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婧
摘 要:近些年來,韓劇風潮席卷整個亞洲,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中國觀眾?!绊n潮”主要是以韓劇為主,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對于韓劇在中國傳播的研究也受到社會各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關(guān)注。文章從傳播學角度出發(fā),對韓劇在中國的傳播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韓流;中國;影響
在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與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韓劇了。近幾年,我國許多視頻網(wǎng)站中都將“韓劇”作為獨立的一欄,《大長今》《浪漫滿屋》等一系列經(jīng)典韓劇更是創(chuàng)下韓劇在中國播放的收視奇跡,為韓劇在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就在韓劇風靡中國電視劇市場后不久,不少學者、專家及電視觀眾群體對韓劇的文化取向、思想評定等產(chǎn)生質(zhì)疑。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韓劇均以情感類為主,具有形式單一、內(nèi)容不切實際、劇情拖拉等特點會對國人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孩子。他們覺得青少年孩子看韓劇容易沉迷其中,且韓劇大多以感情的為主的主題也不適合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觀看。
但是,韓劇的傳播并未減少。韓劇在九十年代進入中國,大部分青年和少年不斷吹捧,而絕大多數(shù)的中老年人對韓劇都是報以懷疑不喜的態(tài)度。韓劇在中國得以發(fā)展離不開青年和少年人的偏愛,當然,韓劇自身也是在不斷努力的,韓劇劇情不斷推陳出新。新時代的韓劇取材于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穿越古今,劇情有悲有喜……以其驚人的發(fā)展速度及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打破了先前中國觀眾的質(zhì)疑,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也為自身打開了更廣闊的中國市場。
一、韓劇在中國的傳播特點
(一)韓劇傳播途徑(方式)
1.電視
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韓劇大多以家庭倫理劇為主,如中央一套播放的《孿生兄妹》《玫瑰人生》等韓劇大多數(shù)都是以平常人家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這一類劇情主題也較為傳統(tǒng),人物形象也具有正能量,爭議也較少。
相對于中央電視臺,各省市的地方電視臺對韓劇在中國的的傳播與發(fā)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地方衛(wèi)視播放的韓劇類型與中央衛(wèi)視有所不同,它們大多選擇題材新穎、集數(shù)較短的青春偶像劇。
2.網(wǎng)絡(luò)
網(wǎng)絡(luò)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其運用對象還是以青少年人群為主,而韓劇的觀眾群體也是以80后、90后等年輕一代為主,韓劇與網(wǎng)絡(luò)的契合正巧滿足了這一部分電視劇觀眾群體的需求,選擇性大、更新及時,也符合這一類人群的選擇趨向。在家里可以用電腦或者電視機盒子點播韓劇,而在外面地鐵上公交車上,拿著手機、平板等也可觀看韓劇。
(二)韓劇制作特點
1.韓劇傳播的對象
因為大多數(shù)韓劇的觀看對象依然是以女性觀眾為主,所以韓劇中的人物主要以女性為主,抓住女性觀眾找到共通點。無論是以飲食生活為背景還是以職場勵志為主題,其烘托的主要是女主角。女主角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窮取得成功、女主角放棄榮華富貴尋找真愛等一系列主題的韓劇感染了中國許多女性。
2.韓劇的播放形式
以前,國產(chǎn)電視劇以日播的形式播放。而韓劇則有日播劇與周播劇之分,日播的韓劇一般集數(shù)較多,普遍為80到100多集。而周播的韓劇總集數(shù)較短,短則3、4集,長則20多集,普遍為16集左右。
二、韓劇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分析
(一)中韓兩國相似的歷史文化背景
韓國自商周時代就以中國的諸侯國而存在,朝鮮時代,韓國都以中華文化為文化本源,推崇“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數(shù)千年兩國文化交往、交匯、交融,才使得現(xiàn)代社會中韓文化呈現(xiàn)出一篇繁榮昌盛、融會貫通的景象。
(二)中韓兩國政府的大力推動
1.中韓兩國經(jīng)濟合作
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外交關(guān)系,之后中韓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頻繁,加上提出的雙贏經(jīng)濟合作模式,使得中韓兩國在文化上的交往也更加密切,而影視作品也逐漸在中國傳播發(fā)展起來。
2.中韓兩國文化交流
從影視文化角度來看,中韓兩國許多影視劇作品、綜藝作品出現(xiàn)了相互模仿、取長補短等現(xiàn)象。比如說國產(chǎn)劇《相愛穿梭千年》就是模仿了韓劇《仁顯皇后的男人》。
(三)制作團隊的努力
1.電視公司
MBS(韓國文化放送)、KBS(韓國電視臺)、SBS(漢城電視臺)是韓國的三大電視公司,正是由于這三大公司的工作人員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努力才使得韓劇在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出現(xiàn)繁榮景象。
2.韓國演員
提到韓劇,許多人眼前浮現(xiàn)的就是許多韓國的俊男靚女,韓劇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選取了容貌姣好的演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也是其吸引萬千男女老少為忠實粉絲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中國韓劇迷喜歡韓劇很多都是因為韓劇中的明星,有的影迷為了見偶像一面跑到韓國追星。
