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逐漸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中國的頭號健康威脅。基于微信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統(tǒng),通過集成多種智能體征監(jiān)測設備,遠程監(jiān)測患者的體征,根據數據模型給出健康預警信息、健康促進建議和推送健康宣教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為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系統(tǒng)的推廣與普及,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微信;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逐漸增加。據推算,我國心腦血管病現患人數2.9億,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腫瘤及其他疾病。2004年至今,心腦血管病住院費用年均增速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刻不容緩[1-2]。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微信,利用可穿戴設備對特定人群進行健康宣教、健康監(jiān)測、健康干預、健康促進,是一種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相對有效且性價比較高的辦法[3-4]。
本文將介紹基于微信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統(tǒng),通過集成多種智能體征監(jiān)測設備,可以遠程監(jiān)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體征,為醫(yī)生的遠程診療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可以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獲得及時的健康干預、健康宣教信息。
1 需求分析
基于微信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統(tǒng)應具有以下五大主要功能:
個人健康檔案:建立患者的基本信息表;建立患者的歷次體檢信息表;建立患者體征日常監(jiān)測信息表;隨訪記錄。
健康預警:當日常監(jiān)測超過預警值,系統(tǒng)自動產生預警。
健康評估:系統(tǒng)能夠自動分析個人健康數據,給出疾病風險評估報告,并給出健康促進建議。
健康宣教:系統(tǒng)根據個人的健康檔案信息,及時推送個性化的健康宣教信息。
用藥管理:用藥計劃維護;定時的用藥提醒;用藥簽到;用藥記錄查詢。
2 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2.1 開發(fā)環(huán)境
本系統(tǒng)包括微信公眾號客戶端和管理后臺兩部分。微信公眾號客戶端采用PHP語言開發(fā);管理后臺采用B/S模式搭建,開發(fā)工具選用Visual Studio 2015,兼容IE 7.0以上所有版本瀏覽器;數據庫選用SQL Server 2008 R2。
2.2 系統(tǒng)功能
本系統(tǒng)由個人健康檔案、疾病風險預警、健康干預、健康宣教、用藥管理、系統(tǒng)管理五個部分組成。個人健康檔案模塊主要功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歷史體檢信息、日常監(jiān)測信息、隨訪記錄。預警管理模塊主要功能包括自定義預警值、預警信息推送、歷史監(jiān)測結果與預警值對比圖、預警記錄查詢。健康評估模塊主要功能包括疾病風險評估報告、健康促進報告。用藥管理模塊主要功能包括用藥計劃設置和管理、用藥提醒、用藥后簽到、用藥歷史查詢。健康宣教模塊主要功能包括多媒體健康信息推送、健康互動小游戲、帶學習功能的調查問卷。系統(tǒng)管理模塊主要功能包括醫(yī)生賬戶管理、患者賬戶管理、疾病類別管理、疾病級別管理。
2.3 使用流程
2.3.1 個人健康檔案
基于微信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統(tǒng)應為每個用戶建立獨立的個人健康檔案,定期體檢后數據自動同步到個人健康檔案中;通過智能設備對日常體征數據進行監(jiān)測,日常監(jiān)測數據經過清洗后,自動并入個人健康檔案;醫(y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用戶進行跟蹤隨訪,隨訪信息記錄到個人健康檔案。
2.3.2 健康預警管理
醫(yī)生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為患者設定預警值;當患者數據超過預警值,系統(tǒng)將發(fā)出警報,自動推送預警信息;系統(tǒng)根據需要,將患者某一時間段內某個指標的歷史變化和預警值,繪制到一張圖上,進行直觀展示;用戶可以選擇時間段,查詢患者的歷史預警記錄。
2.3.3 健康評估
系統(tǒng)根據個人健康檔案中的數據,利用疾病風險評估大數據模型,自動生成風險評估報告及健康促進建議。
2.3.4 健康宣教
系統(tǒng)健康評估的結果,推送個性化的健康宣教信息,給出科學建議,提醒患者從運動、飲食、睡眠、心理等方面進行改善;根據患者情況,提供多種健康互動小游戲,并通過溫和的激勵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設計帶學習功能的調查問卷,在答對時給予鼓勵,寓教于樂。
2.3.5 用藥管理
患者根據自身情況,設置用藥計劃、用藥提醒方式,可以管理已設置好的用藥計劃;根據設定好的用藥計劃,到用藥時間時,系統(tǒng)自動發(fā)出用藥提醒;用完要后可進行簽到,醫(yī)院可根據患者簽到情況給予適當獎勵;用戶可查看患者的歷史用藥種類、劑量等信息。
2.3.6 系統(tǒng)管理
醫(yī)生和患者可以對自己的賬戶信息進行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維護、密碼修改等。
3 展 望
基于微信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為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本文只是初步的探索了利用微信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智能設備獲取的數據更加精確、如何完善健康評估模型使評估結果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1] 衛(wèi)生部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guī)劃(2012-2015)[S].2012.
[2]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2017概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8,33:1-8.
[3] 顧東興.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慢病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健康世界,2015,17-18.
[4] 顧東興,曾 斐.微信在療養(yǎng)院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數字醫(yī)學,2014,9(11):104-10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