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巨會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校北校區(qū),四川 仁壽)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教育教學改革更加深入,為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其中在高考中的表現(xiàn)更為明顯和突出。為確保高考試題與時代、社會、教育發(fā)展方向相一致、相協(xié)調(diào),尤其是在當今全國卷下,地理學科高考中第二卷綜合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描述地理事物、分析某一個問題成因和探討解決問題對策等綜合能力,同時也特別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在解題中,把握一定的解題思路,切實分析其中的解題技巧,然后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對高考試題進行綜合性地判斷、歸納、演繹和比較,從而概括出經(jīng)典、精準的答案??疾爝\用地理基礎知識進行合理地論述和證明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高考試題綜合性、選拔性的特點。如何快速、準確、完美地解決高考綜合題,進而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下面就淺談一下高考地理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高考地理綜合題是以基礎知識累積而成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始終不能脫離基礎知識,我們應以教材原理、規(guī)律和模式為平臺,融合綜合題的材料進行分析和探究,為地理知識之間搭建橫向到縱向的關聯(lián),找到解決綜合問題的關鍵之所在,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有選擇性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綜合題,完成儲備知識的學習過程,避免學生在解決綜合題時走彎路,或出現(xiàn)嚴重的失誤。比如2017年全國卷Ⅰ中的第36題,主要是從四個角度提出的問題,此題主要考察劍麻生長的氣候條件和用途,結(jié)合圖形說明我國在基羅薩附近興建劍麻農(nóng)村的有利條件等。解答此題時,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我國國內(nèi)劍麻纖維產(chǎn)需矛盾,針對題中要求,從氣候條件和用途來進行剖析,借助地理基礎知識,認識到劍麻屬于熱帶經(jīng)濟作物,而我國熱帶面積比較小,生產(chǎn)產(chǎn)地狹窄,同時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又對劍麻有著較大的需求量,所以要拓展市場,找準有利時機,解決該問題。這樣解決綜合題的方式,必須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從而促使學生不斷地增長見識,拓寬地理思維的范疇。
高中地理綜合題中大部分題型是結(jié)合圖形分析問題,其中所涉及的地理圖片比較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圖形轉(zhuǎn)化為文字敘述,促使學生主動地剖析地理事物的特征、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演變過程,實現(xiàn)圖文的遷移和轉(zhuǎn)換,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成功地解決高考地理綜合題。比如2017年全國卷Ⅰ中的第37題的第二個問題,“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jù)”,解答此題必須結(jié)合題中所給出的圖六進行分析,明白該圖橫坐標和縱坐標各自的含義以及圖例,然后觀察兩條曲線的變化。其中海拔低于2200米時,陽坡植物種類多于陰坡,當海拔在2200米~2300米時,可以從曲線中看出陰坡植物種類呈上升趨勢,陽坡呈下降趨勢;但是海拔高于2300米后,兩條曲線都呈下降趨勢,說明生物種類在減少,且受外界干擾不大。此題從表面看,與地理知識聯(lián)系不強,但是實質(zhì)上考察的是地理基礎知識。假如在解答此題中,首先帶著考題中的問題讓學生仔細讀圖,提取圖中的每一個信息,然后答案就會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在平時的練習題中,加強地理綜合題的訓練,并對??碱}的答題要求進行歸類、總結(jié)。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形象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效果。
高考中的地理綜合題有著嚴密的答題思路和規(guī)范的地理術語。平時的練習中,包括月考、周練和階段性考試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答綜合題時,必須充分體現(xiàn)文字表達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不能順口胡謅,更不能違背科學原理,而要做到嚴密性和條理性,思路清晰地解答綜合題,盡量做到不拖泥帶水,要簡明扼要、意思表達清楚,不能模糊不清,一定要答到要點上,層次分明,目標明確,因果關系要分析到位,杜絕一概而論。比如:2017年全國卷Ⅱ第37題中的第3問,此題主要考察影響交通建設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關鍵詞是交通成本,必須從建設難度和建設周期方面來進行分析,橋梁的防震要求、結(jié)構要求、跨度等,再加上運輸情況、基礎設施的情況等,在解答中,必須有一定的順序,不能漫無目的,充分展示地理知識的特征。只有讓學生做到具體的問題具體解答,加強答題總結(jié),才能真正把握好高考地理綜合題的解題技巧。
總的來說,現(xiàn)在全國卷高中地理綜合題呈現(xiàn)出的不同形式。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力求創(chuàng)新和轉(zhuǎn)變陳舊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題技巧——以高中地理知識為基礎,準確而又迅速地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和策略,善于分析和研究不同的解題措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真正把握綜合題的本質(zhì),促使學生解決地理綜合題的能力穩(wěn)步提升,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