版本土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作品1291種,其中兒童小說、故事436種,兒童詩、兒歌203種,兒童散文、特寫、報告文學41種,兒童戲劇、曲藝39種,低幼讀物圖畫故事(圖畫書)534種,低幼童話16種,童話寓言3種,科學文藝19種。

      作為社會公共文化資源與產(chǎn)品的出版物,一般由最新原創(chuàng)、國外引進與舊版整合重印三部分組成。從資料考察,“文革”時期的兒童文學出版物,整體上沒有引進出版外國兒童文學,也極少對“文革”前十七年本土兒童文學資源進行整合重版,而全由原創(chuàng)作品獨立支撐。這一趨向無疑造成了兒童文學出版物格局的單一與數(shù)量上的嚴重稀缺。

      (一)“文革”時期兒童文學的特點

      “文革”時期兒童文學是指1966年至1976年公開發(fā)表出版的原創(chuàng)作品,必須說明的是,由于資料的匱乏,本文的探討只是依據(jù)當時的出版圖書,并不包括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單篇作品。據(jù)出版圖書綜而觀之,“文革”時期兒童文學有以下特點:

      第一,題材內(nèi)容趨同化,并與同時期的成人文學高度疊合,“階級斗爭”“抓特務(wù)”“小英雄”等是“文革”時期兒童文學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選項。

      第二,作者隊伍年輕化、基層化、業(yè)余化(業(yè)余創(chuàng)作)。“文革”前十七年兒童文學活躍的中老年專業(yè)作家整體上已封筆,但也有管樺、袁鷹、浩然、李學鰲等出版作品。從1972年5月李心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最先出版長篇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到以后楊嘯、徐瑛、張長弓、張秋生、劉心武、梁曉聲、王小鷹、李鳳杰、莫應(yīng)豐、葉辛、賈平凹、曹文軒、矯健、孫海浪、聰聰?shù)瘸霭孀髌?,這些作者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均是基層一線的知識青年、農(nóng)民、工人、中小學教師、軍人;也有的作品是集體署名,如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部隊三師政治部、上海市黃山茶林場兒童文學組、山西省武鄉(xiāng)縣委通訊組等。

      第三,文學體裁單一化,小說一家獨大,兒歌與兒童歌詞比較看好,童話、寓言等幻想性文學長期缺失。

      第四,“文革”十年的圖書出版沒有稿費,因而當時的文學與兒童文學和商品經(jīng)濟無關(guān),作者完全不是為了稿費與吃飯而寫作。

      從“文革”時期的兒童文學出版物考察,幾乎全是現(xiàn)實題材的兒童小說。兒童小說占了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的幾乎全部,這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只有“文革”時期。除了小說,再一種比較看好的文體是兒歌與兒童歌詞。由上海小學生金果臨作詞、青年工人金月苓作曲的兒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紅星歌》,兒童文學詩人張秋生作詞的兒童歌曲《火車向著韶山跑》等,是20世紀70年代傳唱最廣的兒童歌曲,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集體記憶。

      (二)兒童小說的三種敘事

      關(guān)于“文革”時期的兒童小說,按題材內(nèi)容區(qū)分,最有影響的是以下三類:

      一是“小英雄”革命戰(zhàn)爭題材兒童小說。

      以20世紀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小紅軍、小八路、小英雄為中心展開敘事,弘揚革命傳統(tǒng)與英雄主義。這類小說延續(xù)了十七年兒童小說的脈絡(luò),但有的作品也存在情節(jié)雷同、“小大人”的痕跡。革命戰(zhàn)爭題材兒童小說主要有:《閃閃的紅星》《找紅軍》《小獵手》《邊疆小八路》《少年英雄李愛民》《戰(zhàn)地紅纓》《小鐵頭奪馬記》《敵后小英雄》《浙東的孩子》《鐵匠的兒子》《小闖》《山村槍聲》《草原小交通》《湖邊小暗哨》《紅電波》《湖上蘆哨》等。

