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丹
(浙江省玉環(huán)市沙門中心小學)
口語交流可以說是人們平時運用最為廣泛且最基本的一種交流形式,同時也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在素質教育中,使小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它不僅可以幫助發(fā)散學生思維,還可以使學生表達語言的能力得到高效提升,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小學生的語文課堂一般都是圍繞教師講解為中心而展開的,并且過于重視寫作、閱讀和識字,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教育能力等方面均未能真正重視起來。盡管在課堂上有設計口語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但也主要以“說聽”為主,對交際方面則過于輕視。另外,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未對雙方實際交流和情境展開詳細的探究,導致學生之間缺乏充足的互動,造成口語交際最終發(fā)展成了單向靜態(tài)。而且,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常常照搬以往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并沒有跟學生實際情況有效結合在一起,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課堂缺乏靈動性,過于單調和枯燥,這樣一來也就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口語交際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跟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
口語交際是需要教師運用這種技能的語言,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跟主題相近的場景,根據(jù)有趣的語言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伸出我們的雙手》時,身為教師,首先應該圍繞學生心理特征展開教學。具體如下:教師要詢問學生有沒有得到過父母等人的幫助,若回答為肯定,則可讓學生具體描述是如何進行幫助的,并闡述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經(jīng)過這樣的指導,小學生自然就會對幫助一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自然地融入積極交流的場景中。另外,教師還應該經(jīng)常對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課堂上教師可設立這樣的標語:“我可以做”,使學生有足夠的舞臺來展示自己。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選擇五角星等圖形對學生展開評價。每當學生從幫助他人中受到表揚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喜悅。而沒有什么能夠比這種激勵性語言更加能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了。
教師可以使學生根據(jù)表演的形式來使自己口頭溝通的能力得到鍛煉。在溝通當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就是口頭溝通??谡Z交流實際上就是進行聽說與交流的過程,當然互動也是在教師跟學生間展開的。所以,教師還可采用更為直接的手段也就是情境創(chuàng)建,進而順利地展開口語交流的相關教學。比如,在進行《秋游》這門口語交際的學習時,教師完全可按照教材上面的要求,根據(jù)分角色扮演等方法來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這樣做也會充分調動起課堂氛圍,由此一來,就會形成一個多向互通的領域。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還應該把溝通環(huán)境充分建立起來,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盡力做到讓所有學生都有足夠的空間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進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只有不斷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才會得到提升和發(fā)展。所以,教師完全可圍繞當?shù)貙嶋H情況以及學生實際所處年齡適當?shù)卣归_文化學習,開拓學生學習空間,明確學習主題,例如,可多多組織“家鄉(xiāng)改變”等這樣的活動指導學生學會善于觀察自然景觀,身臨其境地體味民俗風情,進而充分表達自身對家鄉(xiāng)的喜愛之情。所以,身為教師,還要擁有一雙細心觀察的雙眼,對生活中的事物仔細洞察,激勵學生多多從平時的生活中展開口語鍛煉,使學生從中深刻體會自然風光跟地方風俗,并能迅速組織語言,以口頭交流的形式充分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教師要盡可能地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放棄以前“滿堂灌”的教學理念,進而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氣氛,加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無論是在課文導入還是在研讀課文等環(huán)節(jié),都將口語交際順利地帶入其中。
總而言之,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是現(xiàn)階段我國所提出的要求。小學這段時期是學生口語得到發(fā)展的最有效時期,教師更應該靈活地組織教學,展開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組織好語言,并把自己的想法順利地表達出來,另外,教師還要懂得“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最有效最適合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口頭交流充分把自己的喜愛表達出來。
[1]陳青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79-80.
[2]劉璐.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6(72):37.
[3]李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實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4(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