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鋒
(山東日照市東港區(qū)車疃小學)
目前小學生普遍對作文有恐懼心理,因此消除學生對作文的心理障礙是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是要克服學生對作文的心理障礙,只是泛泛談論作文的重要性效果并不大。而是應該科學地引導,合理地啟發(fā),讓小學生自己走進作文的世界,并培養(yǎng)興趣,感受到寫作帶來的樂趣,在實際的參與中體會到作文就像游戲一樣能帶來滿足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是一種完成任務的過程。增加他們的參與感,消除煩躁情緒和自卑狀態(tài),從而愛上學文學,寫作文。作文老師應該循循善誘讓小學生理解作文的意義,體味成功的喜悅,不斷提升寫作的能力水平。
提高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目的都在于激勵小小的心靈,可以采取活動練筆、開展故事會、日記比賽等形式的習作方式,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動積極性,發(fā)揮想象能力,提高作文寫作興趣。舉個例子,作文課堂可以以開放的“小小故事會”形式開展,讓每個小學生在課前提前準備一個故事,并寫成文字加上封面,并在封面寫上題目和自己的名字。適時地給予他們鼓勵和稱贊,如某某同學小小年紀就可以寫書了,期待家長們看到后的反應。這樣就能在較小的年齡產生寫作的成就感。如看圖說話的寫作,可以給出一個主題,鼓勵小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盡情地開拓自己的思路,言之有理即可,調動小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對于小學生的習作,從涂鴉之作到模仿作文,讓他們敢說敢寫,盡情地釋放思想和個性。
寫作雖然高于生活但來源于生活,只有表達生活中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打動讀者,也才能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這對于生活閱歷簡單、情感色彩天然的小學生更為重要,鼓勵他們記錄身邊的人和事,表達自己在經歷中的真情實感、自主感悟和獨特體驗,讓“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可以使得小學生的作文基礎更加夯實。我們提倡在作文中體現創(chuàng)造性、展現個性,不要受到束縛和捆綁,太多束縛和捆綁會使得小學生的作文少了靈氣,更體現不出個性化感悟。如果能夠讓孩子們在學習作文的初期不受到太多的束縛,放飛心靈,就會產生無數的奇思妙想、靈活創(chuàng)意,加以合理的引導,就能夠產生豐富多彩的優(yōu)秀習作。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寫道,“有了源頭,才會不惜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這源頭……就是我們充實的生活?!睘橛性搭^活水來,小學生充滿好奇心,對多彩世界充滿未知,在作文習作時要鼓勵他們把作文和生活相互融合。生活如同浩瀚的大海,里面有豐富的素材,就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傳統(tǒng)的節(jié)假日、與父母共度的周末、一頓美味的大餐……都能夠生動地呈現在文字里,與讀者分享快樂與滿足。積極引導學生抓住有意義的人、事、物進行記錄,讓學生在活動過程前后都爭當有心人,學會真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力求將事情、感情寫清楚即可。
當代社會發(fā)展對小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要更多地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以及這個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和行為,鼓勵采用練筆展示的形式,鼓勵小學生習作。練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小橋梁,是流露真情的樂園。倡導師生合作,促進讀寫結合,在課堂、課外這一整個大環(huán)境中深入貫穿練筆活動,將練筆融入生活,定能為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不斷練筆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學生對同一題材的不同年齡階段對生活的觀察積累也會呈現出新意。
模仿是人的天性,我們要用哲學辯證的觀點去看待模仿,揚長避短,而不是盲目反對,將其視為大忌。在作文的創(chuàng)作中,也需要汲取名篇佳作中的營養(yǎng)和規(guī)矩。模仿也是一種社會心理學范疇的現象,在優(yōu)秀的模仿榜樣指引下不斷學習,是兒童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的模仿,是讓小學生效仿經典優(yōu)秀例文范文中寫作思路、語言風格、修辭方式、結構布局,充分掌握作文的寫作規(guī)范,進而熟練地理解運用,在模仿中為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作文創(chuàng)新是獨立寫作的根本,也是在已有模仿基礎上的獨立寫作。模仿與創(chuàng)作相輔相成,相互聯系,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沒有模仿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模仿的成分,即便是文字工作者也不能離開模仿而創(chuàng)作。
模仿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挑選優(yōu)秀范文,通過系統(tǒng)的解剖范文告訴小學生范文之所以好好在哪里,是語言生動還是結構合理,是邏輯清晰還是用詞豐富,讓學生對比自己的習作感受揣摩。第二,對照自己的習作仿照寫作,如修辭方法、心理描述等,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習作中將這些融合進去。第三,跳出模仿,實現創(chuàng)新。讓學生進行想象的改寫、擴寫,以主題寫作的形式讓學生寫出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