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瓊文
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曾說:“現(xiàn)在是一個鼓噪的年代,不是甘于尋常的人,聽不見青綠的細流聲?!钡拇_,放眼當今中國,每個人都高傲地挺著胸膛,急于讓他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卻又固執(zhí)地拒絕他人的聲音。青綠的細流聲,和著潺潺的淺吟低唱,伴著無盡的生命生態(tài)之美,被這些浮躁的人們輕易忽略了。
傾聽,真的如此困難嗎?
傾聽與聽的區(qū)別,就在于“傾”這份謙恭的姿態(tài)。只有當你俯下身子,放低你的姿態(tài),收起你的自傲,方能聽見從低處傳來的清流聲。
學會傾聽,先要學會諦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人本發(fā)自泥土,當你貼進泥土時,自然可以聽見那從低處傳來的屬于心靈的細流聲。
看看梭羅吧,他年輕時,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他堅信一個人通過聆聽自然,可以領悟自然所蘊含的信息。傾聽自然,寓于自然,能讓人的心靈寧靜。靜靜聆聽,聽那飛鳥啁啾,麥浪翻滾;聽那初芽破土,新葉舒展;聽那風起風停,云卷云舒。古有名曲曰《忘機》,大約就是這般的聲音吧!忘卻塵世的機關算盡,爾虞我詐,只余心中淡泊自守,寧靜致遠。低下身,屏息諦聽,世界如此美妙;閉上眼,凝神細思,我心如斯純凈。
學會傾聽,更要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以一顆平等之心去面對他人,不論對方是無知或是博學,卑賤或是高貴,殘障或是健全。人人生而平等,側身傾聽,方能平等交流溝通,方能體察自己未能了解的世情,方能探究自己不曾涉足的領域,方能解悟自己尚未透徹的難題。人世間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未必一定來自講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唯有傾聽,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車水馬龍的街道,孩子在大聲哭喊,行人紛紛蹙眉,譴責這不懂事的孩子。為什么無人愿意走近他,彎下腰,傾聽他哭泣的原因呢?只需要無聲的傾聽或是幾句低聲安慰,或許就能收獲一個燦爛的笑容,可人們封閉了自己的耳朵,封鎖了自己的心靈,只愿冷眼旁觀?;蛟S這就是人們成為“冷漠的看客”的原因吧!不會傾聽的人,又何談?chuàng)碛幸活w柔軟的內心呢?
“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記自己,然后去傾聽他人內心的聲音?!闭\然如是,傾聽可以使封凍的江河重新奔流,傾聽可以讓閉鎖的心靈對世界敞開。側耳傾聽,我聞世界歌唱,心中平和,我聞童稚歡笑,恍如舊日;側耳傾聽,我察一方有難,八方來援,亦見興國安邦,人民樂業(yè)。
風聲雨聲讀書聲皆因傾聽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蓋為傾聽駐心。
【迷你小評】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主旨突出,是一篇不錯的隨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抓住“傾聽”的姿態(tài)里蘊含的豐富潛臺詞,進而巧做文章,翻出新意,讓人耳目一新。一千多字的短文里,作者信手拈來,古今中外皆為所用,可見讀書涉獵之廣;文字典雅清新,又見寫作功底之扎實。
相 關鏈 接
《鷗鷺忘機》,一名《忘機》,宋代劉志方所作。曲譜最早見于明代朱權所編的《神奇秘譜》(1425年刊行)。
此曲由兩個樂段加一個泛音的尾聲組成。其內容原出自《列子·黃帝篇》,其中《好鷗鳥者》說:“海上之人有子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边@首琴曲規(guī)勸人們要心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人之心。它也說明作者不滿于社會的黑暗現(xiàn)象,但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鷗鷺忘機”一詞即來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巴鼨C”是道家語,意思是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自甘恬談,與世無爭?!苞t鷺忘機”即指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后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明清以來的《鷗鷺忘機》則是一首頗為精致的古琴抒情小品。其曲意雋永,指法細膩,哲理深邃,耐人尋味?!段逯S琴譜》后記中說它表現(xiàn)了“海日朝暉,滄江西照,群鳥眾和,翱翔自得”的意境。該曲通過鳥的安詳神態(tài),表現(xiàn)了鷗鷺忘機式的質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