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隆,上官子昌,汪學強,吳湛輝,蹇勇
(1.大連海洋大學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3.錦州水務(wù)(集團)錦凌水庫經(jīng)營管理公司,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新建防波堤的位置向深水區(qū)推進,波浪強度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防波堤工程結(jié)構(gòu)因其造價昂貴、技術(shù)復(fù)雜、施工困難等因素遠不能滿足深水港口建設(shè)的需求,因此發(fā)展新形式的防波堤勢在必行[1]。半潛式防波堤作為其中的一種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形式的防波堤,最大的特點在于,防波堤整體潛入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其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能更好地適應(yīng)深水海況;在擁有更佳消浪性能的前提下,其造價大大降低,日常維護工作簡化;可在不破壞環(huán)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廢舊材料,提高廢舊用品利用率,真正做到“變廢為寶”。
國外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進行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工作基于現(xiàn)場和原型試驗,如:1968年美國陸軍工程水道實驗站在Vicksburg做了Wave-maze型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現(xiàn)場實驗[2];1978年Giles等進行了全相似的Goodyear型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試驗研究。國外工程實例,如: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在福斯灣埃德加港海面上,安裝了一道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
國內(nèi)在2010年由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張余[3]進行了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模型試驗,作者依據(jù)水彈性相似理論設(shè)計小比尺的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模型試驗,通過與Harms等在美國陸軍海岸工程研究中心做的原型試驗對比,驗證了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等柔性防波堤結(jié)構(gòu)模型試驗技術(shù)的可行性。進行了廢舊輪胎浮式防波堤結(jié)構(gòu)相對堤寬、錨鏈拖地長度、彈性系數(shù)等對其消浪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為實際工程應(yīng)用提供參考。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姚卓琳[4]在2013年進行了新型半潛式開孔防波堤水動力特性研究,以理論分析和實驗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結(jié)果顯示,隨著潛入深度的增加,透射系數(shù)呈增大趨勢,消浪效果逐漸變差。但是相比于同類型的浮式防波堤而言,消浪效果明顯增強。由此可知,半潛式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種新型半潛式防波堤-多層廢舊輪胎半潛式防波堤,并以物理模型試驗的方式研究了其消浪性能及影響因素,可為實際工程提供參考。
試驗在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波浪水槽中進行。水槽總長40 m,寬0.7 m,高0.9 m,一端安裝有交流伺服電機驅(qū)動推板造波機,可以產(chǎn)生規(guī)則波與不規(guī)則波;另一端裝有多孔介質(zhì)消波裝置,可以有效減小波浪的反射;水槽兩側(cè)為鋼化玻璃,可實時觀測實驗情況。采用DS30型64通道浪高儀采集波浪情況,同時配備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研制的2000型波浪測量和采集系統(tǒng)進行采集,量程在2 m以內(nèi),誤差低于0.5%。實驗前后均對所有測量儀器進行了標定和校準,從而保證了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試驗?zāi)P驮O(shè)計滿足重力相似準則,比例尺為1∶30。模型單元均采用直徑0.07 m的模具小輪胎。模型至少由2層輪胎組成,最多為4層。每層長度為2.8 m,寬度為0.63 m,層間距為0.05 m。每層輪胎包括水平方向排列的輪胎單元體和至少2層垂直方向排列的層間距控制器單元體,模型輪胎之間用扎帶綁扎,上下相鄰2層輪胎單元體錯距分布。每層廢舊輪胎單元體底部設(shè)有鋼筋骨架。最底層的鋼筋骨架通過錨鏈連接錨固鉛塊,整個模型潛入水下一定深度。
試驗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模型布置在水槽中央位置,距離造波機20 m,不會發(fā)生二次反射。模型前端(1號、2號)和后端(3號、4號)各布置2個浪高儀,1號與2號及3號與4號的間距均為0.3 m,B距模型前端2 m,C距模型后端為1.5 m。
本次試驗均采用規(guī)則波,每組試驗需要重復(fù)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結(jié)果,最后應(yīng)用兩點法進行計算。試驗采樣間隔為0.02 s,每次采集1 024個。
圖1 試驗布置示意圖Fig.1 Test layout diagram
模型共有3種:2層輪胎、3層輪胎、4層輪胎。模型的長度均為2.8 m,寬度為0.63 m,層間距均為0.05 m。每種模型均設(shè)置3個下潛深度:0.08 m、0.12 m、0.15 m;4個水深:0.56 m、0.59 m、0.62 m、0.65 m;4個波高:0.10 m、0.12 m、0.15 m、0.18 m;4個周期:1.2 s、1.5 s、1.8 s、2.0 s。
