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鋒
又一“社交尷尬癌”
腋窩多汗癥是一種常見疾病,漢族人發(fā)病率在4%~8%,有家族遺傳性,此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社會交往、心理健康都造成不小的影響,天氣炎熱時,出汗量大,引人注目;冬天周身冰涼,唯腋下潮濕泛濫。
腋窩多汗癥的發(fā)病機制與大汗腺分泌功能異常有關,還有激素水平、腋窩微生物、遺傳等因素。有研究表明,腋窩多汗癥患者的腋窩大汗腺體積比正常人群的大,數量也為正常人群的3倍。其大汗腺分部在真皮網狀層,尤其是真皮與脂肪組織交界的結締組織中,大汗腺分泌的汗液等排泄物受到細菌的分解作用,產生短鏈脂肪酸及氮而放出異味,產生腋臭。
解憂的美容治療法
外用藥物 有氧化鋁止汗劑、格隆溴銨止汗劑、福爾馬林等,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止汗和去臭療效,但也存在不良反應,如皮膚刺激、癢痛、色素沉著等。以A型肉毒毒素進行局部注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一次治療效果保持在4~6個月。
無創(chuàng)治療 此治療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激 光 通過長脈沖激光脫毛,在毛囊周圍產生高溫,破壞大汗腺。
超 聲 通過超聲透過皮膚,在大汗腺部位聚焦,產生高能量形成高溫,破壞大汗腺。
微針射頻 通過絕緣的微針,使射頻在皮下大汗腺部位產生高能量形成高溫,從而破壞大汗腺。
新型微波 通過微波在大汗腺部位形成高溫,破壞大汗腺。
X線放射 通過淺層X線對皮下大汗腺部位的照射,破壞大汗腺。
以上治療均為無創(chuàng)或近于無創(chuàng),但一般需要多次治療,才能根治。
手術治療 常見的有皮下搔刮術,通過搔刮器刮除大汗腺,清除率較高,但并發(fā)癥多,如出現(xiàn)皮下血腫,有一定復發(fā)率;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直視下清除大汗腺,清除率較高,但也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復發(fā)率低,瘢痕不明顯。
(作者每周一、二、三、四上午有專家門診)endprint