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市仙居縣朱溪鎮(zhèn)中心小學(317300) 王偉明
童話類文章在語言表達上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反復、對比、想象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童話的特點出發(fā),選擇適合童話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童話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等方面有所收獲,促進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那如何基于學生素養(yǎng),提升童話教學的實效呢?
選編入小學語文教材的童話故事,一些文本的情節(jié)重復出現(xiàn),這就是反復的表現(xiàn)方法。閱讀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要借助這種反復現(xiàn)象,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課文的突破口,鼓勵學生運用這種言語表達形式進行寫作,以促進學生言意轉換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第六冊《七顆鉆石》這篇課文的2~5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水罐的變化以及小姑娘表現(xiàn)的句子入手,引導學生朗讀,鼓勵他們畫出相關的句子進行品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水罐的變化中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反復”手法的運用。順著這一思路,教師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時,會發(fā)生哪些離奇的事情呢?如此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促進了學生言意轉換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從小姑娘表現(xiàn)的句子入手,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了童話故事反復手法的運用。這樣,不僅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了童話言語表達的特點,而且促進了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童話類文章中,不管文章有多長,各部分內容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指童話故事按照事情發(fā)展的經(jīng)過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地展開敘述。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用簡單的情節(jié)梯或者結構圖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如此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童話的基本表達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第七冊的《巨人的花園》一文,主要講了一個巨人和一群孩子的故事。從前,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他的園子里玩耍,很不高興,于是他用一堵圍墻把孩子們拒于墻外。從這以后,他的花園里花不開,鳥不語。后來,在一個男孩的啟發(fā)下,巨人把圍墻拆除了,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園。從這以后,巨人感到很幸福。在教學的時候,我讓學生從圍墻的修建與巨人幸福的關系入手,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在教師的鼓勵下,從圍墻建起后、拆除后的對比中,學生明白了“自己快樂不如和大家一起快樂,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的道理。如此教學,從童話故事內部的關系入手,使學生讀懂了課文,讀出了童話的味道。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教師從故事中的人物、事物之間的關系入手,引導學生將它們的關系進行對比,使學生感受到童話故事的表達藝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獲得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童話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有著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尤其故事的高潮,更讓讀者欲罷不能。高潮部分有的在文章中間出現(xiàn),有的在結尾或開頭出現(xiàn);有的文章只有一次高潮,有的課文則可能有幾個高潮。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分析事物發(fā)展的方向,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如,教學人教版第七冊《幸福是什么》這一課,學生不僅要讀出反復在童話中的特點,而且也要真正明白了幸福的真諦: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要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在教學的時候,如果就此結束,那么也不過是照本宣科而已,學生很難真正讀出課文的真正味道。因此,在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幸福的認識。有的學生說:“幸福就是分享的快樂。當我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小伙伴們一起分享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很幸福?!薄S著學生各自對幸福的描述,我以一首《幸福在哪里》的歌曲作為結尾,使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潮,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在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我以“幸福是什么”為主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此教學,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認識,而且使學生思想受到了啟迪、情感得到了升華,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童話教學中,只要真正從學生的思維特點與童話的特點出發(fā),選擇適合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就能使學生真正走進童話,享受到童話帶來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