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研
摘 要:胡蘿卜屬塊根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分,是人們比較喜愛的蔬菜之一。它外表色紅鮮艷,圓潤光滑,故通常也叫做“紅蘿卜”。秋后蘿卜小人參,胡蘿卜種在秋后,收在初春,是一種比較好的營養(yǎng)、養(yǎng)生食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養(yǎng)生觀念的改變,胡蘿h成為餐桌上的佳品。市場需求不斷上升,價格也不斷提高,種植胡蘿卜的菜農也隨之增多,為了提高菜農種植胡蘿卜的積極性,本文將胡蘿卜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關鍵詞:胡蘿卜;增產(chǎn)增效;合理種植
胡蘿卜為傘形科胡蘿卜屬二年生草本作物。胡蘿卜營養(yǎng)豐富,因富含胡蘿卜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而有“小人參”之美譽。胡蘿卜適應性強,生長期短,管理簡便,生產(chǎn)成本低,病蟲害少,產(chǎn)量高,利于無公害、高產(chǎn)、高效、優(yōu)質栽培,并具有便于加工、運輸、貯藏等特點,是冬春蔬菜淡季供應市場的一種良好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一、 主要形態(tài)特征
1.根。胡蘿卜以肉質根為食用器官,主根發(fā)達,可深入土層 2 米以下,主要根群分布在 20~90 厘米的土層內。較耐旱。肉質根表面光滑,其形態(tài)、大小及顏色等因品種而異。
2.莖。胡蘿卜莖營養(yǎng)生長期短縮,葉叢生。生殖生長期抽生出繁茂的花莖,主花莖可達 1.5 米以上,花莖的分枝能力極強,莖節(jié)粗大而堅硬。
3.葉。胡蘿卜葉為根出葉,葉柄較長,羽狀全裂,綠色,密生茸毛,耐旱。
4.花。胡蘿卜為復傘形花序,每株有小花上千朵。完全花,白色或淡黃色,蟲媒花。
5.果實和種子。胡蘿卜果實為雙懸果,果實扁橢圓形,外皮革質,縱棱上密生刺毛,成熟時分裂為二,但易粘結在一起不易分開,造成播種困難。另外,刺毛也影響吸水,使種子發(fā)芽出苗慢而不勻,故播種前應搓去刺毛,將種子分成單個。種胚很小,部分種子無胚或胚發(fā)育不良,因此胡蘿卜種子的正常發(fā)芽率只有 70%左右。
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胡蘿卜的耐熱及耐寒能力均強于蘿卜,生產(chǎn)上可比蘿卜提早播種和延遲收獲。幼苗能短期忍耐零下3~5℃的低溫,還可較長時間忍耐 27℃以上的高溫。葉片生長的適宜溫度為 23~25℃,肉質根適宜在白天 18~23℃、夜間 13~18℃的環(huán)境中膨大生長。胡蘿卜為綠體春化型植株,當植株達到一定大小后,在 1~3℃條件下經(jīng) 60~80 天通過春化階段。但品種間有一定差異。
2.光照。胡蘿卜對光照強度要求較高,光照不足會導致葉片狹小細弱,尤其在肉質根膨大期,密度過大,或遮陰會造成減產(chǎn),降低品質。胡蘿卜為長日照作物,在光照14 小時以上才能發(fā)育。
3.水分。胡蘿卜極耐旱。適宜的土壤濕度為 60%~80%。但也要求較濕潤的土壤,才能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
4.土壤及營養(yǎng)。胡蘿卜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易發(fā)生杈根、裂根、爛根等。適宜的 pH 值為 5~8。胡蘿卜需 N、K肥較多,但 N 肥不能過多,否則會造成徒長,特別在缺 K時,表現(xiàn)更甚。
三、品種類型
胡蘿卜按皮色分為紅、黃、紫三種類型,按肉質顏色分為紫紅、紅、橘紅、橘黃、黃、淡黃等類型,依肉質根的形狀分為長圓柱形、長圓錐形、短圓錐形。
1.長圓柱形。肉質根長圓柱形,肩部粗大,根先端鈍圓,晚熟。
2.長圓錐形。肉質根圓錐形、較長,均在 20 厘米以上,味甜耐貯藏,多為中、晚熟品種。
3.短圓錐形。肉質根圓錐形、較短,早熟,耐熱,產(chǎn)量低,春栽抽薹遲。