由波浪理論可知:透射系數(shù)Kt是評估防波堤消浪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表達式定義為[5]:Kt=Ht/Hi式中:Ht為堤前入射波高;Hi為堤后透射波高。
根據(jù)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記錄的波浪時間過程曲線數(shù)據(jù),通過Matlab小程序進行入反射波分離,進而求得相應(yīng)工況下的透射系數(shù)Kt。
圖2 模型層數(shù)對防波堤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Fig.2 Effect of model layer on the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of breakwater
圖2 給出了多層廢舊輪胎半潛式防波堤的透射系數(shù)隨模型層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波高H=0.1 m,潛水深度d=0.08 m的條件下,當水深D分別為0.56 m、0.59 m時,透射系數(shù)Kt隨著層數(shù)的增加都是逐漸增大的趨勢。但是不同層數(shù)透射系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為:Kt3>Kt2>Kt4,即:3層的消浪效果最佳,2層的次之,4層的靠后,這充分說明了對于多層廢舊輪胎半潛式防波堤而言,并非層數(shù)越多越好。這也符合能量的分布規(guī)律,即:海水中波浪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水體的表層,在表層2倍到3倍波高的水層厚度內(nèi)分別集中了90%到98%的波能[6-7],此時波高H為0.1 m,在實際海況中,3層模型的最下面一層在水面以下8.1 m>6.0 m,超過了波浪能量分布規(guī)律的下限,故3層的消浪效果已經(jīng)達到最佳,最好時達到了0.42。當周期加大時,4層的效果之所以變差,是因為模型和波浪發(fā)生了共振現(xiàn)象,在實驗過程中可明顯觀察到模型和波浪幾乎同步運動。
圖3 相對潛水深度D r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Fig.3 Effect of relative depth of diving D r on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圖3 給出了防波堤模型透射系數(shù)隨相對潛水深度Dr(下潛深度與水深的比值)的變化趨勢,圖3(a)、(b)表示的是相對潛水深度 Dr分別對 2層、3層防波堤模型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綜合來看,在相同條件下,透射系數(shù)Kt均隨相對潛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對3層模型的透射系數(shù)影響較為顯著。當相對潛水深度Dr為0.14時最小,3層模型最小達到了0.44。當相對潛水深度Dr在0.21時,透射系數(shù)Kt基本穩(wěn)定在0.65左右,消浪效果較為理想;當相對潛水深度Dr為0.27時,透射系數(shù)Kt最大已經(jīng)達到了0.87,消浪效果急劇變差。
圖4給出了2層廢舊輪胎半潛式防波堤在不同水深D和周期T的條件下,透射系數(shù)隨波高H的實驗結(jié)果。從圖4(a)中可知,當水深為0.56 m時,透射系數(shù)隨著波高的增加呈減小趨勢,最小為0.46。從圖4(b)可知,在水深由0.59 m增加到0.65 m的過程中,透射系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是不盡相同的。水深D=0.59 m,周期T=1.2 s的條件下,透射系數(shù)隨著波高H的變化,先增大后減小;周期逐漸變大時,透射系數(shù)隨著波高的增大而減小。由此可見,多層廢舊輪胎防波堤的消浪性能,不完全取決于波高H,而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要分不同的條件去研究,不可一概而論。
圖4 波高H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Fig.4 Effect of waveheight H on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結(jié)合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可知[8-10],雙層和多層防波堤的消浪效果要優(yōu)于單層防波堤,但由于此類防波堤的結(jié)構(gòu)所限,其水平層將承受較大的波浪上拖力,容易造成疲勞破壞及結(jié)構(gòu)失穩(wěn),發(fā)生側(cè)翻,從而影響防波堤的消浪效果。在這節(jié)討論中,波高對防波堤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不是很規(guī)律,從實驗現(xiàn)象來看,此種條件下,防波堤運動較為劇烈,與以上所述現(xiàn)象基本吻合,由此可斷定,實驗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防波堤運動劇烈的影響。
圖5給出了不同層數(shù)的相對條件下,透射系數(shù)隨周期的變化規(guī)律。由圖5可知,透射系數(shù)總體是隨著周期T的增大而增大,當周期在1.2~1.5 s時,透射系數(shù)從0.54增加到0.63,變化速度較緩慢,說明此種防波堤對小周期波浪的消浪效果較好。當周期由1.5~2.0 s時,透射系數(shù)變化較快,最高點為0.90,消浪效果急劇變差,說明防波堤對大周期波浪消浪效果較差。綜合來看,3層的曲線大體位于2層和4層的下面,進一步說明了3層的消浪效果最佳,即:3層防波堤模型對周期的變化較2層和4層不敏感。4層模型的消浪效果雖然沒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從圖中可以看出,對于大周期波浪,4層與2層和3層相比,透射系數(shù)相對較小,說明4層模型對于大周期波浪有較好的效果。
圖5 周期T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Fig.5 Effect of periodic T on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本文通過物理模型試驗,對一種多層廢舊輪胎半潛式防波堤的透射系數(shù)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本次試驗共設(shè)置3種模型(2層、3層、4層),主要研究了透射系數(shù)隨模型層數(shù)、相對潛水深度、波高、周期4個參數(shù)變化的規(guī)律,得出以下主要結(jié)論:
