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蓉
(甘肅省靜寧縣德順小學)
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寶藏。周末、寒暑假,是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教師可以有計劃地設計作業(yè),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周末讓學生干家務:做水果沙拉、搗蒜、洗馬桶、做飯;和父母一起讀書、聽長輩講講過去的事情、和父母一起觀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百家講壇》等有益的節(jié)目。寒暑假讓學生去干農活:挖土豆、曬麥子、摘蘋果、堆雪人等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親歷體驗、角色體驗、換位體驗,才會真正了解生活。
通過社會實踐,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情感體驗豐富了,對事物、事件、社會、人生的感受能力有所提升了。至此,教師再開展多樣化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如節(jié)日課堂、故事課堂、實驗課堂、想象課堂、演講課堂、才藝展示課堂……拓寬學生的素材視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來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節(jié)日課堂:一年中有好多的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教師可巧妙設計:在中秋節(jié)前一天,我設計了一堂品嘗課。讓學生帶足各種水果,在教室里和同學一起吃,一起分享,一起談感受,一起來寫作。這樣的作文課堂活動改變了孩子們對傳統(tǒng)過節(jié)方式的認知,也改變了以往流水賬式的節(jié)日作文模式。例:李×同學的習作:《中秋的味道》節(jié)選:
下午,同學們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水果:有香蕉、檸檬、蘋果、鴨梨、葡萄、柿子……桌子上堆得滿滿的,品嘗會也隨著鈴聲開始了,中秋的味道也來了——
中秋的味道甜甜的:看那像葫蘆一樣的鴨梨,光是遠遠看著,口水便會不聽使喚地流下來,張大嘴巴咬一口,那甜潤的汁水便會從你的嘴角慢慢流進胃里,一直甜到心里。
中秋的味道苦苦的:諾!一個個呈橢圓形的檸檬,在你的眼前沉睡著。等你把它切成四牙,拿過來只用舌頭舔一舔,便會嘗到它獨特的味道——又酸又苦。
中秋的味道樂樂的:你看,老師請了幾個同學來嘗葡萄:張××拿起一顆,一口吞了下去,結果哇地一口吐了出來;強××雖然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但仍然酸得滿臉通紅;張××吃進去一顆后則捂住嘴不放,那詭異的表情不言而喻,再看看同學們那露著的門牙和笑得合不攏的嘴巴就知道了。
這就是中秋的味道,透著幸福和甜蜜,洋溢著歡樂和溫馨。
實驗課堂:人教版四年級有一次習作是寫觀察日記,但是孩子們平時不觀察,根本沒有素材。于是我設計了實驗課,讓孩子們帶來了雞蛋、玻璃杯、勺子、鹽、墨水等實驗用具,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兩人一組,按照實驗步驟做實驗,并及時觀察做好記錄,實驗完成后,學生在習作中盡情地表述著成功的喜悅。
想象課堂:生活中處處有話題,處處是作文,關鍵在于能否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我曾用一顆糖做誘餌,開啟了一節(jié)作文課。給學生每人一顆糖,這顆糖有著怎樣的含義,需要學生去想象、去思考,你瞧:杜××同學的《一顆糖》:
糖,一個平凡而簡單的東西,我也喜歡吃,可每次吃也沒有嘗到什么獨特的味道。今天自習老師發(fā)的糖,或許有著不一樣的味道。
今天晚自習,老師發(fā)給我們每人一顆糖讓品嘗,我輕輕打開糖紙,迫不及待地放到了嘴里,合上嘴巴,細細地品味著糖甜絲絲的味道,靜靜地思考著。我想起了自開學以來的點點滴滴。開學以來,我們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認真地學習,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天一天在進步中成長。想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這是老師對我們在學校表現的鼓勵,也是對我們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的鞭策。
一顆小小的糖,含在嘴里,不一會兒就會融化,但留在我們心間的,永遠是那甜絲絲的味道。
故事課堂:一件難忘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傷心的事、童年趣事……寫事作文在小學作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但大多數的學生寫出來的事情是老生常談,話題陳舊,抓不住主題,廢話連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可將此類作文設計成故事課堂。課前學生認真選取事例,課內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讓作文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小組長,習作前留足時間讓每個組員在組內進行描述,組長認真聽取,尋找亮點和問題,然后各組進行匯報,老師針對問題進行寫前指導,然后讓學生進行習作。這樣的課堂模式,把故事變成一種聊天,那貌似“老大難”的寫事作文就成了“小兒科”。
一個故事,一個情景,一個素材,一種心情,一句名言,一個矛盾,一個案例,都是一顆寫作的種子,都可以讓學生去體驗。在每一次的體驗中,他們學會了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學會了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的種種聲響,學會了去感受生活脈搏。教師再用自己的寫作感受激活學生的寫作感受,用自己的寫作體驗激活學生的寫作體驗,用名家的寫作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借助名家的作品來設計和組織具體的寫作活動,用寫作教寫作,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1]方紅.讓生活化成為小學生作文的常態(tài)[J].速讀旬刊,2017(5).
[2]陳建達.作文教學要多樣化[J].創(chuàng)新時代,2015(8).
注: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規(guī)劃課題《挖掘常態(tài)生活,拓寬小學多樣化作文課堂教學渠道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85)相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