四、 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jié)與制度。胡蘿卜在北方均作夏秋季節(jié)一茬栽培。一般可用曬茬地,有前茬的在 6 月之前要倒出茬。
2.整地施肥。胡蘿卜的選地整地是一項關鍵性增產(chǎn)措施,要選擇地勢高燥、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無草荒,前茬沒有種過白菜、蘿卜等蔬菜的地塊。一般在秋季進行深翻 20~30 厘米,整平耙細,立春打壟。胡蘿卜需肥多,生長期間一般以基肥為主,所以應在整地的同時每 667 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機肥5 000 千克,加施適量的 K、P 肥。
3.播種。播期:播期應根據(jù)品種生育期和上市時期來確定。生育期長的(120 天)要適當早播種,可在6 月中旬。生育期短的,可在 6 月中下旬播種。國慶節(jié)前上市的要適當早播,冬貯的可適當晚些。
種子處理:胡蘿卜以果實為播種材料,其上有刺毛,為了保證播種均勻,利于接土吸水,在播前要搓去種子上的刺毛,并使兩粒分開,然后箕皮凈篩好。為了加快發(fā)芽出苗,可在播前用溫水浸種 5~6小時,撈出裝在布袋瀝水 10 小時后,種子涼爽不粘在一塊便可播種。也可進行(20~25℃)催芽播種。
播種方法:胡蘿卜在北方均為行壟作(一壟雙行),常用條播,按 13~20 厘米的行距開深 3 厘米的淺溝,點入種子后覆土鎮(zhèn)壓。每 667 平方米播種量 1~1.5 千克。為防止雜草欺苗,可在播后苗前噴灑除草醚。
4.田間管理。間苗、除草:幼苗長出 1~2 片葉時結合薅草,進行第一次間苗,留苗株距為 3 厘米左右。4~5片葉時,及時進行除草定苗,株距保持在 5~6 厘米。對于大型品種,株距可加大到 8~10 厘米。
肥水管理:雖然胡蘿卜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為了高產(chǎn)優(yōu)質,仍須注意追肥澆水。第一次間苗后,葉片開始猛長,可澆一次水,追一次肥。定苗以后,進入肉質根膨大期,可增施 K、P 肥,一般 2 次,但追肥應注意避免傷根,并在肉質根迅速膨大前追完。中耕培土:中耕可結合間苗、定苗、澆水、施肥進行。中耕不宜過深,最后一次要在封壟前進行,并注意培土,防止根頭露出。
病蟲害防治:胡蘿卜病蟲害很少,多年來,大面積發(fā)生的病蟲害尚未發(fā)現(xiàn)。極小范圍的病蟲害比如爛根病,金龜子幼蟲為害等有所發(fā)生,但對整個生產(chǎn)不造成影響。爛根病:爛根病多發(fā)生在復種地、幼苗期。表現(xiàn)癥狀為地下塊根開始顯開水燙狀,地面葉片萎蔫,接著塊根潰爛,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株后用1000倍托布津溶液在發(fā)病園噴殺病菌,即可達到防治目的。金龜子幼蟲:金龜子幼蟲又稱雞母蟲,多發(fā)生于甘蔗地園邊或有林帶的園邊,或施用不漚制腐熟的雞糞做基肥的地塊。表現(xiàn)病狀為幼苗先變黃,然后死亡。用鋤頭挖,發(fā)現(xiàn)有金龜子幼蟲蚊食塊根。防治方法一是用漚制腐熟的雞糞作基肥;二是用人工的辦法挖除金龜子幼蟲。
5.采收。一般當心葉呈黃綠色,外葉稍有橘黃時即可采收。準備貯藏的秋胡蘿卜,應在嚴霜到來之前采收,入窖貯藏。
參考文獻:
[1] 張艷萍. 胡蘿卜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作用 [J]. 內蒙古農業(yè)科技,1999(12) :9.
[2] 李詠,葛鑫,陸紀元,等.無公害秋胡蘿卜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5(12):7.
[3] 林云志.綠色食品胡蘿卜生產(chǎn)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6(7):36-37.
[4] 劉艷波,崔杏春.蘿卜、胡蘿卜高效栽培技術[M].鄭州:中原農業(y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