1)模型層數(shù)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效果有限,并非層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3層模型的消浪效果最好,2層的次之,4層靠后,即:Kt3>Kt2>Kt4。
2)相對潛水深度Dr、波高H和周期T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較為顯著。從試驗結(jié)果分析來看,相對潛水深度為0.14,即:模型的潛水深度為0.08 m時的效果最好,可消去70%左右的波浪。波高H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機理較復(fù)雜,應(yīng)該結(jié)合其他因素綜合分析,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結(jié)論。通過分析周期T對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可知:此種防波堤對較小周期波浪效果較好,而對大周期波浪,效果不理想。
3)在試驗中可以觀察到,當波浪透過該結(jié)構(gòu)時,這種特殊的多(層)孔輪胎陣結(jié)構(gòu)可以破壞波浪水質(zhì)點豎向運動軌跡,輪胎本身可以破壞波浪水質(zhì)點的水平運動軌跡,從而起到衰減波能的作用。這一結(jié)論正好驗證了文獻[9]中得出的結(jié)論。
[1]唐琰林.雙層水平板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性能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6.TANG Yan-lin.Study on wave-eliminating performance of double-layer horizontal plate-type open-air breakwater[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
[2]NELSONW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scalingconfidenceof floating tire breakwater model tests[D].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8.
[3]張余.廢舊輪胎式浮防波堤模型試驗設(shè)計與性能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ZHANG Yu.Study 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waste tire-type floating breakwater model[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
[4]姚卓琳.新型半潛式開孔防波堤水動力特性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YAOZhuo-lin.Study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semi-submerged open-cut breakwater[D].Qingdao: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4.
[5]趙軍.新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浪性能研究[J].中國水運月刊,2017,17(2):191-193.ZHAO Jun.Study on the anti-wave performance of a new type of open-air breakwater[J].China Water Transport,2017,17(2):191-193.
[6] 徐曉黎,李怡,孫曉莉,等.雙排可調(diào)節(jié)浮箱式防波堤消浪特性試驗研究[J].港工技術(shù),2017,54(2):28-33.XUXiao-li,LIYi,SUN Xiao-li,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wave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 double-box floating breakwater with regulating function[J].Port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7,54(2):28-33.
[7] 仇正中,吳啟和,劉建波,等.柔性浮式防波堤消浪特性研究[J].人民長江,2017(10):59-64.QIU Zheng-zhong,WU Qi-he,LIU Jian-bo,et al.Study on wave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of flexiblefloatingbreakwater[J].Yangtze River,2017(10):59-64.
[8] 王志勇,朱浩,劉國寶.雙層水平板式防波堤結(jié)構(gòu)箱型水平板研究[J].水運工程,2012(11):51-56.WANG Zhi-yong,ZHU Hao,LIU Guo-bao.Box-type horizontal plateof twin-platebreakwater structure[J].Port&Waterway Engineering,2012(11):51-56.
[9] 何軍.特種板式防波堤消浪及波壓力特性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09.HEJun.Study on waveand wavepressure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plate breakwater[D].Changsha: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10]張志強.組合板式防波堤水動力特性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ZHANGZhi-qiang.Study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platebreakwater[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