      張萬林的《小獵手》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后期,完達山一代人民抗日斗爭的故事。獵戶的兒子于勇,是一個勇敢機智的小獵手。因為日本鬼子和漢奸抓勞工,父親被逼走,母親被殺害,在游擊隊王大伯的指引下,他參加了抗日工作,多次給游擊隊送情報,使游擊隊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后來,在一次游擊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拔掉了敵人一個重要的據(jù)點之后,于勇跟已經(jīng)參加了游擊隊的父親見面了。從此,父子并肩抗日”?!?〕

      木青的《山村槍聲》寫的是“一九四五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我軍解放了東北某一偏僻林區(qū)。當時,一些反動透頂?shù)臐h奸把頭、警察特務(wù),為了逃避人民的懲罰,糾結(jié)一起,上山為匪,繼續(xù)與人民為敵。日寇投降后,他們又與國民黨勾結(jié),妄圖趁我根據(jù)地尚未鞏固的時機,卷土重來,恢復(fù)他們已經(jīng)失去的‘天堂’。這部小說,就是以這一復(fù)辟和反復(fù)辟的斗爭為背景,描寫丁虎、鎖住兒和小秀等兒童團員,配合八路軍和民兵,殲滅頑匪,勝利地保衛(wèi)了根據(jù)地的故事”?!?〕

      蔡維才的《小鐵頭奪馬記》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的一個騎兵連,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狠狠打擊鬼子、漢奸的戰(zhàn)斗故事。書中著重刻畫了通信員小鐵頭的動人形象,描寫兒童團員小鐵頭參加騎兵連前后,在黨的教育培養(yǎng)下,在李指導(dǎo)員的直接幫助下茁壯成長,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摸爬滾打,勇敢機智,奪得日偽軍官的戰(zhàn)馬,又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戰(zhàn)斗任務(wù)”?!?〕

      王拓明的《湖上蘆哨》寫的是“戰(zhàn)爭時期,我主力部隊北上,黨領(lǐng)導(dǎo)洪洋湖漁民開展游擊戰(zhàn)爭,自衛(wèi)保家鄉(xiāng)。在洪陽湖游擊隊中,有一支由兒童團組成的英雄的小游擊隊,擔負著站崗放哨、偵察敵情的任務(wù)。蘆哨,他們能吹出各種鳥音,作為相互聯(lián)系的暗號,經(jīng)?;厥幵诤?。他們機智勇敢,神出鬼沒,打得敵人聞風喪膽。終于配合南下的主力部隊解放了自己的家鄉(xiāng)”。〔4〕

      二是“抓特務(wù)”懸疑題材兒童小說。

      在“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年代,培養(yǎng)少年兒童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防止特務(wù)與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這既是60、70年代現(xiàn)實斗爭的反映,也是家國情懷與陽剛少年的情感結(jié)構(gòu)。這類小說的背景多設(shè)置于海島、邊防、深山,故事神秘,情節(jié)曲折,又充滿了斗智斗勇、緊張刺激的懸念與探險揭秘的滿足,同時借鑒民間文學與說書藝術(shù),因而最受小讀者尤其是男孩的歡迎。主要作品有:《甜島少年》《邊防小哨兵》《林中響箭》《拖拉機突突響》《小兵東東》《會說話的路》《三探紅魚洞》《小兵闖大山》《接過爸爸的魚叉》《壯士少年》等。

