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最近熱映的《一出好戲》引爆了企業(yè)團建這個話題。故事講述了一家公司一行三十余人,出發(fā)去海上搞團建活動。剛出海沒多久就遇到巨浪,眾人漂流至荒島。在荒島上,大家埋鍋造飯,摸魚采摘,篝火晚會,徒步穿越,叢林探險……期間雖然出了許多意外,但始終沒有脫離團建的主線。影片最后,主人公馬進通過努力,將分崩離析的團隊重新整合,成為一個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嶄新團隊,從而讓這場團建達到了高潮。
團建,顧名思義就是團隊建設,企業(yè)通過投入和產出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團隊的溝通能力、計劃能力、控制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從而實現業(yè)績的最大化。團建包括啟發(fā)共同愿景、形成內部共識、凝聚向心力、建立優(yōu)質團隊及促進協(xié)同合作等課題。盡管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為企業(yè)提供了諸多新的管理工具,以及更為人性化、更為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措施,但“團建”因其能改變人的思維視角,對人的認識更準確、更深刻,仍然不失為企業(yè)廣泛使用的一種管理方式。
馬云曾說,員工要“認真生活,快樂工作”,經常帶員工進行企業(yè)拓展活動可以改變企業(yè)的命運;海爾集團的張瑞敏一直倡導,要讓海爾變成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chuàng)業(yè)的平臺——誰有能力誰就可以和海爾人一起工作、一塊兒創(chuàng)業(yè),共筑企業(yè)的成功未來。
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個人與他人之間需要相互支撐,只有與團隊融合,獲得他人的支持,才會有更大的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團隊建設是企業(yè)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
很多企業(yè)將團建作為一種福利,在小公司,團建多表現為聚會、唱歌、游戲互動;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其團建的形式相對較多,但團建的目的無外乎以下幾種:
●增進感情和團隊凝聚力
團建最大的作用就是增進員工之間的感情和溝通交流。初來乍到的員工對同事感到生疏,一次團建或許就能讓大家快速熟悉并建立感情;兩個部門平時少有交流,合作不順利時有隔閡,那就來一次破冰活動;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小聚,相互了解對方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相互理解和體諒,工作上的一些不快和壓力會得到某種程度上的釋放,從而增強團隊協(xié)作精神。
●體現公司關懷,強化企業(yè)文化
站在公司的角度來考慮,團建是企業(yè)向員工表達關懷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可以使員工明確并認同組織的目標,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意識。這不僅有利于公司的發(fā)展,還可以讓團隊成員在挑戰(zhàn)自我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團隊凝聚力與團隊合作的力量。
●展示個人魅力,挖掘員工潛能
平時大家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精神都比較緊繃,而團建恰好可以讓員工放松心情,展示自己工作能力以外的特長和才華,讓員工更自信,人際交往更順暢,集體氛圍更融洽,同時也能讓同事和領導發(fā)現自己不同的一面,并在工作中得以展示出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溝通和合作。因此,每個公司都需要團建。事實上,越是規(guī)模龐大的企業(yè),越需要通過團建來凝聚力量,使員工通過工作之外的交流,快速獲得歸屬感。管理界普遍認為,于提高管理質量而言,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式來代替團建。
一直以來,企業(yè)團建備受爭議,HR絞盡腦汁組織策劃,員工們卻是一臉嫌棄,最后落得上下不討好。因此企業(yè)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團建是老板的一廂情愿,HR的滿腹抱怨,員工的不情不愿。團建之所以不受員工待見,是因為在以往的企業(yè)團建中確實存在許多問題。
●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
先是領導冗長的畫大餅式演講,然后眾人吃喝唱歌做游戲,要么就是遠足登山練體力。后者還好些,大不了“勞其筋骨”,最不受員工待見的就是那種不停給領導敬酒的聚餐。團建的目的之一是通過集體活動對員工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但“拼酒”這種形式并不能真正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更不應該成為判定員工工作能力高低的標準。
另外,一些傳統(tǒng)項目也讓員工失去了興趣。筆者有位朋友,他所在的公司極度熱愛信任背摔項目,只要團建,必少不了“背摔”。雖說信任背摔是拓展訓練的經典項目,但重復操作未免讓人膩煩。同時,這項活動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前些天就有一則新聞,一家企業(yè)在團建進行信任背摔時,一名女員工接到“倒”的指令向后傾倒時,由9人手臂組成的防護鏈卻意外斷開,女子直接摔在地上。試想,一個關于信任的項目,結果卻是不可信任的,這在員工心理上會留下多大的陰影。
