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高楞林業(yè)局第二中學,黑龍江 哈爾濱)
在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初中教育階段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是可以改變初中生人生發(fā)展軌跡的教育階段。初中語文學科對初中生的個人日常行為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完善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的一些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以此來提高整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進而達到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已經(jīng)刻不容緩,急需對相關策略進行研究。
不同的教學行為會對整個課堂教學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這其中又以教師行為為主。教師好的教學行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目前國內(nèi)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就其中三點一一列舉: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授予這個教學根本目標[1],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夠全面。
存在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diào)乏味,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了同一種教學方法,不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未能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得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同時還忽略了合作學習法及探究學習法等語文教學方式的運用。
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中大多都存在片面性,在評價的內(nèi)容和制度上都不具備全面性,而教學評價體系又是整個教學行為的重要組成,因此,將對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造成巨大影響。
因為課程改革導致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改變教學理念是為了使初中語文教學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需求,但是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方面仍然任重而道遠[2]。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首要任務就是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對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及其途徑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同時把新的教學理念和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對比,以此來確定教學改革已經(jīng)落到實處。最后需要語文教師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把正確的教學理念有效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以此來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比如在設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語文教師可以從朗讀文章入手,設置的教學目標如下:對此篇文章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當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設置這個教學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有更深的體會。之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下一個教學目標的設置。讓學生對此篇文章具有感染力的句子自主地進行分析研究,加深學生對作者思想的理解。語文教師采用這種遞進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實現(xiàn)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進而提升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整個教學行為的一部分,能夠在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運用簡潔明了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講解,有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提升整體語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單一且枯燥,極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整體教學質量不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敢于在語文教學中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法,豐富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能夠使自身的教學理念得到有效的表達,可以直接帶動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照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進行完善,要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jīng)驗,以此來切實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