      徐琢平、胡長華的《甜島少年》講述了“甜島上的一群少年兒童飛渡荷花洋,到砣子嶼去鏟淡菜送給解放軍叔叔。他們在砣子嶼上發(fā)現(xiàn)了一股躥上該島、企圖去甜島竊取情報的特務(wù),立即報告了解放軍和民兵,終于消滅了這股特務(wù),活捉了罪惡累累的漁霸柴本狼。作品歌頌了海島兒童的高度革命警惕性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孫根喜的《邊防小哨兵》:“在國慶前夕,新疆伊犁中蘇邊境附近,發(fā)現(xiàn)了特務(wù)電臺訊號。我邊防站立即通知邊境軍民提高警惕,加強巡邏。哈薩克族孩子貝貝什和她的伙伴哈桑和依拉,也勇敢地配合邊防軍和民兵,投入戰(zhàn)斗。他們特地到平時很少有人去的虎爪溝里放牧羊群,發(fā)現(xiàn)了特務(wù)的蹤跡;在民兵連長巴圖爾負傷后,他們主動要求參加巡邏,在巡邏中發(fā)現(xiàn)了兩條腿走路的‘狼’;接著又在一個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特務(wù)的發(fā)報機,及時報告了邊防站,為擒拿特務(wù)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最后他們以高度的警惕,頑強的意志,逮住了企圖偷越國境的特務(wù)。這個特務(wù)不是別人,正是解放前欠下了貧苦牧民累累血債的大牧主‘斜眼狼’。人們稱贊貝貝什他們是‘邊防小哨兵’?!薄?〕

      葛緒德的《接過爸爸的魚叉》是“一部反映六十年代初海防前線少年兒童積極投入階級斗爭事跡的中篇小說。劍灣的少年兒童,在毛主席人民戰(zhàn)爭思想指引下,建立了小民兵連。他們緊緊依靠大隊黨支部領(lǐng)導(dǎo),積極投入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特別是配合大隊民兵,在海防部隊和公安機關(guān)幫助下,和敵特進行了機智、勇敢的斗爭,為全殲來犯之敵作出了貢獻,譜寫了一曲粉碎蔣匪武裝竄犯大陸陰謀的凱歌。作品注意了在尖銳復(fù)雜的斗爭中塑造高凌燕等少年一代的動人形象,刻畫了少年一代在斗爭中鍛煉成長”?!?〕

      莫應(yīng)豐的《小兵闖大山》講述的是“一支小兵采藥隊深入九峰大山采藥中所展現(xiàn)的尖銳激烈、驚心動魄的階級斗爭,熱情地歌頌了赤腳醫(yī)生、合作醫(yī)療,熱情地歌頌了毛主席革命衛(wèi)生路線的偉大勝利。小說以‘為中國和世界的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wù)’為主題,緊緊扣住階級斗爭主線,著力塑造了王小苗這個少年英雄的形象,描寫她如何在老共產(chǎn)黨員羅阿公和知識青年鄺雪梅的輔導(dǎo)下,為擴大藥源,帶領(lǐng)小伙伴們敢闖高深莫測的原始山林,越蒼峰峭壁,過絕崖幽谷,不怕群山險峻,何懼洪水狂暴,緊緊地跟蹤敵人,以革命的智慧和毅力與階級敵人斗智、斗勇,處處掌握斗爭的主動權(quán),從而戰(zhàn)勝了敵人,奪回了失傳二十年的民間秘方,發(fā)現(xiàn)了黃連產(chǎn)地——黃連溝,為鞏固和發(fā)展合作醫(yī)療作出了貢獻”?!?〕

      兒童短篇小說合集《林中響箭》共選編了十篇作品,“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我國少年兒童在黨和毛澤東思想哺育下,在三大革命運動中鍛煉成長的精神面貌和英雄事跡。其中有解放初期清匪反霸斗爭中,少年兒童協(xié)助解放軍智殲頑匪的故事,有當前邊疆少年兒童巧捉特務(wù)的故事,有海防前線少年兒童向敵占島嶼開展政治攻勢的故事,還有少年兒童在生產(chǎn)勞動中同階級敵人的破壞行為作斗爭的故事等?!薄?〕