●參與率低,員工不買賬
有的公司基本上每個月都會組織團建,但是員工參與率卻越來越低,團建除了對新人還有點吸引力外,老員工因為熟悉了其中的套路,基本上熱情不高,一聽說公司要搞團建都是能推則推。
●占用員工時間,打亂個人安排
工作日團建耽誤工作,人困馬乏不說,耽誤的工作還要利用周末時間加班趕工;休息日團建影響生活,老板不想因為團建影響工作,勢必要去消費員工難得的節(jié)假日。有的公司還以考勤形式強制員工參加,不僅打亂了員工的個人安排,也讓員工內心產生抵觸。
通過團建傳播企業(yè)價值觀、增強員工凝聚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是大部分企業(yè)進行團隊建設的目標,但大多數公司的團建不僅沒有實現這樣的目標,反而屢受員工吐糟。反觀《一出好戲》中的團建活動,每個人都有收獲,每個人都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這才是一次難忘的、有意義的團建。影片結尾處,醫(yī)院里那一隊病人喊著整齊的口號,邁著劃一的步伐,充分說明這次團建是成功的,值得廣大企業(yè)管理者深思。
研究發(fā)現,給日?;顒釉黾訆蕵沸钥梢燥@著改善人類的行為和能量。例如,如果實驗者讓樓梯看起來像鋼琴鍵盤一樣,每走一步,就會發(fā)出動聽的聲音,那么走樓梯的人會比乘坐自動扶梯的人多66%。參與有趣或新奇的活動,不僅可以打破常規(guī)和無聊狀態(tài),還能夠培養(yǎng)和增加正能量。
同理,有趣才是團建的靈魂,為了活動而活動的項目很難堅持下去。對于HR來說,想要組織一次讓老板、員工都滿意的團建活動,真的需要費一番心思。
●團建要考慮時機和目的性
團建不招員工待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時間安排不當或頻率過密。那么,多久組織一次團建為宜?企業(yè)什么時候最需要組織團建?
一般而言,一個季度一次團建最易為員工所接受。此外,在團隊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組織團建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新員工入職時,新團隊成立時,或者公司周年慶等重要時刻組織策劃團建活動,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即便是已經相對穩(wěn)定的團隊,有時候也需要用團建來刺激一下,比如春節(jié)剛過,人心浮動,此時來一場團隊活動正好可以穩(wěn)定軍心。
●個人擁有適當的選擇權
回想一下10月初全國各地的景區(qū),你會發(fā)現,人們寧可犧牲舒服的假期,也要在人頭攢動的景區(qū)擠上一擠。盡管筋疲力盡,但人們仍然寧愿花錢去受罪,也不愿意在法定節(jié)假日接受三倍薪水的工作。答案很明顯,可以自主決定的娛樂活動更得人心。以考勤制度強制捆綁員工參加團建,或者硬性要求員工必須繳納團建費,這樣的團建只能在員工內心種下負面情緒。反之,給員工適當的選擇權才是正確的做法。
●團建的形式要順應人心
一次成功的團建除了要有組織者的精心策劃,還要考慮員工的參與度和意愿。讓老員工爬高上低,讓年輕人坐在會議室里聽領導沒完沒了的講話,這樣的團建能成功地得罪全公司的員工。新入職的應屆畢業(yè)生充滿活力與激情,不輕易氣餒,思維與行動都極其敏捷,對于他們來說,更適合一些具有競爭性且需要體力的運動項目。而相對穩(wěn)定的團隊,成員多為老員工,可能戶外露天聚會,或者在風景優(yōu)美的景區(qū)安排內容更適合。
●通過有趣的項目實現團建的目的
有趣的團建通常需要精心設置一系列新穎、刺激的情景,讓學員主動地去體會,去解決問題,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心理受到挑戰(zhàn),思想得到啟發(fā),然后通過學員共同討論總結,進行經驗分享。
記分客觀,具有競爭性。在游戲
互動時,人們總是喜歡記分。對于不記分的游戲項目,人們很快就失去興趣。即使是操場上人們自發(fā)組織的活動,最終還是會演變成記分比賽。讓員工們接受標準規(guī)則的檢驗,這樣才會更快樂。另外,游戲也要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試想,如果讓成年人跟三年級小學生打球,可能很快就失去樂趣,因為這不具有競爭性。
規(guī)則既標準又穩(wěn)定。在策劃團建
項目時,最好同時制定出明確清晰的規(guī)則。越界就是越界,一個目標就是一個目標。就好比在籃球比賽中,一次成功的傳球無論過程有多漂亮,也不能得分。
●戶外活動促進社交互動
絕大多數娛樂活動與社交互動息息相關,因此,在戶外組織的團建活動比如狩獵游戲或者CS大作戰(zhàn),不妨設計一個故事主線,創(chuàng)造一種無法依賴過去經驗的場景,通過設置有挑戰(zhàn)的任務,讓團隊成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觸發(fā)思考、促進合作、產生信任,在共創(chuàng)經歷的過程中,將員工的體能、情緒、精神力量以及思維全部調動起來,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團隊。
此外,團建活動要具有可行性。團建的形式和項目不能完全憑個人喜好決定,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最好能先簡單羅列一些活動方案或形式,讓員工們自行選擇。尤其是在大公司,員工人數和部門類別眾多,就更應該考慮得周全、民主一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科技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6JK116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