(四)題材與劇情不斷推陳出新
近些年來,韓劇不斷推陳出新,這也彰顯了韓劇的創(chuàng)作實力,讓哪些懷疑反對的聲音減少了許多。比如說《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來自火星,《鋼鐵人》中朱弘斌發(fā)怒時身上會長出鋒利的鋼刃等這些新穎題材的不斷突破,造就了韓劇經(jīng)久不衰的輝煌業(yè)績。除此之外,韓劇突破中國人推崇的“大團圓”結(jié)局,故事的結(jié)局不一定完美,但一定不會悲哀到讓人心碎,就算是悲劇,它往往也能傳達出希望和正能量。
三、“韓劇熱”對中韓兩國的影響
(一)經(jīng)濟合作
1.對中國的影響
隨著韓流涌入,中國出現(xiàn)了許多韓國餐館、韓式桑拿等產(chǎn)業(yè),許多韓國的品牌開始入駐中國,使得中國人在國內(nèi)也可以用到韓國的東西。其中主要以韓國化妝品和電子產(chǎn)品為主,特別是三星品牌,從韓劇的流行開始,三星手機平板在我國的銷量不斷上漲。
2.對韓國的影響
(1)旅游業(yè)
韓劇在中國的盛行,刮起了一陣中國游客前往韓國旅游的熱潮,韓國許多地方都成了國人旅游向往之處。這些地方都是韓劇中出現(xiàn)過或者是韓國明星生活的地方。
(2)餐飲業(yè)
韓劇中的食物主要以韓國泡菜、韓式烤肉等為主,這些曾一度風靡中國餐桌。比如說在《來自星星的你》中炸雞配啤酒成為了2013年冬天無數(shù)熱戀男女追捧的對象。
(3)電子產(chǎn)品
韓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情懷是眾所周知的,看韓劇的朋友們大多注意到,韓劇中使用的電子產(chǎn)品、汽車等均為韓國本土品牌。在中國,由于韓劇的突出力量,這些品牌也成為我國觀眾追捧首選的產(chǎn)品。
(二)文化交流
中國的“韓語熱”和韓國的“漢語熱”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在中國,許多韓劇迷都開始學起了漢語,而在韓國,開設(shè)了許多的“孔子學院”。
(三)價值觀轉(zhuǎn)變
韓國與中國一樣,都推崇儒家文化,韓國人同樣認為仁義禮智信是必須遵循的,在韓劇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韓國跟中國一樣是一個禮儀之邦,不管在哪里都十分重視禮節(jié)。不同于中國,韓國實行鞠躬禮,祭祀、婚禮等場合實行跪拜禮,這些尊老愛幼的美德實則與中國是非常相通的。這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國人的價值觀。
(四)韓劇對中國電視劇發(fā)展的影響
韓劇對中國電視劇的影響可謂是潛移默化又十分顯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韓劇演員參與到中國電視劇的拍攝中,如樸海鎮(zhèn)的《錢多多嫁人記》,金基范的《天龍八部》。當然,許多中國演員也開始了在韓國的演藝道路,而中國電視劇在取材、立意方面也受到韓劇深遠的影響。
(五)韓劇的消極影響
韓劇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弊端。韓劇中許多女主角都是出生貧困或平凡,而最后都獲得美滿愛情,戀愛對象大多又是高富帥。而韓劇觀看對象又是以女性青少年為主,所以在在婚戀價值觀中,很多現(xiàn)代女性都想追求如韓劇男主角般帥氣、多金又癡情、專一的結(jié)婚對象,從而使得很多女性青年脫離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不健康的婚戀觀。除此之外,許多韓國品牌入駐中國,但價格都相對較高,引起很多人的追捧,這一現(xiàn)象特別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攀比心理。
如今,“韓流”早已席卷各行各業(yè),但韓劇的創(chuàng)新力量并未停止,雖然社會各界對韓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從傳播學角度看,韓劇在中國的傳播無疑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鄭世明.論韓劇在中國的傳播—一以<大長今>等劇為例[C].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11屆年會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徐小立.從文化輸出角度看韓劇的成功[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馮韻.韓劇流行中國的原因和啟示[J].黃山學院學報,2009(2).
[4]李曉莉.從韓劇風靡透視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3).
[5]楊鹿.“韓劇熱”透視中國大眾媒介的傳統(tǒng)文化[J].和田師范??茖W院學報,2007(2).
[6]全銀花.透過韓劇看韓國傳統(tǒng)女性形象[J].考試周刊,2009(42).
[7]彭紅亮.韓劇熱見證中國文化的魅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9).
[8]叢琳.“韓劇”在中國流行一個制度經(jīng)濟學解釋[J].科技信息(學術(shù)版),2006(12).
[9]李健.從“使用與滿足”視角解讀“韓劇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9).
[10]溫朝霞.對韓國影視劇在中國流行的思考[J].嶺南學刊,2006(1).
[11]馬珂,張曉遠.韓國三大類型電視劇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6).
[12]楊世真.中韓電視劇藝術(shù)特征的比較研究[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茖W校學報,2002(3).
[13]陽海燕.韓劇中的“灰姑娘情結(jié)”對當前女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3(3).
[14]石秋仙.論韓劇九要素[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7(3).
[15]丁敏玲,熊伶俐.韓劇的情感、語言、人物特點分析——淺談韓劇在中國熱播的原因[J].電視時代,2010(3).
[16]孔媛媛.中韓電視劇的類型比較——以引進中國的韓劇和中國電視劇為中心[J].安徽文學,2011(4).
作者單位:
揚州旅游商貿(mào)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