      “抓特務(wù)”懸疑題材不僅是“文革”時期兒童小說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當時兒童電影故事片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nèi)容。據(jù)統(tǒng)計,“文革”時期攝制的兒童電影故事片共14部,其中1974年3部,1975年8部,1976年3部。這14部故事片中,“抓特務(wù)”、“抓壞蛋”、戰(zhàn)勝階級敵人破壞活動的有6部,占三分之一還多。珠江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小螺號》(1975),“描寫紅小兵海龍與小明在石油工地上見到了可疑人,并跟蹤偵察,發(fā)現(xiàn)在使用發(fā)報機的敵人,于是吹響了小螺號,使解放軍、民兵、紅小兵聞號聲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將敵特抓獲?!薄?0〕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的河北梆子戲曲片《渡口》(1975),“描寫紅小兵水蓮替爺爺在渡口撐船時,不被階級敵人的利誘和威脅所動,最后在群眾的幫助下,機智勇敢地抓獲了一個國民黨特務(wù)的故事?!薄?1〕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阿夏河的秘密》(1976),“描寫暑假期間阿夏河畔林場,漢、藏、回族少年孫大亮、扎西、馬甲甲發(fā)現(xiàn)有原木從河上漂走,主動要求看守阿夏河。不久根據(jù)軍工的急需,黨委決定要在河上開啟新航道。水運隊長馬哈德與盜竊集團勾結(jié),正當他裝病在家與同伙接頭時,對他已有警惕的三個孩子巧妙地闖入他的房間,后與民兵一起破獲這個盜竊集團?!薄?2〕

      三是“紅小兵”校園題材兒童小說。

      這類小說與“文革”時期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最為緊密,由于當時的學校教育突出政治,學生要學農(nóng)、學工、學軍,而現(xiàn)實政治又處于快速變化之中,因而這類緊貼現(xiàn)實的小說情況頗為復(fù)雜,既反映了“文革”時期中小學校開展“教育革命”、“開門辦學”、走向社會的學?,F(xiàn)實生活,具有特定歷史時期一定的真實性,但同時往往充滿當時流行的口號,存在主題先行、圖解概念、拔高人物等,有的作品藝術(shù)粗糙。主要作品有:《金色的朝暉》《新來的小石柱》《向陽院的故事》《青少年護泊哨》《故事團的故事》《未來的戰(zhàn)士》《新芽》《鐵?!贰缎踊ㄌ吝叀贰缎[的森林》《梨園哨兵》《沖鋒號》《鐵壁島》《進攻》等。

      童邊的《新來的小石柱》的主人公石柱,是一位來自深山的農(nóng)村少年,被體操教練發(fā)現(xiàn)后,從農(nóng)村來到省體操隊,勤學苦練。正當他苦練高難度動作,準備參加全國比賽的時候,卻意外地從單杠上脫手摔下,腿部骨折。而小石柱以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了骨折的病痛,攻下了當時世界水平的體操高難度動作——直體后空翻接轉(zhuǎn)體1080度,獲得了全國少年體操冠軍。“它寫的是少年體操運動員斗爭生活的故事,塑造了少年體操運動員小石柱在黨的培養(yǎng)教育下,在三大革命斗爭中,敢于同錯誤思想斗,同錯誤路線斗,同階級敵人斗,同各種困難斗的英雄形象,展示了體育戰(zhàn)線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薄?3〕

      徐瑛的《向陽院的故事》描寫了“鐵柱等少年兒童,響應(yīng)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在革命前輩老工人石頭爺爺?shù)膸椭?,利用暑假支援公路建設(shè)的故事。他們在革命實踐中,提高了路線覺悟,增強了階級斗爭觀念,培養(yǎng)了共產(chǎn)主義品德,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支援任務(wù),同時還揪出了暗藏的階級敵人”?!?4〕

      顧峻翹的《青少年護泊哨》是“一部反映船埠碼頭上階級斗爭的中篇小說。江南某水城培紅中學紅衛(wèi)兵,在學校黨支部和里弄黨支部領(lǐng)導(dǎo)下,組織青少年護泊哨,學習階級斗爭這門主課。圍繞著青少年護泊哨的誕生和成長,展開了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斗爭。經(jīng)過幾番較量,紅衛(wèi)兵小將得到了鍛煉提高,一個地下盜竊販運集團的資本主義活動敗露在光天化日之下”?!?5〕

