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廷玉+等
張士誠,小字九四,泰州白駒場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運鹽為業(yè),緣私作奸利。頗輕財好施,得群輩心。常鬻鹽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負(fù)其直不酬。而弓手丘義尤窘辱士誠甚。士誠忿,即帥諸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義,并滅諸富家,縱火焚其居。入旁郡場,招少年起兵。鹽丁方苦重役,遂共推為主,陷泰州。高郵守李齊諭降之,復(fù)叛。
十六年二月陷平江,并陷湖州、松江及常州諸路。改平江為隆平府,士誠自高郵來都之。即承天寺為府第,踞坐大殿中,射三矢于棟以識。是歲,太祖亦下集慶,遣楊憲通好于士誠。其書曰:“昔隗囂稱雄于天水,今足下亦擅號于姑蘇,事勢相等,吾深為足下喜。睦鄰守境,古人所貴,竊甚慕焉。自今信使往來,毋惑讒言,以生邊釁?!笔空\得書,留憲不報。已,遣舟師攻鎮(zhèn)江。徐達(dá)敗之于龍?zhí)?。太祖遣達(dá)及湯和攻常州。士誠兵來援,大敗,失張、湯二將,乃以書求和,請歲輸粟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太祖答書,責(zé)其歸楊憲,歲輸五十萬石。士誠復(fù)不報。
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yuǎn)圖。既據(jù)有吳中,吳承平久,戶口殷盛,士誠漸奢縱,怠于政事。士信、元紹尤好聚斂,金玉珍寶及古法書名畫,無不充牣。日夜歌舞自娛。將帥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戰(zhàn),輒稱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甫至軍,所載婢妾樂器踵相接不絕,或大會游談之士,樗蒲蹴鞠,皆不以軍務(wù)為意。及喪師失地還,士誠概置不問。已,復(fù)用為將。上下嬉娛,以至于亡。
(選自《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
[參考譯文]
張士誠,小名張九四,泰州白駒場亭人。他有三個弟弟,都以撐船運鹽為業(yè)。他們利用這一職業(yè)營私。張士誠平時經(jīng)常施舍錢財給他人,因此很得人心。他經(jīng)常賣鹽給一些有錢人家,那些有錢人家卻總是欺侮他,有的還欠錢不還。其中有一個叫丘義的弓箭手欺侮張士誠尤其厲害。張士誠對此十分憤怒,于是帶領(lǐng)他的弟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死了丘義,并消滅了那些欺侮過他的有錢人,放火燒掉了他們的房屋。然后,他進(jìn)入鄰郡,招集青年起兵。當(dāng)時,鹽丁們正為重役所苦,便共推張士誠為首領(lǐng),攻陷了泰州。高郵守李齊招降了張士誠,但不久他再次反叛。
(至正)十六年二月,張士誠率眾攻陷平江,同時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諸路。他改平江為隆平府,從高郵遷都至此。他將承天寺作為府第,踞坐在大殿中,將三支箭射在正梁上作為標(biāo)志。當(dāng)年,朱元璋也攻下了集慶,派楊憲送信通好于張士誠。朱元璋在信中寫道:“昔日隗囂稱雄于天水,今日足下也據(jù)姑蘇稱王,事勢相等,我深為足下高興。睦鄰守境,這是古人所重視的,我非常羨慕。但愿從今天起,我們能信使往來,不為讒言所惑,以生邊釁。”張士誠收到信后,扣留了楊憲,不給回信。不久,他派水師進(jìn)攻鎮(zhèn)江,徐達(dá)在龍?zhí)秾⑵鋼魯?。朱元璋派徐達(dá)及湯和進(jìn)攻常州。張士誠的軍隊趕來支援,大敗,損失張、湯二將。張士誠這才寫信求和,請求每年納粟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復(fù)信,責(zé)成他放回楊憲,每年繳納粟五十萬石。張士誠又不予回信。
張士誠的為人,外表遲重寡言,似有氣量,實際上卻無遠(yuǎn)大圖謀。張士誠占據(jù)吳中后,因吳境太平已久,人丁興旺,他便日漸奢侈放縱,疏于政事。張士信、潘元紹尤其喜歡聚斂財寶,金玉珍寶、古代書帖及名畫,無不搜羅置于家中,而且日夜以歌舞自娛。將帥也懶散松懈,不聽命令,每有攻戰(zhàn),總是自稱有病,被賜予官爵田宅之后才肯出征。到軍中去時,裝載妻妾奴婢、樂器的車輛絡(luò)繹不絕。一路之上,他們或者大會游談之士,或者賭博踢球,都不將軍務(wù)放在心上。等到喪師失地返回后,張士誠一概置之不問,不久,又重新將他們?nèi)蚊鼮閷㈩I(lǐng)。全軍上下嬉娛,直到滅亡。
鑒賞空間
張士誠出身卑微,在受盡欺壓后揭竿而起,一度稱王,最終又失敗了。他的經(jīng)歷與陳涉大體相似,兩個人之間有許多可以比較的地方,如陳涉“志向遠(yuǎn)大”,張士誠卻“似有器量,而實無遠(yuǎn)圖”。上文選取了張士誠起義、稱王、外交和治事四個方面的事情,閱讀時,初初建議大家透過人物的行止事跡,細(xì)細(xì)感受其草莽英雄的特征。
讀有所思
1.從選文中的哪幾件事可以看出張士誠“實無遠(yuǎn)圖”?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
2.陳涉稱王之后,殺“傭耕”的故人和有功的部下;張士誠稱王后,一味縱容部下。兩個人都因此失去了部屬的擁戴,這是為什么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