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蕊
湖南省永州市婦幼保健院(425000)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村居》
這首膾炙人口的《村居》,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的獨有風景。其實放紙鳶不光趣味橫生,鍛煉身體,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治療肩椎和頸椎病。有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風箏愛好者中,極少得肩頸椎綜合征的,而且他們的腰、腿功能都很好,身體各項健康指數(shù)比一般人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肩椎病和頸椎病又稱肩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其病理表現(xiàn)為: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發(fā)病原理為: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xiàn)椎節(jié)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肩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產生相應部位的不適和疼痛。
肩頸椎綜合征常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網(wǎng)絡、智能手機的普及,近年來發(fā)病群體更有年輕化的趨勢。肩頸椎綜合征受氣候的影響,經常反復發(fā)作,極難根治,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主要的手段在預防。這兩類疾病的形成,主要是工作、生活姿勢不正確,特別是長期伏案,缺乏運動或運動方式不當所致。放風箏時,挺胸抬頭,翹首舉目,左顧右盼,這套動作,正好順應了頸椎骨骼前后開合的架構,使之在一伸一縮之間,得到鍛煉,頸椎周圍肌纖維的體積,保持了韌帶的彈性和椎關節(jié)的靈活性,增強頸椎、脊椎的代償能力。長期放風箏,既不會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此外,放風箏還是一項綜合性體育活動,在大自然中放風箏,相當于日光浴、空氣浴,可以調節(jié)心情,促進新陳代謝,延緩組織、器官的老化,不單是頸椎病,其他一些疾病也會大為減少。
春天來了,面對新一輪求診的肩頸椎綜合征患者,我積極向他們推薦高鼎的《村居》,并且給開出“風箏療方”。對一些不適宜從事戶外奔跑的老年朋友,我讓他們摹仿放風箏的姿勢,強化肩頸功能的恢復性訓練。從多方反饋的情況來看,“風箏療方”治療肩頸椎綜合征的鞏固性效果,要遠遠勝于其他藥方及物理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