      (三)《紅雨》與少年“赤腳醫(yī)生”的故事

      楊嘯的《紅雨》是“文革”時期兒童小說中很有影響的作品,《紅雨》有別于以上所述的三類小說,而是以社會現(xiàn)實生活題材為切入口,寫的是農(nóng)村“赤腳醫(yī)生”的故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與一定的歷史真實性。

      楊嘯,1936年生,河北冀中人,1955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57年志愿到內(nèi)蒙古支援邊疆建設(shè),曾任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被內(nèi)蒙古文壇稱為“三多作家”:作品數(shù)量最多;獲獎最多;作品被譯成外文和少數(shù)民族文字最多。楊嘯前期作品大多取材于故鄉(xiāng)河北冀中平原,以后則多以第二故鄉(xiāng)內(nèi)蒙古草原為背景,有著濃郁的蒙古族草原特色。1964年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短篇兒童小說集《小山子的故事》和《荷花滿淀》。1965年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兒童長詩《草原上的鷹》、作家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說集《火苗》。

      兒童小說《紅雨》于1973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描寫少年赤腳醫(yī)生斗爭故事的中篇小說,書中寫了少年赤腳醫(yī)生紅雨,在黨的領(lǐng)導(dǎo)和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在貧下中農(nóng)的培養(yǎng)、教育下,以白求恩為榜樣,刻苦鉆研技術(sh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堅決與階級敵人進行斗爭,占領(lǐng)農(nóng)村醫(yī)療衛(wèi)生陣地,作品歌頌了毛主席革命衛(wèi)生路線的偉大勝利?!薄?6〕

      紅雨從小目睹了農(nóng)村醫(yī)療衛(wèi)生的落后,農(nóng)民深受缺醫(yī)少藥的痛苦,因而立志學醫(yī),刻苦鉆研醫(yī)術(shù),成為大隊的“赤腳醫(yī)生”。販賣假藥的巫醫(yī)孫天福,制造醫(yī)療事故,加害紅雨,被紅雨揭露后又持刀行兇,孫天福最終被擒,石匠爺被及時搶救脫險。紅雨的真誠和醫(yī)技,終于取得了村民們的信任,也使被孫天福蒙蔽的大隊長受到了教育。小說《紅雨》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農(nóng)村實施“赤腳醫(yī)生”“合作醫(yī)療”的醫(yī)療改革背景下產(chǎn)生的,反映了那個時代底層社會用中醫(yī)中藥、銀針治病的真實生活與醫(yī)療改革探索實踐,人物刻畫形象生動,日常生活敘事細節(jié)逼真,地域風情描寫令人印象深刻。

      《紅雨》首印80萬冊,多次加印,共發(fā)行300余萬冊,并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朝鮮、蒙古文以及維吾爾文等多種文字。法國著名漢學家米歇爾·露阿在對中國的一次訪問中,看到這部小說愛不釋手,于是帶回法國,親自翻譯為法文。1979年法文譯本由巴黎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部作品“筆力精悍,寫得令人信服……通俗易懂,這是一本真實的書”。〔17〕而所有這一切,楊嘯都不得而知,直到2000年法國華人作家給他寄來《紅雨》的法譯本后這才知情。

      1975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楊嘯、崔嵬編劇,崔嵬導(dǎo)演的兒童故事片《紅雨》在全國上映,反響強烈。由郭蘭英演唱的電影主題曲《赤腳醫(yī)生向陽花》,傳唱一時:

      赤腳醫(y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nóng)人人夸,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千家。出診愿翻千層嶺,采藥敢登萬丈崖,迎著斗爭風和雨,革命路上鋪彩霞。赤腳醫(yī)生向陽花,廣闊天地把根扎,千朵萬朵紅似火,貧下中農(nóng)人人夸。

