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航
傍晚下了一場陣雨,天空被沖刷得格外干凈,月亮和星星從薄薄的云層中鉆了出來。小cool龍和精靈豆躺在編輯部樓頂,對著天空遐想聯(lián)翩。
“月亮真圓啊,”小cool龍贊嘆,“就像一張剛烙好的大餅!”
“你盡想著吃!古人可是用‘玉盤米比喻清澈透亮的月亮,這多有意境?!?/p>
“豆,你說我們有生之年能登上這玉盤逛一逛嗎?”小cool龍把手指向明月,憧憬著。
“倒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約50年前,那上面可是有好幾撥人去過的?!本`豆掰起了手指頭。從1969年6月的“阿波羅11號”任務(wù)起,到1972年12月的“阿波羅17號”任務(wù)為止,人類總共到訪過月球6次,每次都有兩名航天員登陸。
“可那也是快50年前的事情了??!為什么在那之后,就再沒有人登上去過了呢?難道月球上藏著外星人的秘密基地,嚇得人們不敢再去叨擾了?”
“咚!”精靈豆叩了叩小cool龍的腦袋瓜,說:“咱們可是武裝了科學(xué)知識的編輯,可不能信這些?!?/p>
2018年12月,我國的“嫦娥四號”將造訪月球,而且是選擇人類未曾登陸過的月球背面著陸。消息一經(jīng)發(fā)布,有不少心急如焚的網(wǎng)友給“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寫信,提醒院士,別人都不敢去的月球背面,我們就別去惹麻煩了。他們擔(dān)心那里很可能藏著外星人!
歐陽院士在一次演講中就回應(yīng)道,20世紀,美國和蘇聯(lián)就已經(jīng)通過探月衛(wèi)星觀察了月球背面。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也先后三次用我們的探月衛(wèi)星對月球背面進行了了解。月球背面除了地勢較高,高山峽谷綿亙不絕而外,并沒有什么異常的現(xiàn)象。
不菲的旅行
小cool龍撓了撓頭,接著問道:“既然沒什么異常,那為什么這50年來人類對月球不再過問呢?”
其實,美國的載人登月航天任務(wù)“阿波羅計劃”誕生于“冷戰(zhàn)”時期。1961年蘇聯(lián)完成人類首次太空邀游后,大洋對岸的美國很不服氣,發(fā)誓要在太空探索領(lǐng)域和蘇聯(lián)一較高低,“阿波羅計劃”由此誕生。但“阿波羅”這樣的登月計劃并不劃算——花費巨大.經(jīng)濟回報卻并不豐厚,于是美國就削減了登月活動的預(yù)算,并于1972年底將計劃終止。
“不過嘛,”精靈豆清了清嗓,“商人倒是很會嗅到商機,一旦有利可圖,他們就很愿意重啟人類的登月之舉。”
這不,一位來自日本的富豪就包下了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預(yù)定于2023年展開的繞月飛行之旅?!暗谝粋€吃螃蟹的人已經(jīng)有了,我們普通人的月球旅行相信也就不遠啦!”
“我又不是不知道,上一次天可貴了!光是2001年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第一位太空游客,就自掏腰包2000萬美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才得以成行。去月球這樣比國際空間站更遠的地方,只會更貴!”小cool龍有些泄氣,“所以,我正打算搭‘嫦娥四號,的‘順風(fēng)車?!?/p>
“喲,膽量不小!那我們來看看你能不能奔月吧?”
“偷渡”進行時
“5,4,3,2,1,點火!”
“等一下,我是悄悄爬上‘嫦娥四號的,為什么還能聽到火箭的點火指令?”小cool龍問道。
“你也知道‘嫦娥四號并沒有載人的安排,所以你只能突破重重險阻,繞過復(fù)雜的安保,只身一人,穿著便衣潛伏進去。因此,”精靈豆頓了頓,“你聽到的點火倒計時應(yīng)該是從發(fā)射場里的大喇叭傳來的?!?/p>
運載火箭引擎點火幾分鐘后,小cool龍的速度將達到每小時4萬千米,大約是民航客機最快速度的40倍。此外,他還要承受3倍自己體重的重力,相當(dāng)于額外3個小cool龍緊緊地壓在他身上,一起離開地球。
載人飛行通常會為航天員準備宇航服和專門的座位,來應(yīng)對超重、顛簸等情況,讓他們在旅途中相對舒適和安全。小cool龍的“順風(fēng)車”之行就沒有這樣的保障了。這樣一來,要擔(dān)心的事情還真不少。
危險的太空
參照“嫦娥三號”的飛行時間,在大約13天的奔月之旅中,小cool龍得克服不少困難。比如最基本的——生存。正常的載人航天任務(wù),太空艙都會配備生命保障系統(tǒng),另外還會有應(yīng)急準備來確保航天員的周全。小cool龍這樣輕裝上陣,生命估計難以為繼。
小cool龍撓了撓腦袋:“聽說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間里,會立馬丟掉性命,是這樣嗎?”