      三、“《閃閃的紅星》現(xiàn)象”:小說·電影·歌曲

      任何文學作品,能在特定時期產(chǎn)生重大影響,乃至婦孺皆知,必是其歷史的與現(xiàn)實的、審美的和非審美的、文學自身的和文學以外的等諸多因素疊加互動的結(jié)果??疾臁拔母铩睍r期兒童文學的原創(chuàng)作品,最有影響的是:李心田的《閃閃的紅星》、楊嘯的《紅雨》與童邊的《新來的小石柱》。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閃閃的紅星》。

      (一)作為成長小說的《閃閃的紅星》

      李心田,1929年生,江蘇睢寧人,195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李心田雖是畢生從軍的軍旅作家,但同時也是一位成績斐然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集中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兒童英雄敘事。1961年發(fā)表反映抗日少年戰(zhàn)斗生活的獨幕話劇《小鷹》,1962年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與《小鷹》相同內(nèi)容的兒童小說《兩個小八路》,該小說于1977年改編為同名電影攝制上映。197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閃閃的紅星》。1986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船隊按時到達》。李心田的兒童小說,塑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少年英雄形象:紅軍長征時期有《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兩個小八路》中的小偵察員孫大興、小衛(wèi)生員武建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船隊按時到達》中的小衛(wèi)生員沈鵬、包雨生、王杏兒等。潘冬子的塑造最具特色,已成為百年中國兒童文學難以磨滅的藝術(shù)形象。

      《閃閃的紅星》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敘述了農(nóng)民孩子潘冬子如何一步步被絕路逼向革命,最終成為解放軍戰(zhàn)士的成長歷程。故事發(fā)生在1934年的江西柳溪村,主力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jù)地,紅軍戰(zhàn)士潘行義留下七歲的孩子潘冬子,參加長征走了。繼續(xù)堅持斗爭、黨齡僅一天的母親不幸被還鄉(xiāng)團胡漢三活活燒死。發(fā)誓要為母親報仇的冬子用茅草點燃了胡漢三的房屋,逃跑了出來,向著延安方向去找父親。不料途中被保長打暈拋在河邊,幸虧紅軍家屬姚公公救醒了冬子,并把他收留在家中養(yǎng)傷,從此冬子生活在姚家。冬子稱公公為姨夫。姨夫給冬子講了很多革命故事,冬子終于懂得了:“我要去延安,我要找游擊隊,不只是為了替媽媽報仇,而是要去革命。革命,就是要打倒日本侵略者那樣的帝國主義,打倒那些大大小小的和胡漢三一樣的國民黨、地主、買辦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就是要給無產(chǎn)階級打天下,奪取政權(quán)!這樣,我也明白我過去的某些行為,多是些孩子的簡單的做法,比如放火燒胡漢三,這是出于我對敵人的仇恨,但這還是為了個人報仇??恳粋€人是不能打倒階級敵人的。只有參加革命隊伍,在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領(lǐng)導(dǎo)下,才能打倒階級敵人,奪取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勝利?!睉阎@樣的心愿,冬子跟隨著姨夫一起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父親長征前給了冬子一枚紅五星,冬子視為珍寶,紅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燈,一直為冬子指引著道路。終于,冬子帶著那顆紅星找到了部隊,成長為一名英勇的解放軍戰(zhàn)士,而胡漢三也被新生政權(quán)鎮(zhèn)壓。

      《閃閃的紅星》講的是一個“復(fù)仇”與“尋父”的故事。冬子在殘酷的現(xiàn)實生存中逐步懂得了只有將“小我”的復(fù)仇與整個階級的解放、“大我”的復(fù)仇融合起來,才有真正的復(fù)仇與解放;而“尋父”的結(jié)果則是冬子與父親一樣投身革命。冬子的“復(fù)仇”與“尋父”的過程是一個少年的成長歷程,從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而論,《閃閃的紅星》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