“這倒未必,”精靈豆思忖了一下,“沒有任何防護就暴露在外太空的確很危險,失壓、缺氧(窒息)和強烈的陽光輻射(皮膚灼傷)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但如果施救及時,還是有機會生存下來?!?/p>
“我的媽呀,光是聽著就好可怕,我還是不要‘偷渡去月球啦!”聽到這里,小cool龍連忙擺起了手,“除了你說的失壓和身處沒有大氣層的外太空,光是太陽輻射也足以讓我的皮膚起水泡了,想一想就難受得不行。”
民以食為天,航天員也是
“膽小鬼,你就沒想過努力一把,為以后的載人登月計劃做好準備?萬一你真的當(dāng)上了航天員,就能名正言順地登上月球啦!”精靈豆鼓勵道。
“對呀!”小cool龍兩眼放光,“要是能搭乘太空艙奔月,不僅能保我周全,關(guān)鍵是還能吃上好多好吃的!”
“不過,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吃可是件麻煩事兒,食物和水稍不注意就會飄在空中。吃個餅干,碎屑就得飛得滿太空艙都是?!?/p>
“哈哈哈,豆子,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人們就考慮到了。最開始他們把肉類、蔬菜、水果等做成糊狀然后灌入鋁制牙膏殼里,讓航天員擠著吃,不過味道實在不怎么樣。
“后來吃貨們不斷改良,開發(fā)出了‘一口吃食物、復(fù)水食物以及即食罐頭,而且將太空食品的口味盡可能做到接近地面食品?!豢诔允澄锞褪前咽澄镒龀梢豢谀艹缘舻拇笮?。復(fù)水食物加水加熱之后可以恢復(fù)原狀,我們平時吃的方便面和里面的菜包就算復(fù)水食物?!?/p>
說到吃,“以食為天”的中國人自然不會錯過任何展現(xiàn)廚藝的機會。在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wù)中,紅燴豬排、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油燜筍、麻辣花生,甚至冰激凌都出現(xiàn)在了航天員的食譜里。兩位航天員甚至還天天泡茶喝。
“好啦!說得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精靈豆說道,“可費這么大勁兒研究航天食品感覺不太值得呀!直接補充所需的營養(yǎng)素不就行了,還省事?!?/p>
“太空飲食可不是光看重營養(yǎng)齊全,”一提到吃,小cool龍就莫名地正經(jīng)了起來,“太空飲食盡量做到跟地面一致,是為了能讓航天員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進餐的過程還可以讓他們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邊吃邊交談,放松好時候?!?/p>
別“搬磚”,就地取材
隨著人類走向深空的意愿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人提議將月球作為人類的“前哨基地”。有研究者就呼吁,與其花大力氣載人去火星遠足,還不如先在月球上學(xué)會“搭帳篷”,等熟練之后,再啟程去往火星開拓也不遲。
“可食物該怎么辦呢?靠太空外賣送貨上門嗎?”小cool龍問道。
精靈豆接話道:“你還真是三句話離不開吃,我好奇的卻是怎么把月球基地修起來,靠貨船一次次穿梭地月之間,像螞蟻搬家那樣聚沙成塔?”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就藏在月球表面松軟的月壤里。
航天員要離開地球,并在遙遠的太空中生存,離不開氧氣、水和食物。依靠“生物再生”的方式,我們能在月球基地、火星基地,或是飛向深空的飛船中,構(gòu)建一個類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動物、微生物在人工干預(yù)下茁壯成長,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zhì)在系統(tǒng)內(nèi)循環(huán)再生,以此為人類提供類似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命保障。我國的“月宮一號”實驗裝置,就已經(jīng)開展了多次密閉載人實驗。而這樣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所需的氧氣和水,除了從地球上帶去,還可以從月壤中制備。
月球基地的建設(shè)也未必需要人們從地球攜磚帶瓦。比如歐洲空間局(ESA)就打算利用太陽光的熱量,把月球塵土通過3D打印制成可以建造定居點的磚塊。目前實驗進展順利。也許以后移民月球,只需將3D打印機和太陽能聚焦設(shè)備運送到月球即可,根本不需要帶上沉重的建筑材料。
“去月球旅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在月球修基地。末來,我們得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出發(fā)!”小cool龍感嘆道。
“哈哈,沒錯。這樣看來那位第一個吃螃蟹,要在2023年繞月飛行的富豪,其舉動算是非常前衛(wèi)勇敢了?!?/p>
天上的云漸漸聚攏,圓圓的月亮隨著星星跑到云里躲了起來。
“真希望人類對月亮的探索能夠守得花開見月明。時候不早啦,豆子,我們回家吧?!?/p>
“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