      成長小說的藝術(shù)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成長小說的敘事必須包含人物的成長,主人公的年齡段主要在13—20多歲的青少年時代;第二,成長小說的內(nèi)容具有親歷性,主要反映個人的成長體驗和心理變化;第三,成長小說的敘述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天真——誘惑——出走——迷惘——考驗——失去天真——頓悟——認識人生和自我”的心路歷程;第四,成長小說的結(jié)果總是主人公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難之后,獲得了對社會、對人生、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變化過程。

      《閃閃的紅星》的全部內(nèi)容由“我”的角度表現(xiàn)出來,與全知視角的客觀敘事相比,這種第一人稱的主觀敘事模式,使作者更容易從親身經(jīng)歷者的視角展開觀察與敘述,情感真切自然,敘事焦點集中流暢。全書的焦點是:冬子的母親被害——冬子復(fù)仇火燒胡漢三——逃離家鄉(xiāng)出走尋父——姚公公的引導(dǎo)使冬子頓悟——認識革命道理走向新的戰(zhàn)斗。冬子作為一名母亡父不見的“孤兒”,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慘痛的絕境使他一夜之間“失去天真”,人物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變化過程具有性格的必然邏輯,走出絕境的唯一選擇只能是投身革命。父親留下的那一顆閃閃的紅星,是作為革命信念的象征,姚公公和鄉(xiāng)親們的愛心與堅定的革命意志,促使他更快地成長與成熟起來;而“我”的敘事視角,給人特別的代入感和真切感,帶來強烈的情緒化色彩與生命體驗,有力而有效地增強了成長小說的內(nèi)容親歷性、環(huán)境現(xiàn)場感與心理浸染力。從整體上看,《閃閃的紅星》無論是敘事結(jié)構(gòu)、人物塑造、語言藝術(shù)等方面,都比同時期的小說作品要高出許多,而作品的鄉(xiāng)土氣息與蘇區(qū)歌謠,又使小說有別于當時的“文革”風氣。當然,作品也存在著某種“小大人”的成人化傾向。

      (二)由小說而電影而歌曲傳遍全國

      《閃閃的紅星》一經(jīng)問世,在當時兒童文學作品嚴重稀缺的年代,可謂一夜爆紅。據(jù)資料,《閃閃的紅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72年5月出版以后,“全國有十八家出版社來要印書紙型,累計印數(shù)在數(shù)百萬冊”。同時很快又被譯成英、法、德、日、越、西班牙文等文字,輸出國外。德文版的翻譯頗有意味,由于當時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西德)尚未與我國建交,因而西德的德文版是由我國駐奧地利大使館出面與西德簽約的。德文版的譯者序言這樣寫道:“還沒有一部小說剖析過現(xiàn)代中國的奇特的生活方式和有意義的組織結(jié)構(gòu)?;剡^頭去注意一下一個小伙子的故事是令人新奇的?!薄?8〕

      1974年,《閃閃的紅星》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引起轟動。在1980年的“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電影《閃閃的紅星》獲二等獎。《閃閃的紅星》還引發(fā)了兒童文學與兒童電影評論的一個小高潮。據(jù)統(tǒng)計,1975年圍繞小說與電影《閃閃的紅星》出版的評論集多達7種,主要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影藝術(shù)的燦爛新花——〈閃閃的紅星〉評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閃閃的紅星〉評論集》等。就一部兒童小說與電影,展開如此大規(guī)模、全方位的評論,這不但是“文革”文壇的一個奇跡,也是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惟一現(xiàn)象。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當時的確引起了人們對兒童文藝產(chǎn)生的廣泛關(guān)注。

      據(jù)資料,1973年夏天,鄔大為和魏寶貴應(yīng)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之邀,為影片《閃閃的紅星》撰寫主題歌歌詞。隨著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上映,電影插曲《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映山紅》,尤其是主題曲《紅星歌》迅速唱紅了祖國大江南北,并成為傳唱廣泛的兒童歌曲與經(jīng)曲紅歌,影響久遠。《紅星歌》由鄔大為、魏寶貴作詞,傅庚辰作曲。歌詞如下: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nóng)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紅星是咱工農(nóng)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長夜里紅星閃閃驅(qū)黑暗,寒冬里紅星閃閃迎春來,斗爭中紅星閃閃指方向,征途上紅星閃閃把路開。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跟著毛主席跟著黨,閃閃的紅星傳萬代,跟著毛主席跟著黨,閃閃的紅星傳萬代。

      1980年,《紅星歌》榮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一等獎,并被編入小學生音樂教材。這是一首雄壯的兒童隊列歌曲,調(diào)式為七聲音階宮調(diào)式。該歌曲還被改編成鋼琴曲《紅星歌》和兒童舞蹈《星星在閃爍》。

      2007年,小說《閃閃的紅星》被列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jīng)典書系”,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成為新世紀的長銷兒童文學作品之一。由小說而電影而歌曲,“《閃閃的紅星》現(xiàn)象”是“文革”時期兒童文學乃至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一道特殊風景線,值得文學史論著加以研究。

      注釋:

      〔1〕引自《小獵手》“內(nèi)容介紹”。張萬林:《小獵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73年。

      〔2〕引自《山村槍聲》“內(nèi)容介紹”。木青:《山村槍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3〕引自《小鐵頭奪馬記》“內(nèi)容介紹”。蔡維才:《小鐵頭奪馬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75年。

      〔4〕引自《湖上蘆哨》“內(nèi)容介紹”。王拓明:《湖上蘆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

      〔5〕引自《甜島少年》“內(nèi)容介紹”。徐琢平、胡長華:《甜島少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3年。

      〔6〕引自《邊防小哨兵》“內(nèi)容介紹”。孫根喜:《邊防小哨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7〕引自《接過爸爸的魚叉》“內(nèi)容介紹”。葛緒德:《接過爸爸的魚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年。

      〔8〕引自《小兵闖大山》“內(nèi)容介紹”。莫應(yīng)豐:《小兵闖大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9〕引自《林中響箭》“內(nèi)容介紹”。多人創(chuàng)作的兒童短篇小說集《林中響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

      〔10〕〔11〕〔12〕林阿綿:《中國兒童電影編年紀事(1922—2011)》,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2年,第27、27、28頁。

      〔13〕引自《新來的小石柱》“內(nèi)容介紹”。童邊:《新來的小石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

      〔14〕引自《向陽院的故事》“內(nèi)容介紹”。徐瑛:《向陽院的故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15〕引自《青少年護泊哨》“內(nèi)容介紹”。顧峻翹:《青少年護泊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年。

      〔16〕引自《紅雨》“內(nèi)容介紹”。楊嘯:《紅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17〕張永健主編:《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沈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年,第282頁。

      〔18〕李心田:《〈閃閃的紅星〉的書外故事》,李心田:《閃閃的紅星》,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年,第204頁。

      猜你喜歡
      紅星兒童文學小說
      郭紅星:扶危濟困終不悔
      華人時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38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qū)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閃閃的《紅星》
      傳媒評論(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唯童年不可辜負
      ——兩岸兒童文學之春天的對話
      創(chuàng)作(2017年3期)2017-06-19 16:41:20
      閃閃的紅星
      少年科學(2015年10期)2015-10-31 04:22:23
      “原生態(tài)”與兒童文學
      西南學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6:14
      廊坊市| 河西区| 基隆市| 海阳市| 仙桃市| 玛曲县| 岳西县| 牟定县| 富裕县| 宜君县| 商南县| 湟源县| 泰来县| 防城港市| 且末县| 沁源县| 舒兰市| 同江市| 龙岩市| 寿宁县| 淮滨县| 阿拉善左旗| 休宁县| 鲁甸县| 津南区| 青岛市| 交口县| 织金县| 安庆市| 宁海县| 株洲市| 万年县| 南江县| 明溪县| 阿坝县| 乌兰察布市| 宁海县| 根河市| 平乐县| 阿拉尔市|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